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象山石浦镇的叶老先生,本是乐享天伦的古稀之年,不曾想却已和癌症抗争了两年之久,而给他带来病痛的,正是难以在早期发现的肝脏恶性肿瘤。

从发现肝癌到如今,叶老分别经历了肝癌根治手术、药物治疗、腹腔镜下肝肿瘤消融术;两年的时间,他不仅没有被病魔击垮,反而重获了健康,这既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也离不开他和家人的积极配合。

两年前,叶老进行了肝细胞肝癌的根治治疗,家人本以为叶老可安度晚年了,不料想,在术后例行复查时,发现了肝癌的复发迹象。

这一次叶老能及时查出复发的肿瘤,要得益于术后的定期随访复查;其实,早在半年前,叶老就曾出现四肢乏力、劳累不适的症状,但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在当地医院例行复查肿瘤指标时,才发现AFP、CA199偏高。

听从医生的建议,叶老再次来到宁波市第一医院,为求进一步治疗。

肝癌复发再治疗,医生如何保肝保命

1、制定完善方案

6月28日,住进全科医学病房的叶老复查上腹部增强CT;一周后,又进行了行肝脏超声造影检查;完成术前检查及专家会诊讨论后,认为传统的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无法完成,需要经腹腔镜下肝肿瘤消融术。腹腔镜下肝肿瘤射频消融这项技术是宁波市第一医院开展的新项目,能够弥补传统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无法触及的病灶,更适合叶老目前的情况。

叶老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接受新技术治疗,希望能从中获益;在向医院审批报备后,肝胆胰外科的徐丽平主任作为项目发起者,邀请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科的王奕教授,共同参与消融治疗。

术前上腹部增强CT影像

2、术中严密配合

7月10日,消融术治疗当天,腹腔镜探查时发现叶老的右上腹有显著粘连,同时,大网膜与腹壁也存在明显粘连。这让在场的医护人员犯了难,但他们都明白,这一次必须迎难而上。

专家团队默契配合,中间为王奕教授

原来,早在两年前的第一次肝癌治疗时,叶老的腹腔就存在着明显粘连的情况,导致原计划腹腔镜下切除肿瘤的治疗方案,在当时无法进行,只好在术中改成了开腹探查粘连、分离粘连,并将肿瘤切除。

而这一次,针对复发病灶的治疗,若依旧选择开腹手术,需要切除叶老较大范围的肝脏,这对年迈的身体将会造成较大创伤,术后恢复也可能会非常漫长。

医者仁心,本次以徐丽平主任和王奕教授牵头的治疗团队,先是仔细分离了广泛的粘连(分别为大网膜与腹壁及肝脏脏面与膈面的粘连),显露肝左叶和右肝前叶、暴露第二肝门;紧接着,用腔镜超声探查时,发现肝右叶肝右静脉附近有一大小约2.5cm低回声肿块,结合术中超声造影确认目标病灶;明确其位置与大小后,遂用消融针穿刺、定位满意后予以消融,见病灶被高回声完全覆盖,退针后再次行术中超声造影,见目标肿块及周边肝组织无明显强化表现,消融满意。

消融前超声造影确定肿瘤大小及部位

消融后再次超声造影明确消融范围

3、术后恢复迅速

叶老平安返回了病房,家人们悬着的心也落了地。因术前制定的完善方案,术中专家们临危不乱地应对,本次治疗顺利、术中出血少,加之术后徐丽平主任团队给予的对症支持治疗,这一次,咱们的老先生术后恢复很快。

次日,年过七旬的叶老,不仅开始了流质饮食,还可以下地活动了;随后观察了2天,便达到了出院标准;出院前,徐丽平主任特意叮嘱叶老切记遵医随访,老先生一家也表示由衷感谢。

徐丽平主任与叶老先生术后合影

受邀的王奕教授,从事外科、肿瘤治疗诊断工作30年,擅长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应用,在浙江省内较早开展腹腔镜下相关治疗,特别是肿瘤肝转移的微创手术治疗。术后,王教授特别指出,“术中超声造影明确肿块位置,消融完成后再次造影明确消融范围,使手术质量和安全大大的提高”;此次,不仅完全“烧死了”肝癌复发病灶,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叶老术后恢复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消融进针

消融过程

消融结束

借着7月28日“世界肝炎日”的宣传活动,王奕教授表示,希望以后像叶老先生这样的,因病毒性肝炎最后发展为肝癌的患者,能够越来越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