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精神狀態非常重要,特別是在面對災難與痛苦時,更要向內用功。

《黃帝內經》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人的精神恬淡,無慾無求,真氣就會存留體內。精神內守而不耗散,疾病又怎麼能夠襲來呢?

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道家的養生之術,最核心的其實就是“精神內守”這一條。只有“精神內守”才能“形與神俱”,整天魂不守舍,心身分離,怎麼可能“形與神俱”呢?

《黃帝內經》中提到聖人養生之道:

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慾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爲務,以自得爲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聖人百年安處於天地間的和氣,順合於八風的變化,讓自己的嗜慾喜好同於世俗,也就不會產生惱恨的情緒,行爲並不脫離世俗,但舉動又不受世欲牽制。在外不使形體過度勞累,在內不讓思想有所負擔,務求精神安逸愉悅,以悠然自得爲已功,形體不會衰憊,精神不會耗散,也可以活到一百歲。

現代醫學也認爲, 良好的情緒可使機體生理機能處於最佳狀態,使免疫抗病系統發揮最大效應,抗拒疾病的襲擊。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要努力保持穩定積極的情緒,以豁達樂觀的態度面對現實。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平和喜悅地活在當下,放寬自己的心胸,看淡世事,不顧慮,不苦惱,不思慮,不執着,不擔憂,排除狂喜、暴怒、悲憂、恐懼等不良情緒,這是生命的重要智慧。

任何時候,精神不能垮,這樣身體才能保持良好的狀態。特別是災難來臨,不要驚慌失措,自亂陣腳。此時更要保持鎮定,好好喫飯,好好睡覺,不妄作勞,形與神俱,向內用功,守住自己內心的定海神針,身心合一,定於中才能達於外,從而迎來人生新的轉機。

讀《黃帝內經》,可以領悟古人的養生之道,除此之外,你還能從中學到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世界的連帶關係,從中學到爲人處世的智慧和邏輯方法,提升你的洞察力,從而悟出宇宙運行的法則,成爲一個熱愛生活、懂得生命的人。

《黃帝內經》其實是一本生命的智慧之書。擁有生命的智慧,很多身心的疾病或許都能夠找到化解的方向,很多生命的困惑都能找到解釋。

它更是一本人生哲學書,給人方向,啓人心智,教人奮發。這種哲學順天應時,將身心合於一,天地人合於人,在天人整合中發揮出生命內在的無限力量。

夜深人靜,不妨打開《黃帝內經》,一起品悟古人的偉大智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