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從出現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幾十億年的時間,然而在我們人類之前,其實就曾經有過一個物種統治過整個地球,他們就是恐龍。在當時恐龍一度佔據了全球生物總量的95%,可以說是比人類的統治地位還要強大的。不過他們卻沒有發展出我們這樣的文明,這也是我們之間的差距。

令人感到迷惑的是,擁有如此強大統治力的恐龍竟然會在一下子就遭到了滅絕,這是許多人都感到很奇怪的一點。而目前爲止人們比較認可的或是比較主流的說法,就是小行星論。人們推測是有一顆直徑超過10萬公里的隕石撞擊了地球,導致當時發生了一場全球範圍內的生物大滅絕事件。

除此之外,人們還曾經想到過大陸漂移學說或是氣候變遷學說,總而言之,對於恐龍滅絕的原因有着各種各樣的想法。但即便是衆說紛紜也依舊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也算得上是一個不解之謎吧。而目前人們普遍比較相信的還是隕石撞擊地球所導致的危機。

爲什麼人類會如此相信隕石撞擊地球的說法呢?主要原因還是認爲地球即使有過什麼劇烈的變化,但是很難做到讓當時的絕大多數生物都滅絕。而能夠引發如此大規模的生物滅絕,或許也就只有天外來物纔有可能造成了。

既然如此,我們不妨就將隕石墜落假設爲恐龍滅絕的原因。那麼現在想要知道的問題是,隕石的墜落究竟是如何導致了恐龍滅絕的呢?這個過程是否能夠準確的描述出來?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幸被滅絕的恐龍們又究竟經歷了什麼呢?

如果說有一顆直徑長達10萬公里的隕石,從宇宙當中向地球襲來,我想人類應該是很難去想象這樣一個場景的。如果人們當時站在正下方,應該會有一種天要塌下來的感覺。而一旦這顆隕石砸到了地面之後,將會釋放出極爲巨大的能量,爆炸總量相當於2億顆廣島原子彈

僅僅在爆炸的一瞬之間,位於中心地帶附近的恐龍們將會直接就被超高的溫度蒸發掉。而這也算是恐龍相對比較安樂的死法了,因爲如果被後續的影響所消滅,那麼這將是一個極爲痛苦的過程。比如說在墨西哥尤卡塔半島附近的恐龍們,就因爲這顆地球所帶來的連鎖反應,而死於痛苦之中。

當時這顆隱時墜落到了地球上,引發了一系列的後續反應,比如地震和海嘯,而當地的恐龍正是被突如其來的海嘯所淹沒的,還有一部分則是在地震的過程當中死去的。可以說這種天地鉅變的感覺是讓任何生命都感到恐懼的。

而除此之外,海嘯和地震。又都進一步的引發了其他的反應,比如說火山。在海嘯和地震的雙重影響之下,當時的很多休眠火山又再度活躍了起來,而那些原本就是活火山的火山立刻就進入到了噴發的狀態。當時噴出的大量岩漿向空中散佈而去,然後瞬間降落到地面,在整個大地之上下起了一陣火雨。

許多恐龍根本來不及奔逃,直接就被這些炙熱的岩漿雨活活燒死。在多年之後,有一些印度的考古學家們就發現了一座6500萬年前的超級火山。在這座火山的岩層下,人們發現了一層厚厚的熔漿,其厚度達到了2公里。而在這些岩漿層裏,人們發現了許許多多的恐龍化石,這意味着一定是有很多恐龍都死在了這場岩漿雨當中。

而除此之外,由於地面大量的火山噴發,所造成的漫天的火山灰,也在一時之間讓整個大地上都變得烏煙瘴氣,濃煙滾滾。相信這時候無論生活在哪一個領域之內,也都必然不可能逃得過這些毒氣的侵擾,於是一個一個的被活活毒死,場面甚是慘烈。

而那些植物們也未能倖免,雖說火山噴發所帶來的岩漿以及海嘯所帶來的大量洪水,甚至是空氣當中到處瀰漫的有毒物質。都讓植物們很難以存活,但是真正最致命的是由於鋪天蓋地的大量煙塵,導致陽光無法被植物們吸收。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的植物都會因爲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就此枯萎,然後滅絕。

在這場巨大的浩劫之後,或許世界上還倖存着一些恐龍,但問題就在於世界上的許多植物都已經死去了,那麼這些以食草爲生的恐龍也會因爲沒有食物而被活活的餓死,而那些食肉的恐龍也會因爲食草恐龍的死去而失去食物,最終也是難逃被餓死的下場。食物鏈的崩潰是最爲致命的。

相信聽到這裏,大家都已經對於隕石撞擊地球感到十分畏懼了。可事實上能夠讓人生物滅絕的原因還有很多,甚至有的已經在我們身邊悄然發生了,比如說全球變暖,根據科學家們的推測,在距今幾億年前的一次生物大滅絕中,全球變暖造成了臭氧空洞,使得很多的植物都被紫外線照射死,而動物也因此沒有了食物,走向滅絕。

也就是說或許我們人類目前無休止的工業活動和環境污染,也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讓世界再一次面臨着全球滅絕事件的危機。而看到了當年那些生物們死亡時的慘狀,我相信很多人應該都會從現在開始對環境保護有更多的自覺性

其實按我們人類現在的技術手段,如果再有隕石降落,只要體積不會過大,那麼我們都是有機會去避免這場危機的,可問題就在於如果下一次生物大滅絕是因爲我們人類自己而引發的,那麼我們的限制就不是技術,而是我們自己自作自受,最終也只能是自討苦喫。

說實話,我們人類雖然自詡爲萬物之靈,但是一直以來都只是在爲人類着想。而我們所做的一切,也只不過是爲了拯救人類而已。所以哪怕只是爲了我們自己未來的生計以及發展,我們都應該從此時開始注重保護環境,不要浪費資源,才能讓我們以及子孫後代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