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冠肺炎患者爲何失去嗅覺? 哈佛大學研究給出解釋)

哈佛大學最新研究解釋新冠患者爲何失去嗅覺(1)107.png

(圖源:GETTY)

海外網7月29日電 新冠肺炎的症狀之一被醫生稱爲“嗅覺缺失”,是涉及病毒最早和最常見的報告指標之一。一些研究表明,與其他衆所周知的症狀,如發燒和咳嗽相比,這實際上是一種檢測是否被感染更好的方法。

據《紐約郵報》報道,到目前爲止,對於一些病人如何失去感官感覺,科學家們一直感到困惑。通過精確定位最易受新冠病毒感染的細胞類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更好地瞭解了患者的嗅覺是如何被改變的。通過對各種數據的分析,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會攻擊支持嗅覺神經元的細胞,而嗅覺神經元負責探測味道並將其傳遞給大腦。

哈佛醫學院神經生物學教授桑迪普·羅伯特·達塔表示,“我們的發現表明,新型冠狀病毒不是通過直接感染神經元改變病人的嗅覺,而是通過影響支持細胞的功能。”科學家們認爲,這意味着,該病毒不太可能對嗅覺神經迴路造成永久性的損傷,患者在痊癒後可以恢復他們的嗅覺。

達塔在一份聲明中稱這是個好消息:“因爲一旦痊癒,患者的嗅覺神經元似乎就不需要被替換或重建了。” 但是,他仍補充說,“我們需要更多的數據和對病毒感染的潛在機制去更好地理解和證實這一結論。”據悉,這一發現已於24日發表在帶有同行專家評審的期刊《科學進展》上。

netease 本文來源:海外網 責任編輯:徐萌_NN748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