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長江中下游洪水肆虐,很多房屋和橋樑道路受損嚴重,但從媒體的報道中發現,有些古代建築卻真的可以說是固若金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築工藝。

鄂州觀音閣是萬里長江上的唯一現存寺廟。它坐落在長江裏的一塊大礁石上。在雨季,寺廟的地基被淹沒在水中,這座古建築看起來就像漂浮在水面上一樣。觀音閣始建於宋代,迄今已經有700百多年的歷史,也是長江上唯一的一座寺廟,因此被稱爲萬里長江第一閣。閣身以青磚砌就,是典型的木框架結構亭閣式建築,與閣下的龍蟠磯絕妙地融爲一體,有巧奪天工之妙。

民間流傳着“觀音閣隨水漲隨水落”的民諺,無論水漲多高,因爲觀音閣是神鰲馱着的,它可隨水起落,江水淹不進這觀音閣。其實觀音閣“隨水漲隨水落”的奧祕在觀音閣下如同船舷樣的龍蟠磯,如果你進了觀音閣,就能發現進門左側的牆角處,有一個長方形的洞口,約30釐米長、20釐米寬,呈“L”字型這就是觀音閣的排水系統既減緩水勢,又順勢泄流,這個地方是整棟閣樓的最低處,一旦淹水,退潮時這個洞口便能很快將洪水排出。

在陝西省寧陝縣長安河中也有一座洪水衝不垮的城隍廟,這座城隍廟建於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說到這座城隍廟的神奇之處,主要是因爲它的地理位置,整個建築處於河流正當中,把原本的一條河一分爲二,讓人驚歎的是,從空中俯瞰城隍廟,恰似一艘大船,四周環水獨居中央。三百年間,長安河歷次洪峯過境,城隍廟穩如泰山,巍然屹立。

當地一直傳說城隍廟底下有一對“金鴨子”,這對金鴨子住在河牀底下,水漲浮起,水落臥下,這才使城隍廟屢經洪水而無恙。其實傳說只是傳說,後來當地幾個中學生搞科普探究,揭開了“金鴨浮舟”之謎。在城隍廟上游近百米的地方,河水中間坐落着一塊巨石,青色花崗岩質,深埋於河牀之中,露出部分有十米來長、五米多寬、高近兩米,如一臥牛,穩穩地盤紮在河道中間,紋絲不動,昂首上游,傲視一切。每當洪水來臨時,它能夠抵擋暗流湧動,自然而然地把水流分流東西,起到排水作用,讓滔滔洪水分別向城隍廟的兩邊行走,很好的起到了保護城隍廟的作用。洪水越大,衝擊力越強,澗水的效應越好,就像都江堰的“魚嘴分水堤”一樣可以把洪水引導開。

在安徽巢湖也有一座臨水的廟宇很壯觀,名字叫中廟,位於巢湖北岸,因三面臨水,樓臺高峙,氣勢巍峨,故有“湖天第一勝處"之譽,距今已經有700餘年的歷史。受連日特大暴雨影響,洪水已淹到廟門,中廟被洪水圍困,成爲一葉扁舟,中廟寺下方基座被淹,中廟景區步行街區域受災嚴重,俯瞰中廟寺,猶如一艘船浮在湖面。爲了安全,景區目前已經臨時關閉。

這幾座廟宇都有上百年的歷史,歷經風吹雨打巍然屹立,具有很好的歷史價值和觀賞性,遊客在看到這樣的景觀時,無不由衷感嘆古人的智慧,這巧奪天工的建築工藝和質量讓現代人也難以企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