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四方山植物園大門,小橋荷塘垂柳,成爲市民拍照的好去處。

四方山植物園如今成了四方山生態公園的一部分。

每當傍晚時分,亦或是週末或節假日,四方山生態公園都是十堰人常去的一處休憩之所。但作爲四方山生態公園的一部分——四方山植物園的來歷,卻少有人知。

始建於1992年的四方山植物園,其開發建設源於30年前的一次政務視察。

省委書記感慨:此山綠化不亞於武昌九峯山

四方山植物園始建於1992年,佔地800多畝。經過20多年不斷投資建設,這裏成爲市民就近遊玩的後花園。其核心景區,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有珍貴樹木20多種;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掩映林中,美不勝收。

據統計,近年來,每年有近30萬市民在閒暇之餘到四方山植物園遊玩休憩。遇上春光明媚或秋高氣爽的天氣,一天的遊客就有上萬人。但這卻造成不足50畝的核心景區“喊擠”,市民有時會玩不盡興。

2013年11月,時任市委書記周霽率領相關部門負責人,就四方山生態公園建設實地調研,提出要把四方山生態公園建設作爲市委、市政府重大民生工程、綠色福利工程加緊推進,着力將其建設成爲城區最大的開放式生態公園。

以此爲標誌,規劃面積11328畝的四方山生態公園建設拉開大幕。經過大半年建設,高標準建設的南門景區和北門景區基本竣工。兩條長約14公里、連接南北景區的塑木步道也已鋪設完成。2014年9月開始,四方山植物園作爲新建成的四方山生態公園的一部分,免費開放。四方山植物園免票開放後,一年近50萬元的門票收入直接讓利於民。

其實,早在30年前,開發四方山的提議是由時任省委書記關廣富提出來的。1990年6月,關廣富一行到十堰視察,行程中登上了四方山。站在四方山山頂眺望,他感慨地說:“此山綠化不亞於武昌九峯山,應予開發。 ”同年7月,市政府召集市規劃局、城建局、林業局等相關單位負責人開會研究,擬在四方山建一處植物園。

反覆科學論證 四方山適合建設植物園

對於省委書記的這個建議,市委市政府圍繞“四方山是否適合建植物園”這一問題,決定進行科學論證。1991年3月,市城建局從各科室抽調一批科技人員,着手對四方山的地理環境、自然氣候、植物種類、土壤條件進行摸底調查。

當時的技術和設備都比較落後,科技人員費盡心思。爲了弄清楚四方山上的土質結構,科技人員只好通過挖坑的方式,一個坡面(即橫斷面)一個坡面地瞭解各層次的土質結構成分。爲了增強調查結果的可靠性,他們還特意聘請了林業局的高級工程師參與指導四方山的植物調查,同時進行標本整理鑑定和資源分析研究。

這些林業科技人員翻山越嶺,起早貪黑地幹,經過兩個多月工作,摸清了四方山的基本情況:四方山海拔230米—578米;平均坡度在15度—25度之間;土壤中性偏酸,PH值在5.6—7.5之間;年平均降雨量870毫米;年平均相對溼度75%;山上綠化覆蓋率高達80%以上。

這次摸底調查工作還搞清楚了四方山上的植物種類等多項指標。山上植物共有128科、370屬、551種,分別佔十堰植物種類的73.6%、45.8%和32%。其中有國家保護的一、二級植物水杉、杜仲、金錢松等13種,還有我國分佈稀少的東方香蒲。最終,專家認爲,四方山是市中心區的主要襯景和制高點,離市中心區行車半小時即可到達。這裏山巒起伏,溝壑縱橫,雨量適中,林木青翠,適宜興建植物園,但最大的不利條件是缺水。

爲了進一步搞清楚在四方山建植物園的可行性,負責調查摸底工作的負責人先後兩次趕到武漢,向時任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所所長鄭重等專家請教。1991年9月17日,鄭重等專家應邀來十堰,登上四方山實地考察,詳細研究調查資料。

鄭重說:“四方山自然條件優越……具備建植物園的基本條件。”他提出,“要做好植物品種引種規劃,搞好植物品種配置;同時做好總體規劃,保護現有植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趙子恩提出,植物園要有科學的內容、園林的外貌,既是研究園,又是園林觀賞園。

就這樣,在反覆的科學論證和專家認定後,四方山建設植物園的想法才最終被確定下來。

克服重重困難 植物園得以順利建成

1992年1月26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開共建四方山植物園協調會議。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爲在四方山建植物園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一定要齊心協力建好。後來,市委市政府還將四方山植物園的建設工作,列爲1992年市政府爲市民辦的十件好事之一。

當時,四方山上沒有公路、沒有住房、沒有通訊、沒有照明設施,也沒有水。就連土地和山林也是胡家村和李家崗村民集體的,可以說一無所有,困難重重。

爲了解決籌建工作中的難題,時任市委書記鄧國政等領導多次到四方山現場辦公。市領導要求交通局負責修路,植物園所需土地和山林,可先用後徵;植物園抓緊季節引種部分珍稀植物、修建部分景點。關於土地問題,將李家崗村3組和胡家村1組的土地、山林、人口全部交給植物園統一管理。

1994年8月,市城建局作爲四方山植物園建設的主要負責單位,組織專班對植物園的建設進行了一次全面規劃。規劃決定,四方山植物園採取分三步走,分期實施。

植物園一期工程自1992年6月下旬破土動工,經過5年艱苦努力,取得顯著成效。除解決了供電、供水、交通等問題外,還完成基建投資420萬,建成“激玉軒”“四方山莊”和“福壽幽谷”“天池神浴”“醉石林”“菇荷橋”“和風亭”“觀松亭”等10多個景點和部分園林小景。

爲搞好四方山植物園內的植物配置、豐富花卉品種,市城建局還特意安排工作人員, 到陝西省臨潼縣引種大果石榴63株,定植在四方山上。同時買回來近萬株石榴小苗進行培育,爲本市道路綠化提供苗木。此外,還從神農架引種珙桐、銀雀、香果、金錢松、珍珠黃楊和七葉樹,從恩施引種巴東木蓮、臺灣杉和紅花油茶,從宜昌引種竹類。

原鄖陽地區林業局副局長付大財,爲了增加四方山植物園的植物品種,還將自己種植多年的青夾葉、五九菊等植物捐贈給了植物園。(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 文、圖/記者 何利 編輯:木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