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現在你還想找一臺純正的德國大衆車型,那麼進口大衆則是必不可缺的一環。

國產的那些針對性調整和標定,多少有些偏重本土化,特別是某合資廠生產的車,大有國人出去看到老外眼裏的中餐那種感覺,告訴你說是湘菜,結果端上一盤子酸甜炸雞肉配上西藍花實在是一言難盡。

2.0T的大衆途銳則是讓你喫到正宗的德式鹼水包+香腸的感覺,這是真的地道。

這纔是德國的大衆,鑑於2.0T車型本次只是增配,所以我順手連動態評測也一塊寫了。

PS:別被價格嚇到不敢看,指導價和終端零售兩回事,這也是大衆的一貫風格。外觀是大衆,但小衆:

進口的身份賦予了途銳一種疏離感,畢竟這個價位總會讓人犯嘀咕:“我爲什麼不買一臺豪華品牌的車呢?”

但大衆自己就有這個底氣,因爲細分的市場定位足夠準確,低調享受。

新上市的大衆途銳2.0TSI銳尚版是加了R-LINE外觀套件的,但是遠觀並不明顯!

也許是R-LINE的關係,在中網的鍍鉻格柵面前,這個R標並不是很容易識別,哪怕是我刻意觀察都得細細看才能留意到。大面積的平直線條格柵帶有一定的下沉效果,突出一種穩重但不失威嚴的感覺。當然,矩陣式LED頭燈和自適應遠近光的缺失也告訴你這是一臺2.0T車型。

對於這一代途銳來說,不只是用上了MLB EVO平臺這麼簡單,比起上一代來說整體的年輕化纔是途銳的重要改變。本代的途銳變的更加孔武有力,失去了前代的圓潤性。

從側面來看,分辨高低配也很容易,輻條數量越多越是低配(2.0T),越粗壯的輻條反而是高配(3.0T)的表現。R-LINE加身的銳尚版是雙7輻鋁合金輪轂,各個配置的輪轂樣式也不一樣,成都車展上市的這款輪轂中心樣式也是最好玩的一款。本代的途銳比起上一代也矮了一些,看着沒那麼威武,我想應該是爲了鑽洗車機而設計的。畢竟歐洲老家的人工成本貴,能自己洗車,就不會花個幾十歐甚至更多去外面洗。

這個角度看起來有點圓潤,但實際上45度拍攝還成。

尾燈比起上一代更加圓潤了一些,雙邊單出的排氣顯得有一定的力量感,其實比起圖裏面的一片黑來說,國內消費者更喜歡銳翼版的鍍鉻條。內飾各種元素我很熟悉:

仍舊是高爾夫7那種方向盤,不覺得這麼纖細的方向盤對於這種塊頭的大車簡直都有反萌差的效果麼?我是覺得有些遺憾的。

內飾就不用提了,作爲家族模塊化生產的一部分,熟悉感是很正常的。當然也得補充一個小知識,MLB EVO平臺也是大衆集團旗下豪華品牌先用瞭然後才輪到途銳這個大衆親兒子用。

車機方面還是比較好用的,這個到看起來十分不錯,反應速度在第一梯隊水平,正因爲有屏幕的存在,整體設計上看着還是比較簡潔的,也和外觀的中網相呼應。說起來要吐槽的地方也不少,除了前面提過的方向盤樣式和粗細之外還有如下幾點需要改進:

燈光開關變爲按鍵式,比起旋鈕式盲操難度增加了不止一倍,建議恢復原來樣式。如果說爲了檔次感可以集成在遠近光撥杆上面。

空調觸摸控制,這點也不利於行車盲操,因爲要進二級菜單啊!!!

雖然車機反應速度不錯,但是上手度並不是很高

連接手機後會顯示大面積黑邊,不是很美觀,建議美工優化下界面

液晶儀表盤信息豐富,但是對於這個價位來說應該更炫酷一些,換句話說物有所值,對得起這個價格纔行。

內飾材質方面從高到低會有不同的差異,尤其是在門板附近區別明顯。

中控下方的儲物格支持無線充電,面積也還行,最讓人覺得好玩的是這車支持30色氛圍燈。爲了四驅忍了吧:

