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IC Photo

文/DoNews軒婷

乾兒子升級成親兒子。

7月27日,搜狗發佈公告稱,騰訊向搜狗發出初步非約束性收購要約,有意以9美元美股的價格收購搜狗剩餘股份。這意味着如果交易能夠順利完成,搜狗將成爲騰訊的間接全資子公司。

而在此之前,騰訊就已是搜狗的第一大股東。且2014年搜狗接入微信公衆號數據;到了2017年騰訊開始把搜狗搜索整合到微信中,用戶可在微信直接通過搜狗獲取站外信息。

2019年,搜狗又與騰訊續簽了一年的微信相關合作。不過同年12月,微信官方宣佈微信搜索正式升級爲“搜一搜”,並在2020年1月的微信公開課上公佈了具體內容。或許從那時起,騰訊就已經在醞釀收購搜狗一事。

微博、電商並列,搜索業務可以說是騰訊折戟未成的三大缺憾之一(未來搜索有可能會被短視頻取代)。不過考慮到微信代替騰訊微博狙擊了新浪微博,電商、搜索才真正是騰訊多年難以釋懷的心病。即使左手京東,右手拼多多,騰訊也從未停止電商探索步伐;就算入股搜狗,微信搜索同樣默默行進。

老冤家字節跳動兩隻腳已經跳進來,騰訊也得快馬加鞭。面對衆多不確定性因素,大股東顯然不如100%控股穩妥。

而整個搜索市場,也會圍繞騰訊與字節跳動生髮新的戰事。

騰訊與搜狗的搜索往事

2010年,是國內搜索引擎格局生變的一年。

在此之前,國內搜索引擎市場很長時間被百度與谷歌牢牢佔據。數據顯示,2009年百度市場份額爲56%,谷歌則達到43%。依靠“搜狗輸入法”和“搜狗瀏覽器”實現不錯增長的搜狗在這種雙寡頭局面裏算不上一個有力的競爭者。

這一年3月23日凌晨,谷歌正式關閉中國版搜索服務,留下了一大片機會空地。在谷歌退出中國大陸市場一個月後,搜狗負責人王小川在微博發佈了一句詩“冬來嶺上一枝梅,葉落枯枝總不摧”,他沒有寫出的另一句是“但得陽春悄急至,依然還我作花魁”,暗藏着搜狗新生的希望。

想要佔領空地的不止王小川,還有周鴻禕。

衆所周知,憑藉安全起家的奇虎360創始人周鴻禕此時也在打搜索的主意,他找到搜狐CEO張朝陽透露了入股搜狗的想法,並提出將搜狗旗下瀏覽器業務轉給360。

該提議遭到了王小川反對。在他看來,如果將搜狗瀏覽器轉給360,搜狗搜索就會變得沒有殼只有肉,相當於將命脈交給了對方。這便有了後來王小川遊說馬雲,希望引入阿里巴巴戰略入股的事情。

2010年8月9日,通過引入阿里巴巴、雲鋒基金以及搜狐CEO張朝陽旗下私人基金,搜狗從搜狐獨立分拆,王小川擔任CEO。

再次回到搜索引擎主戰場的搜狗很快就交了一份亮眼成績單:2011年全年,搜狗流量超過谷歌中國併成爲第2個盈利的中國搜索公司;實現營收6300萬美元,同比增長238%,自2010年8月分拆後的連續6個財政季度,搜狗營收保持27.5%的複合增長率。這個速度,讓搜狗成爲同期增長最快的一線互聯網公司。

與此同時,360、騰訊也在發力搜索引擎佈局。

實際上,騰訊早在2006年就已經上線搜搜進軍搜索市場,並於第二年與酷訊網合作,上線騰訊搜搜分類搜索,提供住房、火車票等生活分類信息的生活搜索,此時,張一鳴還是酷訊的一名早期員工。

2009年騰訊收購生活搜索網站愛幫網,百度首任CTO、愛幫網創始人劉建國也加入搜搜。谷歌退出中國後,騰訊還挖來了不少原谷歌人才,其中就包括原騰訊副總裁、《浪潮之巔》作者吳軍,並在那一年成立了SOSO搜索事業部。

騰訊在搜搜上可以說投入了大量資源資金。2011年時,騰訊前CTO熊明華就曾表示已經在搜搜上投入了12億研發經費,下一年繼續投入近10億資金。

但如此回報換來的卻依舊是搜搜的不慍不火,2012年騰訊啓動歷史上第二次組織架構調整,在這次調整中,騰訊電商團隊被解散,整個搜索部門被打散重組,不久後負責搜搜業務的吳軍從騰訊離職。

