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14的發佈,可以說iPhone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相對自由的「桌面」。

不誇張的說,在主屏幕部分,iOS 14是iPhone史上改動最大的版本。小組件和 APP 資源庫的出現,讓iPhone用戶的主屏幕可以玩出更多的花樣。在從Android 2.X版本開始,其實我一直都不怎麼習慣使用小組件,所以即便是iOS 14,小組件並沒有讓我有太大的興趣,況且目前測試版階段,多數第三方APP並沒有適配,暫時還不能充分發揮其價值。

反倒是APP資源庫,一個類似Android已使用多年的應用抽屜,可以很大程度上影響用戶的使用習慣、桌面整理以及效率提升。至少,它讓我不再奢求第三方桌面APP。

iPhone用戶沒等來第三方桌面,等來了APP資源庫

什麼是桌面?桌面應當是我只想擺放我想看到的東西,而不是所有的東西全部擺到桌面上,我需要去安排怎麼排列。

在此之前,iOS的主屏幕非常簡單粗暴,所有的APP都會出現在主屏幕上,爲了不讓它看起來不那麼凌亂,每個人整理桌面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有文件夾收納,有按色系分屏,也有直接按照使用頻率排列……不論是哪一種方式,都免不了一次繁瑣的來回拖動,即便是iOS 14上,也依然沒有支持批量整理圖標。

於是,蘋果便給了你一個「倉庫」。

升級到測試版的iOS 14已經有一段時間了,還別說,這次的測試版穩定性確實不錯,一些漢化不全的問題到了Beta3上也已經基本完善了,也是時候跟大家聊一聊「APP資源庫」了。

APP資源庫——iOS 版的應用抽屜

在WWDC20上,Craig Federighi開始講到APP 資源庫的時候,腦海中最先浮現的就是Android系統部分桌面採用的「應用抽屜」。不可否認,兩者在形式、功能上存在不少相似的地方,卻也有着各自的特色。

在iOS 14中,主屏幕滑到最左邊調出小組件頁,滑到最右邊則是APP 資源庫。應用保存在資源庫具有最高優先級,是否保存在主屏幕上則成爲了可選;這個邏輯與Android應用抽屜是一致。

長久以來,蘋果一直都比較注重培養並維持用戶的使用習慣。這次主屏幕的變動算是較大的一次更新,因此也基本保留了以往的使用邏輯。

即便你不知道APP資源庫或者不想用APP資源庫,也可以繼續保持之前的使用習慣。在「主屏幕」中設置新下載的APP「添加到主屏幕」,這樣APP資源庫基本只是相當於在所有的APP頁後面多加了一頁而已。

在APP資源庫中可以把APP添加到主屏幕,而以往的從主屏幕刪除APP的方式也多了一種選項——從主屏幕刪除(即僅保存在APP資源庫中)。

Android原生系統以及Nova Launcher等第三方桌面啓動器都採用「應用抽屜」的形式。我用的比較多的是Lawnchair,接近原生桌面,自定義功能足夠且整體不臃腫。

從用戶使用的角度來看,在iOS 14中試圖點開一款APP,主屏幕依然是優先級最高的入口,這一點並沒有什麼問題,但APP資源庫的默認優先級卻有些靠後,相較於Android系統的應用抽屜。

在Lawnchair、Nova Launcher等第三方桌面啓動器上,點擊應用抽屜按鈕或者從底部上滑,即可直接進入應用抽屜。而iOS 14中,則需要在主屏幕滑動到最後一頁,再向左滑動一下才能進入APP資源庫。

告別十幾頁的主屏幕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主屏幕安裝的應用有十多頁……從這個角度來看,難道蘋果原本就設定APP資源庫爲較低的入口優先級?

從我這段時間的使用體驗來看,應該並非如此。如果你的iPhone上安裝應用有100+甚至更多,導致主屏幕頁數較多時,「記憶輔助+手動查找」一款不經常用到的APP本身就是比較差的體驗,更高效的辦法應該是直接用下拉搜索。那主屏幕根本就沒有必要存在十多頁,因爲最後一頁的應用可能一個月也用不了一次麼,除非你喜歡來回滑動屏幕打發時間。

APP資源庫的存在就可以讓用戶能夠儘可能精簡主屏幕,只保留最常用的APP。

使用安卓手機,我也不大喜歡在主屏幕放置太多應用,包括微信、微博、相機、網易雲音樂以及支付應用等常用APP在內,不會有第二頁。其它一律從應用抽屜或者搜索中打開,因此切換到iOS系統上也一樣希望主屏幕可以儘可能簡單一些。

