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咖啡

《三十而已》快大結局了,沒想到就快收官前,劇情裏的男主角們卻來了個集體大翻車:離婚的,腳踩兩條船的,還有三好男人竟然遊走在出 車九邊緣的,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三十,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年紀,尤其對於女人來說。而劇中的女主們在即將邁過三十這個節點時,卻分別收到了一份沉重的"大禮":

鍾曉芹和老公陳嶼在三十歲生日那天決定離婚,因爲陳嶼對那缸魚比對她還要有激情。

王 漫妮終於在三十歲生日之前找到了真愛,可前腳剛得到正牌女友身份,後腳卻被梁正賢在香港的未婚妻踢破男朋友其實是腳踏兩條船,終於明白"不婚主義"原來只是個幌子。

最讓人意外的是看似三觀很正,一副“妻管嚴”的許幻山,竟然一邊在顧佳的生日會上對着老婆孩子"海誓山盟",一邊"蠢蠢欲動",終於被顧佳發現疑似出 車九。

這麼一看,跟漫妮和顧佳相比,曉芹雖然離婚了,但還算是傷害較小的,至少不是敗給了別的女人。但從情感上看,都是走半道被男人突然"背棄"了。

儘管從男主們的角度來說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爲鍾曉芹、王 漫妮和顧佳都有各自的問題。但她們身上的缺點其實並不是問題的導火索。

仔細看,她們三位都是不同類型的女性,身上各自的優缺點都是互補的。比如陳嶼在阻止曉芹要孩子時,指責她像長不大的孩子,不會照顧自己,把婚姻的各種問題都往曉芹的幼稚上推。

而顧佳倒是個完美的全職主婦,家裏家外都打理得井井有條,許幻山不也心思活絡了?同樣,許幻山嫌顧佳太急功近利,一切向“錢”看,漫妮只追求浪漫的愛情,只想今朝不想明天,最後不也被梁正賢騙了?

所以說,這些男主之所以心思活活絡,跟女人是什麼類型不存在絕對的因果關係,只是在日漸平淡的日子裏抵不過人性深處最本能的,對新鮮感的渴望而已。

想起有人曾這樣評論,如果一個男人沒有出 車九,無非是因爲這幾種情況:

1.有賊心,有賊膽卻沒有機會

2. 有賊心,有機會卻沒有賊膽

3. 三者都有,但自身並不想這麼做

以這個結論爲基礎可以解讀爲:沒有付出行動的男人不代表心思沒有活絡過,而是可能自身沒有膽量或者沒有這樣的考驗機會,或者是在誘惑面前,雖然有條件也有膽量,但對自身的道德在制約着自己。總之,沒有動過心思的不能說沒有,但幾乎不可能。而最後這一種纔是真正值得託付一生的男人。

雖然這麼說有點絕對,但這個總結還是有一定的道理。至少,是從現實的角度出發,沒有迴避人性的弱點:即內心深處最根本的需求。而我們常常說的忠誠,如果非要逆着人性去評判恐怕沒有多少人經得起考驗吧?

照這個角度評判,許幻山有想法很正常,但如果最後回頭是岸,到底是因爲是第2種還是第3種就很難說了。

這麼看來,全劇裏最深情的男人其實是顧佳的爸爸,雖然顧佳的媽媽早逝,但顧佳爸爸對她媽媽的愛卻持續了一輩子。

想起傅首爾說過的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真正愛你的男人,不是不敢看風景,而是看了一路風景,卻沒有下車。

一個值得女人相伴一生的男人不是完美男人, 而是有機會,卻從來都不想那麼做,只因爲身邊那個人是你。

很想知道,如果你是顧佳,發現了許幻山有動搖的可能還願意回頭是岸,你願意接納這樣的他嗎?

在你眼裏,許幻山是屬於第幾種男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