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保險繳費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年限——15年。因爲只要養老保險繳費滿15年,未來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就肯定可以辦理退休手續,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了。可是,15年以後有沒有必要繼續繳費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社會保險的其他保險與15年的關係嗎?

實際上,社會保險是分爲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等五大類保險。繳費15年未來可以辦退休,只是養老保險的要求,其他保險規定更爲複雜。

醫療保險,繳費年限各地是不統一的,目前我們醫療保險主要是以各地級市爲單位進行統籌,繳費年限要求是按照各地方規定自行執行。目前,只有上海和廣州醫療保險繳費年限要求15年,杭州市是20年,北京市是女同志20年、男同志25年,南昌市是女同志25年、男同志30年。

失業保險,只有非本人意願事業、失業保險累計繳費滿一年以上、有求職意願的情況下才可以享受失業金待遇。失業保險繳費年限累計滿10年以上,最長可以領取24個月的失業金。無需繳費15年,也無需等到退休年齡。

工傷保險,只是當月有效,不管繳費有多長時間,必須正常繳費,發生工傷時才能享受工傷待遇。

生育保險,必須連續繳費滿足當地要求時間(比如6個月到一年),等到生育時才能享受的生意醫療費報銷和生育津貼待遇。

按照《社會保險法》的規定,只要雙方存在勞動關係,用人單位必須給職工參加社會五項保險,這是法律規定的職工和用人單位的義務。

養老保險繳費15年夠了嗎?

實際上,養老保險繳費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看看養老金計算公式,我們繳費15年能領多少養老金?

目前,我們養老金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具體如下圖:

多數情況下,我們繳納養老保險都是按照60%的最低基數繳納,這樣我們的平均繳費指數就是0.6。

平均繳費指數0.6,繳費15年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可以領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社會平均工資,目前全國各地在5000~6000元左右,計算出來的基礎養老金就是600元到72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主要看個人賬戶餘額的高低。如果退休時,個人賬戶裏面錢數有3萬元,50歲退休能夠領取每月153.85元的個人賬戶養老金,55歲可以領取176.47元,60歲是215.83元。

兩部分養老金合計只有每月750元到940元左右,實際上是一份非常低的待遇了。

現在我們普通人打工,每月怎麼也能掙出兩三千元。如果到達退休年齡以後,就不再繼續工作了,僅憑養老金很難養活自己。

如果說相應的繳費年限延長至30年,個人賬戶裏的餘額能夠提升成50000元,退休養老金就能夠拿到1500元到1800元了。這是按最低基數繳費的情況,如果基數較高,相應的養老金待遇也能提高。

退休以後我們的養老金是年年增長的,養老金增長的時候,還會考慮到繳費年限和養老金水平,一般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增加的錢數就越多。以山東省2020年養老金調整方案爲例:

①繳費年限15年,養老金800元,增加的繳費年限調整是22.5元、按養老金水平調整是13.6元。

②繳費年限30年,養老金1600元,增加的繳費年限調整是55元,按養老金水平調整則是27.2元。

肯定是繳費年限長更加划算的

所以,爲了自己有一份充足的養老金,還是建議提前謀劃,多繳費和長繳費一點更好。畢竟繳費時間越早,相應的社平繳費基數越低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