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普中國

本文專家:田靖博士,南部戰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治醫師

本文審稿:陳海旭,再生醫學博士,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副研究員

近日,發生了一件讓人目瞪口呆的事情。

據新聞報道,23歲熬夜女心臟停跳3天,診斷結果爲爆發性心肌炎,在停跳前醫護人員爲其裝上ECMO後被治癒。

檢查結果顯示,原來是這個女孩經常熬夜,致免疫力低下。又因爲對感冒沒有重視,最終發展成心肌炎。

消息一出,引起衆多人關注,爲什麼小小的感冒會引起心肌炎?平時又該注意什麼?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爲什麼感冒會引起心肌炎?

感冒又稱爲上呼吸道感染,10%的上呼吸道感染由細菌引起,而絕大多數上呼吸道感染(90%)由病毒引起。

引起普通感冒最常見的病毒爲鼻病毒和冠狀病毒,其他病毒如腺病毒、腸病毒、人類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合胞病毒等也能引起感冒。

普通傷風感冒不會引起心肌炎,感冒引起的心肌炎通常是由病毒性感冒的病毒侵入心肌所引起的。

什麼是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疾病通常可能是由一些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引發。

而病毒感染被認爲是一種最爲普遍的因素,大約有69%的心肌炎和心包炎患者與病毒的感染相關。而其他誘發因素還有艾滋病、美洲錐蟲病、毒素、藥物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等。

病毒性心肌炎就是由一類容易感染心肌細胞的病毒(稱爲“向心性”病毒)感染了心肌細胞而造成心肌損傷引起的。

目前致病機理不是特別清楚。但研究發現,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腸病毒(enteroviruses)感染最爲常見,腺病毒(adenoviruses)、細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和人皰疹病毒6(human herpesvirus 6)以及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等都與急性心肌炎的發生有重要關係。

因此可以推測,當患者罹患由腸病毒(主要爲科塞奇病毒B和埃可病毒)和腺病毒引起感冒時,直接導致病毒性心肌炎的風險就比較高。

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狀有哪些?

病毒性心肌炎多見於年輕男性、女性和兒童,其中男性發病率約爲女性的兩倍,後期易發生心肌纖維化,進展爲擴張性心肌病,5年內的死亡率達75%。

患者臨牀表現差別較大,輕症者基本無症狀,重者可能出現胸悶憋氣、呼吸困難、低血壓、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追溯患者疾病史可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通常在發病前一週內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是腸病毒感染史,出現過發熱、咳嗽或者腹瀉等症狀。

病毒是怎樣損傷心肌功能的?

病毒首先通過腸道或者呼吸道上皮細胞細胞受體的“一級靶標”進入人體宿主,而後通過血液循環系統運送到心臟。

通過與心臟細胞表面的科塞奇病毒和腺病毒受體(coxsackievirus and adenovirus receptor, CAR)這一“二級靶標”結合而在心臟細胞中“安營紮寨”。

病毒直接在細胞中複製繁殖,導致心肌細胞的壞死。

同時誘導體內的自身免疫系統,通過“細胞因子途徑”導致感染心肌的收縮功能損傷。

患者和病毒進行了一場“博弈”,要麼機體成功清除病毒,心肌功能慢慢恢復,要麼進展爲慢性擴張性心肌病。

當然,最糟糕的情況就是“博弈” 失敗而導致患者死亡。

怎樣預防病毒性心肌炎?

預防病毒性心肌炎最重要的就是預防病毒性感冒,鍛鍊身體、合理飲食、積極接種疫苗。

感冒期間要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不要帶病工作,切忌熬夜、抽菸喝酒。

感冒發燒不要進行過度的運動,特別是不要在高燒39度以上進行高強度體育運動。

最後,提醒大家,當出現感冒、腹瀉等症狀,同時感到呼吸困難,以及憋氣胸痛時,請及時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