使用iOS 14的這段時間,我的主屏幕已經被精簡到了一頁。至少目前來看使用起來比較舒服——右滑負一屏小組件,左滑APP資源庫,上滑控制中心,下滑搜索,全了。如果不是爲了給小組件一點存在感,主屏幕的音樂小組件都可以不要,況且這樣主屏幕多少不會那麼單調。

順帶多提一下,iOS 14中是支持隱藏主屏幕頁面的,通過這種方式去精簡主屏幕。如果你是從舊版本升級上來,倒是省去了一個個從主屏幕移除APP圖標,萬一用不習慣了還能隨時調回來。

越用越好用的APP資源庫

在早期的Android系統中,應用抽屜也僅僅只是APP庫,依據安裝時間或者首字母排列。在後期的逐漸優化中,不同的桌面採取不同的策略,像Nova Launcher和Lawnchair的應用抽屜也具備較高的個性化定製,文件夾或者分頁存放。至於是否有效提高效率,這就因人而異了,畢竟不是所有用戶都善於根據自己的習慣來合理安排APP排列。

在iOS 14的APP資源庫的樣式以及使用邏輯中,依然能看到和安卓桌面應用抽屜相似的地方。例如頂部的快捷搜索欄、常用/建議應用,位置露出都具備最高優先級。

不同之處也比較明顯,APP資源庫並非像主屏幕圖標一樣逐一排列,而是根據社交、生活、遊戲、效率等類別進行收納。

初次打開APP資源庫,估計很多朋友會跟我有一樣錯誤的認知,以爲每一個收納的分類區是一個文件夾(畢竟視覺上太像了),點擊之後才發現不對勁。

點擊APP圖標會直接打開目標應用,而並非展開該分類文件夾,只有點擊每個區塊右下角四個小圖標的區域實現完全展開分類文件夾中的所有APP。

不需要多久,你就很快習慣了這樣的應用收納方式。

我不禁聯想到錘子Smartisan OS桌面的一個特性,在主屏幕的頁面管理界面,桌面頁會縮放至1/4大小,除了方便APP跨頁面拖動之外,直接點擊APP執行打開動作。在目前人均手機屏幕尺寸6.0+英寸的情形下,這種方式倒不失爲一個好思路。

回到APP資源庫,每個分類下,可以直接點開的三個應用並非隨機展示的,而是根據用戶的使用情況優先展示當前情況下可能會用到的APP。包括每個分類塊之間的排序並不固定,根據應用使用時長不斷變化。

理想情況下,iOS 14使用的時間越長,「建議」區、每個分類下優先展示的APP以及分類塊的排序會越精準。意味着在某一時刻,系統可以判斷出你的目標APP,以更高的優先級展示給你。舉個例子,如果工作日經常點外賣,快到飯點的時間或者經常點外賣的時間點,打開APP資源庫,美團外賣/餓了麼就會自動出現在最高優先級的位置。

說的高大上一點,這就是所謂的智能學習。

從這個方面上來說,這是APP資源庫相較於Android應用抽屜的核心優勢之一。蘋果試圖通過將用戶習慣與APP管理結合,以動態的方式來提升效率。

畢竟在手機安裝APP足夠多的情況下,無論是哪一種收納管理方式,所體現的效率價值都是有限的,而且是高度依賴你能記住常用APP的具體位置,多數情況下可能還是直接用搜索功能來的更快。

而點開每一個收納分類,所有的APP則是按照標準的首字母排列的,且中文的優先級高於英文。

雖然智能學習可以比較人性化的改善效率,不過在尋找一些冷門的APP時還是免不了的麻煩。這個時候就不必試圖點開每個分類了,直接點擊搜索框或者下拉進入搜索頁面。

搜索頁相當於APP資源庫的次級抽屜,所有APP按照首字母排列,可以直接搜索想要的APP名稱或者通過右側字母導航滑動到指定位置。無論在什麼時候,通過搜索來尋找目標APP都不會太慢。當然,你也可以直接在主屏幕進入全局搜索功能。

說到底,APP資源庫所採用的收納方式也不是多麼新奇,也並非有多大的優勢,而從一些細節功能上的加分纔會讓其變得更加有吸引力。

細心一點,其實你會發現,每一個分類區塊中,右下角四個小圖標的APP,也是根據算法推薦的。也就是說每個分類有七個位置露出最常用的APP,大圖標不會與小圖標APP重複;其次,置頂區「建議」、「最近添加」所顯示的APP也不會與下面所有分類中展示的大圖標APP重複。