騰訊搜搜被邊緣化不久後,王小川通過內部郵件表示,搜狗回購阿里巴巴所持有的10%股份,這爲後來騰訊戰略投資搜狗提供了可能。

2013年9月,騰訊在港交所發佈公告,宣佈與搜狐及其他獨立第三方簽訂認購協議,向搜狗注資4.48億美元,並將搜搜和QQ輸入法業務與搜狗現有業務進行合併。

關於騰訊做不起搜索,吳軍曾評價是因爲騰訊沒有搜索基因,以及騰訊缺乏耐心。而在外界看來,騰訊丟掉瀏覽器的份額,導致搜搜深受其害。

當年王小川提出開發瀏覽器的時候,遭到了張朝陽反對,但王小川還是偷偷做出了搜狗瀏覽器;360搜索的增長也離不開瀏覽器的導流;而騰訊卻沒有抓住TT瀏覽器的機會。

雖然騰訊搜搜走向了終局,騰訊與搜狗卻自此開啓了長達7年的親密期。

最好的歸宿

王小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提到,內部創業有內部創業的困難。搜狐的基因是門戶,做搜狗搜索、瀏覽器、輸入法,相當於在搜狐裏完全長出一個新東西,外邊評價是“狐狸身上長條狗”,這跑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最爲人熟知的是王小川在搜狐內部曾兩次被邊緣化,但他卻沒有離開。有媒體形容他“隱忍不發,隱忍以行”。

對王小川而言,2010年股權分拆是一個好的起點。“外面有個比喻,我們是一個艦隊還是一條船——留在搜狐集團基本就是在艦隊裏,各有各的目標,但兩個目標並不一致,這會產生很多問題;分拆是單獨變成了一條船,各有各的目標,沒有妥協的代價。”

保持搜狗獨立一直是王小川的堅持。騰訊入股搜狗一事曾經因爲前者想要控股而中斷,而360的出現,讓王小川以最大的誠意再次找到騰訊放棄控股並最終達成合作。而王小川對搜狗的感情從“搜狗不上市,就不找女朋友”的傳言中也可見一斑。

現在曾經靠着“輸入法+瀏覽器+搜索”三級火箭模式奔跑的搜狗,在新的互聯網競爭中,已經陷入增長乏力的困境中。

根據2020年Q1財報,其淨虧損擴大逾10倍,營收增長停滯,而搜狗一季度營業成本卻大幅增長,同比增加了近3300萬美元,直接導致本季度搜狗毛利潤僅爲4026萬美元,同比下滑40.9%。

“流量獲得成本是營收成本的主要驅動因素,有1.813億美元,同比增長27%,佔總營收的70.5%,而2019年同期則爲56.6%。疫情爆發期間,被限制在家中的用戶在網上花費的時間更多,搜狗在第三方流量獲取上成本增加。”搜狗在財報中解釋道。2020年一季度搜狗來自騰訊的流量佔比36%,剩下的25%來自自有渠道,39%通過付費購買。

搜狗的搜索及搜索相關營收爲2.376億美元,同比增長1%,營收佔比92.5%。近幾年,搜狗搜索主業佔比一直處於90%以上,且持續提升。而關乎未來的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業務也表現不力。而人工智能等業務需要持續的研發資金投入,受業績虧損影響,其研發投入也難以加註。

當陷入虧損的搜狗成爲搜狐的負擔,或許出售只是早晚的事情。被騰訊收購也算是最好的結果。被詬病缺乏搜索基因的騰訊需要王小川這樣的人才加入,而騰訊的資源支持,也能幫助王小川繼續未競的理想。

微信搜索與頭條搜索的角力

騰訊2019年校招產品經理面試中,有一個面試題目是:如果要做一款搜索產品挑戰百度搜索,微信搜一搜和今日頭條的搜索選一個,爲什麼?

其實,無論微信還是頭條做搜索看起來撼動的是百度大本營,而實際上最先交手的可能是微信和頭條。二者發力搜索時間也差不多,今日頭條CEO朱文佳早在2017年就開始組建搜索團隊,同年微信成立了搜索應用部。

去年11月,朱文佳在談及頭條搜索時,曾提到做好搜索有三個關鍵點:技術、內容和初心。技術決定搜索的體驗。內容是搜索的根本,包括兩個維度,一是豐富,內容生態足夠大;二是優質,內容質量足夠高。初心決定了產品是否能走得長遠。

對於頭條做搜索,王小川曾給出這樣的看法:內容加入口是做搜索的條件,流量只是做搜索業務的基礎之一,並不是用戶規模大就能做好搜索。顯然字節跳動自有內容生態對於搜索而言,還遠遠不夠。

相比之下,微信搜一搜除了公衆號、小程序外,接入了衆多生態合作伙伴,比如知乎、豆瓣、快手、搜狗等。目前在微信搜一搜已經包括朋友圈、音樂、百科、小視頻、小程序、表情、視頻、公衆號、文章、微信指數、讀書、問答、商品、新聞等多種服務內容。

移動互聯網時代,App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互相之間沒法交換信息,這成爲搜索引擎的一個障礙。而小程序則可以被系統統一檢索到,它可以直接搜索到小程序裏面的內容。張小龍說,搜索一直應該是小程序的一個主要流量來源,而小程序的內容補充也豐富了搜索所能觸達的信息密度。

不久前,微信上線了“服務搜索”功能,通過這項服務,優質的服務可以快速“出圈”,被更多用戶便捷獲取,品牌商家也可通過服務吸引更多流量,提升品牌知名度。而搜狗的併入,爲微信搜索進一步提供了更多支撐。

關於微信搜索和今日頭條搜索的面試題,微信搜索似乎正在成爲最好的答案。

張一鳴曾在內部講話中提到,“如果沒有搜索場景的拓展和優質內容,頭條的增長空間可能只剩4000萬DAU。”只要字節跳動在搜索業務不斷投入,答案就充滿變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