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督战队。在北伐军北伐的贺胜桥之战中,吴佩孚曾亲率督战队列于贺胜桥上,并砍下了10余个旅、团长的头颅示众,但溃兵在战不能胜、后退无路的情况之下,居然敢向督战队开火。

贺胜桥之战:

贺胜桥战斗发生于1926年8月29日——8月30日,为国民革命军北伐军第四、第七军,在湖北咸宁地区一场举世闻名的战斗。北伐军在贺胜桥之战获胜的功臣,当首推第四军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

叶挺独立团于1925年11月21日组建,团部设在广东肇庆阅江楼。叶挺独立团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革命武装,在整个北伐战争之中,叶挺独立团率先从广东出发,一路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1927年8月1日,叶挺独立团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4月28日,南昌起义部队由朱德、陈毅带领,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南昌起义部队编成28团,成为了红四军的主力团,也就是后来红一军团之主力。

叶挺独立团:

叶挺独立团下辖三个营,团长叶挺,副团长副罗隆,参谋长吴济民(后周士第),第一营营长周士第,第二营营长贺声洋(后许继慎),第三营营长毕世悌,全团共计2100多人。

叶挺独立团的武器装备非常低劣,全团只有两挺重机枪,其余皆为粤造七九式步枪。但叶挺独立团以如此低劣的装备,却在北伐战争中屡建奇功,为其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团长叶挺也被誉为了“北伐名将。

攻下贺胜桥,击败吴佩孚。

汀泗桥之战结束,吴佩孚的直系军队退往贺胜桥地区,并布置了三道防线。1926年8月29日,蒋介石乘火车抵达咸宁,决定乘吴佩孚的增援部队还没有全部到达前,迅速攻下贺胜桥,彻底击败吴佩孚的直系军队。

贺胜桥之战其作战部署为:第七军出咸宁东,进攻铁路以东地区之敌;

第四军沿铁路线西地区前进,以叶挺独立团和第十二师为攻击队,第十师为预备队,正面攻击贺胜桥之敌,随后进攻武昌;

第八军一部及第一军之刘峙第二师为总预备队,随第四军沿铁路推进;

战斗定于8月30日凌晨展开。

8月30日拂晓,叶挺独立团和十二师,向铁路沿线左右两侧之敌进击,即向吴佩孚的第一道防线阵地进攻。当时直系军队精锐正集结于此地,并以密集炮火轰击第四、第七军之结合部,致使第四、第七军阵地几次出现险情。

此时,叶挺独立团前仆后继,经过白刃肉搏后直捣敌阵,杀退了反扑之敌。随后,第四、第七军从左右两侧夹击敌军,在北伐军的强攻之下,敌阵渐乱,直系军队纷纷溃退,第一道防线迅速被攻破。

吴佩孚见势不妙,急令将卫队临阵督战。

第一道防线被攻破之后,直系军队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后,并倾其全部兵力,准备死守天险贺胜桥。上午九时,北伐军各部向敌之第二道防线展开进攻,吴佩孚亲率督战队、大刀队、机枪手列于贺胜桥上,严令官兵“只准进、不准退,后退者、杀无赦”。

但是在北伐军的强攻之下,直系军队溃不成军。吴佩孚见状怒不可遏,命令机枪手向退却者扫射,大刀队分八路督战,并砍下了10余个旅、团长的头颅悬于桥头示众,以惩戒后退之兵。

此时的直系军队兵败如山倒,前进打不过北伐军,后退又遭到了督战队的射杀,溃兵在后退无路之下,纷纷向督战队开火。一时间,直系军队内部互相厮杀,乱作一团,而叶挺独立团则乘机夺取了贺胜桥,北伐军各部也向敌展开围歼,至此,贺胜桥战役结束。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应该说,督战队自古就有,但向吴佩孚这样助敌人一臂之力的督战队,和敢于向督战队开火的军队,在战场还真的不多见。同时也说明了战场上的残酷性,一旦一支军队溃败的时候,兵败如山倒的时候,就连督战队可能也起不到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