從這個角度看起來中間的地臺是凸起比較大的,但是想想託森差速器的四驅,你會接受的。

儘管後排足夠寬大,但是三名乘客還是有些不太享受的。當然後排座椅的角度也有待商榷,後排坐墊偏短略有遺憾。

不過Vienna真皮座椅+前排座椅18向電動調節/通風/加熱這個還是蠻不錯的。整車空間能容下五名低於185CM的乘客,而全系ergoComfort的人體工學設計則保證了優秀的舒適度。和某些人理解的軟纔是舒適不一樣,真正的舒適是有包裹性和承託力,並且能讓你每個角度都得到放鬆。途銳的座椅並不是一味的軟,在18向調節之下你能找到自己的舒適區間,再加上可以支持伸長的前排坐墊,坐在駕駛席纔是最舒服的位置。

當然,後排也有自己的享受,出風口這種必須有的就不多說,220V/12V電源+2USB接口,能保證後排可以豎起小桌板看劇,還有杯架呢。

如果你能說服後排乘客放倒後排座椅,儘管不是很平整,但是依舊可以放下一張氣墊牀來露營。

本代途銳比上代車型後備廂多了不少,加上採光面積不錯的全景天窗,秋季去晴朗夜空下一起躺着看星星也是不錯的,加上30色氛圍燈,又是一個美妙的夜晚。當然後備廂也有一定的缺陷,就是離地間隙對於女士搬東西有點高了。

儲物空間在本車還是很容易得到高分的,但是我還是建議副駕不要在網兜放一些不容易清掃的零食,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說多了都是淚。動態表現有驚喜:

由於本次車展發佈車型只是增配,所以動態榛名也一併寫了得了。

和國內大衆車慣用雙離合不同,本代途銳的亮點是來自採埃孚的8AT變速箱+託森差速器的四驅。

空氣懸架只是個順帶的小驚喜,這個價位的車有這個比較正常。

說起來途銳,可能很多人都停留在這車會拉飛機的印象中。

推動獨一份的電子檔把掛入D檔,2.0T的發動機大家都很熟悉EA888 245馬力,因爲有四驅+8AT的加持,起步很乾脆而且迅捷沒有打滑。廠方宣稱的破百速度6.8S比上一代的3.0TSI車型還快0.2S,這得益於全鋁車身帶來的輕量化,另外這可是一臺國六排放的車型。

比起以前的機增車型,2.0T的途銳多少還是沒那麼平滑,渦輪在2000轉左右會有個小爆發,渦輪遲滯感有,但是不大。途銳的油門踏板調教是偏靈敏的,這對動力響應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在渦輪沒介入的時候雖然不能說帶不動,就是有點發懶低扭部分還是可以信任的。如果你敢地板油的話,這輛車的動力爆發還是很迅捷的,遠超預期。

8AT變速箱執行駕駛員意圖很棒,低速區間比起大衆的DSG車型好的多了,至於駕駛模式來說,區別是懸架特性變化比較大。和日常的舒適模式不一樣,運動模式會更加感覺有支撐性,但是從廠方的宣傳中我也瞭解到,途銳在120KM/H的時速下會自動降低懸架高度15MM以保持高速穩定性。原廠設定是120KM/H才啓動,非常的德國風格,讓人想起那些不限速路段。

在標準模式之下對路面震動隔絕已經不錯,車身姿態平穩。如果還不滿意可以切舒適模式進一步的提升舒適性,但是支撐性會下降,跑高速不建議使用。這種帶有空氣懸架的車營造的後段處理是非常不錯的和普通懸掛的車比起來舒適感大幅提升。

整體NVH做的蠻不錯的,畢竟這個價了,不過2.0T版本的怠速震動感有點大,會從方向盤傳遞過來,最好切N以避免。

轉向手感整體偏重,運動模式手感更重,很有運動車的風格。指向性和精準度都不錯,比預期中好得多,畢竟一臺2.0T中大型SUV,我就沒太指望多好。不過這個剎車來說,我感覺有待加強,和動力表現比起來就需要提升了,40.5M的剎停有點低。

榛名點評:

其實途銳也延續了大衆的一貫風格,指導價挺高的,到終端一看,優惠力度也真大,都跟雷車的RX拼上了。

雖然是開發細分市場,但是說,這種純歐洲式標定的舒適享受有幾個人能接受我也不太清楚。

畢竟機械素質是很少人重視的屬性,雷車那個2.0L還一大堆人又吹又拍的。

我認爲這車的機械素質是蠻不錯,真想圖個機械素質甚至你還可以考慮3.0T的版本。

不過我認爲更多人會奔着車標過去,正像是《五燈會元》記載的那樣:“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喜歡的真喜歡,畢竟是大衆裏面的小衆市場,還蠻閃耀的。

能飲一杯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