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書法風格不是很有意義嗎?

這套唐朝的楷書不是很“法律化”,是用運行腳本寫的嗎?

唐代是中國書法發展的重要時期,唐代皇帝重視書法,確立了王羲之的“書法家”地位,楷書、行書、草書在唐代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書法家。

楷書有顏真卿、歐陽勳、朱遂良、劉公權,行書有李勇、顏真卿,草書有孫國廷、張旭、懷素,篆書有李陽冰,其中楷書發展最快,對後世書法影響最大,唐代書法最繁榮的時期是楷書。

提起唐代楷書,我們的第一印象是唐代楷書嚴謹,這種規律體現在楷書的結構和結構上,唐代書法家充分發揮了楷書的作用,唐代楷書的結構、結構、文風都非常嚴謹細緻,後人稱之爲“唐上法”,代表作有歐陽勳的九城宮碑、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劉公權的玄密塔碑等。

但是,仍有一些唐代作品不完全符合唐朝的法律,不太“守法”,在衆多法律嚴謹、結構嚴謹的唐代楷書中,這些作品表現出些許情趣,別具一格,值得我們品味。

比如我們今天介紹的唐代楷書《徐陽光墓誌銘》就是這樣一部作品,雖然是楷書,但寫起來很容易,不受太多法律限制,它還夾雜着行書的意義,流暢自然而又不失規律,但是,它不像其他唐代楷書那樣具有法律性,值得欣賞和思考。

《徐日照墓誌銘》爲唐代楷書,長61釐米,長25行,全是27個字,它淺刻一個方形的邊界網格,每個網格寬約2.2釐米,鄧國公張煒的妻子徐日照是忠烈烈士的妻子,她的父親徐琴死於唐朝澤天皇后通天元年(696年),她在契丹戰鬥,爲祖國犧牲,武則天表揚並獎勵了她。

事實上,唐代有很多這樣的作品,比如朱遂良的楷書《大雁塔聖訓序》也是這樣一部作品,他的大字楷書《陰府經》也寫得很好,值得學習,然而,也有人認爲,偉大的人物殷福敬不是朱遂良的作品,而是對後人的模仿。

然而,無論真假,大字《殷福經》的藝術水平是很高的,得到了歷代書法家的肯定,從書法本身來看,它是否出自朱遂良之手,值得學習,你有什麼看法?

如果你喜歡書法,可以關注不爾寨,注意更多精彩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