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國央行、證監會兩大金融管理部門先後發佈有關區塊鏈技術應用在金融領域的規範性文件和建設函件時,區塊鏈行業內外將此視作政策利好信號。

具有監管指導性意義的文件一即出現,最先快速反應的是阿里、騰訊、百度等國內的互聯網巨頭。

7月23日,剛剛明確將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螞蟻集團快速對外發布了螞蟻鏈;7月24日,大本營在深圳的騰訊與當地龍華區決定共建區塊鏈產業聯盟;7月28日,有消息稱,百度將在8月4日發佈超級鏈白皮書。

當大廠們紛紛開秀自己的區塊鏈肌肉時,國內的區塊鏈原生創業大軍將何去何從?

央行「規則」即出  螞蟻「上」鏈

據說「螞蟻鏈」這個名字是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起的。他很少給產品命名。這次,螞蟻內部傳出了馬雲對螞蟻鏈賦予的希冀,「大家要熱愛這個名字,養育它,這個決定不亞於我們2004年決定成立支付寶。」

7月23日,螞蟻區塊鏈更名螞蟻鏈,以螞蟻科技集團的全新品牌對外亮相,甚至已經有了一個獨立的官網。

螞蟻鏈官方公佈的應用場景

螞蟻鏈的出爐,就發生在螞蟻集團宣佈將在A股和港股兩市上市的消息之後。這個消息結合着中國出現區塊鏈政策利好的背景,再次將互聯網巨頭阿里的野望展現給外界。

7月10日,中國央行發佈了《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評估規則》,這一規則在10天后伴隨着央行向各金融機構下發《關於發佈金融行業標準推動區塊鏈技術規範應用的通知》而備受關注。

緊接着,證監會也發佈了《關於原則同意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深圳等5家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區塊鏈建設工作的函》。主流媒體披露,上海股交中心已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完成了中心區塊鏈系統(股權登記託管)項目立項,下一步將梳理上鍊數據與數據結構,推進項目招標工作。

一系列具有政策性的指導性文件出現,區塊鏈技術在中國正在從技術理念走向應用落地。具備技術和金融業務實踐的商業巨頭最先動作,大秀自己的區塊鏈肌肉。

「未來的互聯網將是價值互聯網,未來的社會將是高效、透明、協作的世界,我們正致力於通過區塊鏈技術, 讓信任發揮更大的價值,推動這樣的新契約時代到來。」螞蟻鏈官網如此介紹自身。

「價值互聯網」,這是前幾年區塊鏈原生創業軍團最愛用的詞,如今,傳統互聯網也開始如此看待區塊鏈了。

支付寶安心捐贈平臺上鍊被螞蟻鏈列爲它的區塊鏈大事記開篇,時間是2017年3月。那時,因比特幣價格上揚而開始引發圈外人關注的區塊鏈概念,纔剛剛冒出市場熱點的火星。

2018年年初,互聯網創投界的大咖們曾因言論及思維的保守與開放,被區塊鏈原生軍分爲了古典派與新興派。「大佬」們逞口舌之快時,螞蟻區塊鏈技術已經在食品安全和正品溯源上應用。

接下來的兩年裏,螞蟻區塊鏈技術已經在跨境匯款、電子醫療票據、司法存證、BaaS服務、供應鏈金融、甚至“天貓雙11”上進行了應用。

螞蟻鏈亮相後,芯動科技副總裁Alex認爲,把區塊鏈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是國家鼓勵的一個發展方向。擁有龐大用戶基礎和應用場景的公司,他們無論從政策上、資金上、技術上和市場份額上都具備近水樓臺的優勢,從區塊鏈的技術發展和市場生態角度看,無疑非常有利。

巨頭早已蓄勢,就等政策落地了。

不僅是阿里旗下的螞蟻,騰訊、百度均在政策利好後釋放了各自的區塊鏈產品和動作。

7月24日,總部在深圳的騰訊與當地龍華區合作,共建產業區塊鏈聯盟。龍華區已經選取了區塊鏈+企業數字化管理、區塊鏈+公共健康、區塊鏈+BIM(信息模型)3個場景「先行先試」,騰訊的加入,無疑將爲地方政府部門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

