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有一句名言“只凭一句夸奖的话,我就可以空虚地活上两个月。”足见夸奖对于人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也做了很多实验,所以才有了赏识教育。

在我工作的过程中,我经常问一些家长:在家夸奖孩子多吗?得到的回答经常是这样的:

我经常夸,就是夸奖不管用啊!

他就没有好的地方,我夸什么啊?

不能夸,我家孩子一夸奖就会翘尾巴的!

我们家批评的多,夸奖少一些!

生活中您善于夸奖孩子吗?您的夸奖起到了自己想要的目的吗?今天张老师就跟大家谈谈夸奖这件事情。

羞于夸奖孩子的原因

在我的工作中,发现父母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认为孩子出错了,一定要批评,要指出来。但是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却不一定能及时的夸奖孩子,原因有3:

(1)有人认为,夸奖,表扬和赞美别人,就意味着“我承认了你好,那我就不好 !”

这一类父母多从小生活在比较之下,所以他们认为夸奖就是一种比较,一旦出口,承认的是对方的好,而显得自己不好,所以即便是自己的孩子他们也很少夸奖,不过他们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时到是很顺手。

(2)有人担心夸奖孩子,孩子会骄傲自满,会忘乎所以。

我记得《家有儿女》中有一个情节是刘星见义勇为,夏东海认为应该夸奖刘星,并且给刘星买礼物。刘梅却说刘星这孩子不能夸,夸了骄傲自满,以后孩子就不再见义勇为了。很多父母可能和刘梅是一样的想法,其实孩子无论做了多小的事情,都期待父母看得见,并且能夸夸自己。

(3)有的人认为别人优于自己,自己没有权利夸奖别人。

这种情况往往在成人之间多见,也有父母觉得自己在孩子这个年龄还不如孩子,或者自己对孩子的事情并不懂,所以自己没有权利夸奖。

我的一个朋友,从小家庭条件不好,没有学过乐器,他女儿现在学钢琴,他从来不夸奖孩子,我问“为什么不夸夸孩子呢?”,他说“我又听不懂我怎么夸?”

为什么有些夸奖无效

有些家长很爱夸奖孩子,但是他们发现夸奖并没有让孩子的好行为增加,反而让孩子退缩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曾经就如何夸奖孩子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找来一群孩子,给他们随机分成两组,让两组孩子同时完成七巧板游戏。所有的孩子都能相当出色的完成。

这个时候研究人员对第一组的孩子说:“哇,你们真棒,你们真聪明!”对第二组的孩子则说:“哇,你们这么难的都能拼出来,说明你们特别善于探索。”

然后,研究人员又给两组孩子分别发放了大量的拼图,让孩子们随便玩。

第一组的孩子,更多的去挑选了更简单的拼图,而第二组孩子90%挑选了更难的拼图。

这个研究发现:廉价而宽泛的夸奖或表扬会导致对夸奖上瘾,没有主见,在意他人看法,降低承担风险的意愿,畏难,不敢冒险;降低孩子做事的内在驱动力,动力不足的后果。

4种有效夸奖方式

(1)描述式

描述式夸奖是指描述你所看到的事实,说出你的感受,把值得夸奖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场景:妈妈回家,看到孩子把书桌收拾整齐了。

反例:今天真棒!以后继续!

正例:妈妈看到你把书桌上的笔都放进了笔筒里,书都摞了起来,纸张放进了文件夹,看上去是清爽,很整洁,很有序,你很会收纳和整理。

(2)感激式

感激式夸奖是指描述你看到的,表达你的感谢。

场景:妈妈回家,看到孩子给花浇水了。

反例:我儿子真能干!

正例:我看到你把妈妈的花都浇水了,谢谢你帮妈妈照顾这些花草,没有你,他们可能都要枯萎了,谢谢你宝贝!

(3)赋予力量式

赋予力量式夸奖是指说出你想要的行为和结果,表达你的信任和期待

场景:孩子看着一道难题发愁。

反例:你很聪明,一定能做出来。

正例:上次,你成功的做出了类似的题目,我相信你这次也一样可以的。

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我们要夸奖,孩子表现不好或者还没有表现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夸奖,不过这个时候的夸奖其实是鼓励。

鼓励是更能给到孩子信任和力量,激发意愿和行为的一种工具。

(4)借助第三方

借助第三方是指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赞赏,或者转述第三方的评价。

比如我们可以给孩子奶奶悄声说:今天你的孙子自己煮的面条,还放了青菜和鸡蛋,真是又美味又有营养!做出了说悄悄话的行为,偏偏声音还能让孩子听得到,孩子往往很受用这样的夸奖。

儿子,你老师给我发微信说你今天上课表现很积极,进步很大,能给妈妈说说怎么回事吗?

夸奖,用对了可以成为孩子的勋章。让孩子富有积极的动力,保持乐观的生命状态,今天你夸奖孩子了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