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香港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美國將金融“武器化”,或現第三波金融危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美國未來數月將會根據《香港自治法案》公佈制裁包括香港的個人或機構名單,限制他們在美國投資或使用美元等。

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7月29日在團結香港基金舉辦的線上演講中表示,美國未來數月將會根據《香港自治法案》公佈制裁包括香港的個人或機構名單,限制他們在美國投資或使用美元等,預計將爲這批個人或機構帶來不便,但對香港金融系統及機制、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並無影響。

任志剛強調,香港應該繼續聚焦於幫助中國內地與全球其他市場之間的資金流動,“即使中美關係緊張,相應的金融服務需求亦不會消退。”

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Stephen Roach)日前指出,美國經濟長時間宏觀失衡,警告美元未來半年將會貶值35%,美元作爲全球主要儲備貨幣而擁有超然地位的時代正在落下帷幕。

1988年,任志剛向當時的香港特區政府提議設立金管局,並在1993年金管局成立後出任總裁長達16年。在其任上,任志剛最爲人熟知的戰績,包括在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動用逾千億港元外匯儲備大戰炒家,入市購入多隻港股,成功擊退國際炒家,捍衛了香港的聯繫匯率制度。

任志剛坦言,美元作爲交易中介貨幣,即使貶值也不會令港元與美元脫鉤,目前來看,港元與美元掛勾仍最爲適合。

他指出,美元壟斷爲國際貨幣系統帶來問題,美元並未給經濟帶來強勁支持;在美元及歐元之外,需要有第三種貨幣穩定國際貨幣體系,即人民幣。

他認爲,香港作爲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應該推動人民幣在香港資本市場的廣泛使用,包括在股票定價和交易中同時使用港元和人民幣,“這將爲國際投資者及融資者提供額外的貨幣風險管理渠道,同時有助於減少港元資本進出的金額,從而捍衛香港的貨幣穩定性。”

美國不會採取“核彈式”制裁

美國在香港國安法生效後,先後撤銷香港特殊待遇並多次威脅採取制裁。任志剛稱自己有時對美國政府的言論感到不安而且關注。

任志剛坦言,對於美國總統指香港國安法將令香港由“一國兩制”變成“一國一制”的講法感到不解,缺乏邏輯,他強調基本法已表明兩制定義,香港及中國內地仍是兩個貨幣、金融系統。 他認爲,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將有助於香港社會恢復秩序。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占主導地位,這意味着美國可能將金融‘武器化’,”任志剛表示。

在他看來,美國可以利用的三大金融武器包括貨幣、投資以及融資,針對的目標涵蓋個人、機構、融資者、投資者、金融機構、政府,具體措施包括:可能停止美元清算設施、限制與美元相關的外匯及其他金融交易、凍結美元金融資產、禁止收購美元金融資產、禁止在美國融資或使用美元、要求在美國上市的股票退市、限制美國企業在中國的金融投資、限制金融機構向中國提供金融服務等。

然而,他認爲,美國不會採取“核彈式”的制裁,制裁香港特區政府的可能性不大,“這是極端選擇,亦對美國有極大的負面影響。”

根據一國對外資產與負債相抵後所得的淨值即淨國際投資頭寸(net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position)表,任志剛坦言:“美國是全球最大的負債國,淨國際投資頭寸爲-12萬億美元,而中國內地加香港的淨國際投資頭寸超過3.6萬億美元,(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債權國,如果你想一下全球最大的負債國揚言要制裁全球最大的債權國,這非常可笑。”

第三次金融危機或在醞釀中

任志剛認爲,此前兩次金融危機的癥結尚未徹底解決,在美聯儲和各國央行繼續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向經濟注入更多資金時,第三次金融危機或已正在醞釀中。

雖然香港面對不同挑戰,他指出, 資金繼續流入香港,香港的金融體系仍然十分穩健,足以抵禦第三波金融危機。今年4-7月期間,有約1200億港元資金流入香港市場,表明香港的金融市場仍然非常活躍。

“各國央行推行新一輪量寬、財政赤字增加,資金全球遊走,推高資產價格,與實體經濟脫節,一旦有觸發點令市場顯著調整,有可能影響貨幣金融體系,香港會受影響,但並非系統性影響。香港有防禦能力,因爲貨幣、金融、銀行體系等都非常穩健,槓桿比率低。”他指出。

任志剛認爲,由疫情帶來的經濟停擺必須要解決,但香港多年來積累了豐厚的財政儲備,超過1萬億港元,香港有條件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支持經濟。他表示,香港目前正面臨非常時期,在高儲備的情況下,將部分用於支持經濟相當合理。

(作者:朱麗娜 編輯:和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