唐詩三百首023

唐詩三百首023

給全椒山道士湯唯英武,縣城寒冷時,他突然在山上失蹤了一位客人,① 在溪流的底部,你回來時可以得到一塊白色的石頭,② 如果你想捧着一瓢酒,你會感覺到風和雨,③ 落葉填滿了空山,哪裏能找到蹤跡,4

解釋

全椒縣名,唐代隸屬於滁州,今安徽,這座山是座聖山,全椒縣以西三十里,山上有很多洞,很深,山上有道士,也就是這首詩中提到的人。

魏應武是滁州總督,這首詩是他任內寫的。

筆記

① 君齋:總督府,詩人之家;

山中克:道士;

② 靖虛:柴火

水煮白石:指道士在山中的艱苦生活

指的是道士在山裏的艱苦生活

③ 風雨交加的夜晚

④ 空山:空山。

欣賞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詩人想念了山上的一位道友,他想和他一起喝酒,但是沒有地方找,在無限的憂鬱中,他表達了他真摯的感情,他的語言樸素樸素,但清晰自然,感情深遠。

時下縣城寒意襲來,我突然讀到一位山客:“寒”字是整首詩的詩眼,不僅氣候寒冷,心也冷,從“寒”引出“年”,想想山裏的道友們,他們怎麼在這樣寒冷的天氣裏生活?

當他回來時,他會煮白石而不是煮豬肉,這是一個典故,據葛洪《神仙傳》記載,有一位白石先生“因居白石山,故以白石爲食”,另外,他練習的時候,還要煮石英,採取“煮五石英法”,所以後來他用“白石煮”來指道教修行。

既然所有的白石頭都煮好了,就不用解釋誰是“山客”。

如果你想捧着一瓢酒,就可以感受到風雨交加的夜晚:懷着這一點,詩人不由得感到有些悲傷,於是他想送一瓢酒給他的老朋友,在這個雨夜,他也可以溫暖自己,感受友誼的慰藉,至於魏應物的詩歌,他喜歡寫一瓢酒和風雨的意象,流行詩“我有一壺酒,以慰風塵”也是出自魏應物的《簡錄志》,原文是“我有一壺酒來撫慰風塵”,它和這首詩相似嗎?

落葉覆蓋了空曠的山巒,何處尋路:我想,啊,它們都沒有固定的地方練習,在這麼大的山上我在哪裏能找到他的蹤跡?更何況,山上到處都是秋葉,他行走的痕跡也被落葉覆蓋,更難找到他了。

至此,這首詩結束了,不是很簡單嗎?如果魏應武是今天的話,應該用一個大腦洞來形容他,你可以看到他的思想是如何跳躍的,先是因爲寒冷,引發了對道教的思考,然後因爲這個思想,他的大腦彌補了道士的貧困生活,於是他產生了舉酒安慰自己的想法,真是鬱悶,酒還沒送來,他想帶酒來找人。

既然這首詩的標題是“送”的,送不送酒都無所謂,最重要的是讓你知道我心裏真的有你,筆輕,畫遠,情真摯,那麼,詩意的味道是在這個層次嗎?不,作家劉易生先生在《唐詩筆記》中發現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含義:仔細閱讀這首詩,我們還可以看到作者的另一個意圖,那就是對官情的淡漠和對隱士性格的敬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