7月28日,有消息稱,百度在8月初以線上直播的形式召開《百度超級鏈開放網絡白皮書》發佈會,議程海報中同樣用到了「價值互聯網」這樣的描述。

鏈原生軍唯「幣」是圖

如同楚河漢界、涇渭分明一般,當中國的互聯網巨頭應政策利好聞風而動時,區塊鏈原生行業的創業大軍們依然圍「幣」而行。

「幣」並非貶義。在區塊鏈原生軍的世界裏,「幣」更準確的叫法是「通證」。過去的幾年裏,在區塊鏈底層技術上構建的加密資產世界中,被翻譯成通證的Token既是權益憑證,也是資產憑證,它能用於鏈上治理,也在廣泛交易流通。

也是從7月開啓的下半年,區塊鏈原生行業的金融領域正在經歷一場由去中心化金融應用DeFi引發的市場小高潮。

傳統互聯網公司也會拿來研究的以太坊區塊鏈,正是這場金融高潮的演武場。

以智能合約功能展現區塊鏈技術應用的以太坊,如今也正在經歷2.0版本的升級,它試圖將網絡的共識算法由高耗能、低性能的PoW(礦工工作量證明)機制轉向PoS(節點權益證明),還計劃引入區塊鏈網絡的跨鏈協作,以實現不同共識算法網絡上的價值相互流通。

大廠們也開始提的「價值互聯」在區塊鏈原生世界中的介質便是Token。DeFi金融應用中,一些加密資產的愛好者們也正在利用Token和算法,實現點對點的交易、借貸、清算、結算。

與科技金融巨頭們不同,區塊鏈原生世界的創業者們,一切都在以「去中心化」爲理念,試圖以此構建出一個免去中間成本、自由交流交易的新一代互聯網。

芯動科技副總裁Alex對區塊鏈原生公司的定義爲「大致是指那些圍繞虛擬貨幣爲主要產品的公司」。他發現,美國最近把一些虛擬貨幣已經定義成「貨幣」,在他看來,這是在觀念上和法律上出現的重要突破,「當然,中國對虛擬貨幣還比較保守。」

Alex認爲,區塊鏈原生公司對區塊鏈的某些技術和觀念並不亞於互聯網大廠,「應該主動擁抱與實體相結合的應用開發,這些公司聚集了一些敢想敢幹、善於接受新生事物的年輕人,這是他們的競爭優勢。」

他也同樣看到了原生行業中的一些亂象,「一些年輕人也容易陷入到賺快錢、賺容易錢的習慣中難以自拔,再加上在技術和市場方面沒有所謂正規軍的現存優勢,轉型有難度,但並非不可能。」

近日,澎湃新聞等主流聲音也開始關注到區塊鏈行業的DeFi金融應用。萬向區塊鏈與PlatOn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傳統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是資金融通,過程中伴隨着風險的轉移、資源的配置、價格的發現,處理的是法定貨幣的事;DeFi和實體經濟無關,也和法定貨幣無關,更多的主要是加密貨幣領域的事。

在處理效率、安全和系統性風險上,DeFi的確還存在很多問題。不過,鄒傳偉也認爲,DeFi對主流金融可能會有一些啓示,「用智能合約實現金融是一種什麼形態?將來比如像Libra或者像央行數字貨幣的話,將來如果附加上智能合約的話,應該怎麼去設計?也許能從DeFi裏面找一些借鑑。」

原生軍與正規軍能否正面交鋒?

未來,區塊鏈原生軍將與互聯網正規軍遭遇正面對決,還是相互補充?這就涉及到大廠們和區塊鏈創業者們各自存在的優、劣勢了。

知密大學發起人、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劉昌用總結,經過了2017年加密資產的牛市,一些區塊鏈原生企業已經成長爲大型公司,但絕大多數還是中小企業,尤其是初創企業,「他們的優勢和劣勢基本上跟正規軍截然相反。」

他向蜂巢財經表示,傳統領域,尤其是互聯網領域的大型企業,進軍區塊鏈領域的優勢體現在技術力量強、資金實力強、政商關係好、用戶規模大、社會影響廣泛,這些優勢能夠讓正規軍比較容易設計完成區塊鏈項目,並獲得政府和市場的支持。