雖然看起來這並非值得一提的細節,但在使用過程中你就會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處理方式,能夠儘可能發揮屏幕顯示空間。

APP資源庫分類不準、不支持模糊搜索等

儘管APP資源庫有讓我眼前一亮的感覺,但就目前測試版的使用體驗而言,還是存在很多亟待改善的地方。此前漢化不全的問題在最新的Beta3版本中已經基本完善了,就不再提了。

1.分類邏輯不夠精準,不支持自定義分類

APP資源庫的分類收納的確可以優化體驗,但前提是分類足夠精準,否則只會是負優化。

APP資源庫的分類標準看起來比較模糊,也有可能是對中文APP不夠友好。這段時間體驗下來,就遇到多次因爲不同的分類認知導致逐一點開多個分類去尋找。

舉幾個例子,APP資源庫中沒有「理財類」或者類似的分類,所以你會發現,「錢包」在實用工具類別下,支付寶在生活方式類別,而銀行類APP卻被歸爲「效率」類別。

而天氣怎麼會和地圖、新聞資訊類APP歸爲一類呢?甚至京東、淘寶這類購物APP也有必要單獨歸爲一類(也可以和理財應用放一起)。

我沒有覺得我的分類認知是最合理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分類習慣,很明顯APP資源庫目前的分類邏輯過於模糊,至少在較長的適應階段會給用戶帶來困擾。

是的,它還不支持自定義分類。甚至由於是智能排序,連分類區塊的自定義排序都不行。

2.不支持模糊搜索

不支持模糊搜索,我覺得這個是比較致命的。

按照國人的習慣,從搜索通訊錄中人名到搜索APP名稱,使用每個字的首字母或者拼音搜索顯然是更高效的方式,而APP資源庫中似乎並不支持模糊搜索功能。

以微信舉例,用中文拼音首字母「wx」和全拼「weixin」竟然都顯示「無結果」,符合其邏輯的搜索應該是「wechat」或者「微信」。

很顯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APP的英文名稱,要求普通用戶按照英文的習慣搜索顯然不合適,而需要在拼音輸入法下打出中文完成搜索,效率必然會下降。

相較之下,多數國產定製系統在搜索功能上更加符合本土用戶使用習慣。

3.資源庫的收納方式單一

如之前所言,每個人對自己主屏幕都有不同的習慣,有人喜歡按首字母排列,設計師喜歡按照圖標色系分類,也有的習慣於功能類別。顯然,當下APP資源庫的單一收納方式不能滿足各類需求,尤其是分類過於粗糙的情況還未能解決。

我又忍不住建議蘋果可以略微參考母公司的思路,在錘子Smartisan OS桌面管理中,就預設了四種自動分頁的邏輯:按次數排序、按色彩排序、按安裝時間排序、按分類排序,同時也支持自定義管理,給每個分類頁重命名。

引申到APP資源庫中,考慮到iOS 桌面是以主屏幕和APP資源庫共存的方式,主屏幕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自由定製,而APP資源庫中,蘋果可以適當考慮提供多種人性化的自動收納方式。

總結

在這段時間的體驗下來,我已經基本習慣了使用APP資源庫,已經完全擺脫了來回滑動屏幕的繁瑣。雖然同樣是「應用抽屜」,iOS 14的APP資源庫會讓我覺得更好用,它可以讓手機逐步記憶、學習用戶的使用習慣和規律,智能推薦的方式來優化尋找APP的過程。

當然,APP資源庫還存在不少問題,有一部分可能正式版會被解決掉,但肯定也會有一部分會一直存在。但APP資源庫的存在也絕對是iOS桌面比較重大且非常有實用價值的功能更新,而且會隨着使用時間越久越好用。

題外話

想再扯一點題外話,這篇文章思路其實早在七月初就已經確定下來了,但由於各種事情以及懶惰拖到現在。時間跨度大半個月,iOS 14的測試版也從Beta 1到了現在的Beta3,此前寫好的一部分APP資源庫存在的一些BUG也已經逐漸被修復了,包括漢化不全問題、右鍵菜單沒有刪除選項等等,也算是很清晰地見證着蘋果的優化過程。

於我而言,倒是記住了這次拖稿的尷尬,除了之前寫的問題被修復後的內容刪減之外,時間跨度過長導致一些行文思路斷掉或者有了更多的想法,導致前後多少顯得有些混亂,又需要花費一些時間來完善,整個文章也顯得有點冗長,不夠關於APP資源庫的一些想法和體驗基本都包含在裏面的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