與互聯網大公司相比,區塊鏈原生軍的劣勢也十分明顯。劉昌用說,技術力量弱,資金實力弱,缺乏政商關係,用戶規模小,社會影響小甚至只有負面的社會認知,都是原生軍現存的挑戰。但他也強調,原生軍們具備對區塊鏈產業的豐富經驗,被傳統產業既得利益的束縛也不大,恰恰是因爲生存壓力大,所以讓他們學會了在市場的高強度中創新探索,也由於數量衆多,所以在跟監管博弈過程中,他們是能推動制度創新的重要力量。

政商關係、政策貼近性,已經不僅一次被視作大廠和區塊鏈創業公司實力懸殊的體現。

蜂巢財經注意到,7月10日央行發佈的《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評估規則》起草單位中,除了各大銀行和學術機構外,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百度、華爲等科技巨頭的旗下相關企業均赫然在列。

《規則》起草單位中包括BAT等巨頭幫

被視作「中國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標準化」的這份規範文件,已經顯示出大廠參與規則制定的優勢。

此外,在近期發佈的《2019-2020中國區塊鏈專利白皮書》上,騰訊科技與阿里巴巴分別以990件和828件專利數,排在國內區塊鏈專利申請單位的前兩位,百度也有183件專利要申請。

巨頭們試圖以專利數來標榜自身的區塊鏈技術實力。

芯動科技副總裁Alex注意到,此次螞蟻鏈調用了平頭哥(即阿里旗下的半導體有限公司)的技術力量,以硬件作爲對鏈的支撐,「像早年的朗訊、北方電訊、思科、華爲、中興等等,他們打下了基礎,纔有了後來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區塊鏈要發展,也一定要有強大的硬件基礎,才能談規模。」

他認爲,因爲阿里正是因爲抓住了硬件和軟件的有機結合,才能夠達到每秒上十萬的併發數,同時還做到日活與用戶上十億的規模,「這是非常了不起的突破,完全是把區塊鏈技術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政策優勢、技術實力對比看似懸殊的情況下,區塊鏈原生軍還有沒有機會?

Alex對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那句「雲是生產力,鏈是生產關係」印象深刻,「這說明他們對區塊鏈是有深刻理解的。」不過,Alex認爲,風險也正是在生產關係這個環節上,「能不能處理好生產關係,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經濟問題,甚至是一個政治哲學的問題。」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金融專業特聘導師王彬生也提到了兩個領域對區塊鏈的認知差異。

他認爲,當區塊鏈被視作下一代的互聯網時,從本質上講,不是一個簡單的技術問題,認知觀念革新更重要,「區塊鏈的核心是點對點、分佈式、不可篡改,這是三位一體的,未來,區塊鏈原生軍(在這種觀念上)就會把傳統的互聯網平臺給甩掉了。」

這場博弈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就像中本聰寫完白皮書後消失了,他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未來可能都是這種協作式的、開源的方式,並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大公司概念。」

王彬生認爲,區塊鏈經濟很重要的生產方式突破是協作,即點對點、人和人之間直接協作,「這幾個要素結合起來,未來的競爭,誰是贏家還很難講。但是大公司向這方面轉型是趨勢,對區塊鏈的發展也是好事情。」

區塊鏈原生軍團更可貴的力量是人。無論是創業者Alex,還是學者劉昌用、王彬生,他們都提到了在區塊鏈領域創業的年輕人。

這些創業者們早已在7*24小時的區塊鏈工作中被歷練,「傳統的互聯網大佬多是996工作。」王彬生認爲,長尾理論或將在從業者方面得到驗證,「因爲這個羣體基數非常龐大,這是傳統的互聯網公司所不具備的。」

劉昌用更珍惜年輕人的創新能力,他說,區塊鏈是相對傳統產業模式的革命性創新,但仍處在早期開創階段,正規軍的進入能夠帶來大量資源和社會關注,但創新方面仍然需要數量衆多的原生小企業去試錯,「應當創造自由競爭的發展環境,讓各種企業在市場中發揮各自的優勢,互補相互的劣勢。重點要防止正規軍藉助非市場力量碾壓原生初創企業,堵塞創新源泉。」

「兵法之妙,存乎一心。」Alex覺得,誰也沒有什麼絕對的優勢與劣勢,關鍵還是在於觀念和認識上的突破,「那些區塊鏈原生公司原本是觀念突破的贏家,應以無所住而生其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