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期盼多時的電影院終於開門了!

在每個時代都有其各自閃耀的電影明星,上世紀八十年代,不得不提熒幕硬漢楊在葆,高大的身材、俊朗的外貌被人稱爲“中國的高倉健”。

當年,楊在葆不僅憑藉電影《血,總是熱的》成爲金雞獎和百花獎的雙料影帝,還登上了象徵最火人氣的《大衆電影》封面。

然而,翻看他的過往,現實中他的人生遠比電影更加跌宕起伏。

熒幕中的硬漢,現實中1歲喪父,36歲入獄,47歲喪妻,61歲兒子確診尿毒症,近10年的時間裏拒絕拍戲。

今天,柴叔就帶你走進楊在葆的“坎坷”人生。

楊在葆,1935年出生於安徽省宿州市。

在他1歲多的時候,父親突發腦溢血去世。家中,只剩下不識字的母親獨自帶着四個孩子過活。

他是家中最小的獨子,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寵溺,反而常被母親教導做家中的“靠門戶”,就是可以被依靠的人。

於是,楊在葆從小就懂得了忠孝節義,也懂得了如何對抗變化莫測的生活。

因爲從小喜愛表演,楊在葆一直在學校擔任文娛部長。

而後,在老師的建議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楊在葆,獨自一人從鄉下來到大上海,併成功考入了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雖然考試很順利,但是楊在葆的求學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因爲只有母親一個經濟來源,全家的生活非常拮据,楊在葆因此差點退學。

最後,還是老師替他向學校申請了每個月2塊錢的補助,楊在葆才得以完成了學業。

1959年,楊在葆畢業被分配到上海青年話劇團,成爲了一名話劇演員。

1963年,他與第一任妻子夏啓英結婚後,五年抱倆,生了一兒一女,湊成一個“好”字。

漸漸地,憑藉着高大俊朗的外形和舞臺上精湛傳神的演技,他開始進軍電影圈,在出演了多部電影后,小有名氣。

就在家庭幸福美滿、事業蒸蒸日上之時,楊在葆卻被捲入了一場風暴之中。

1971年,36歲的楊在葆被誣陷是“現行反革命”被抓捕入獄,這一蹲就是4年3個月14天。

從小有名氣的電影演員到鋃鐺入獄,天與地的落差,楊在葆再一次體會到人生的無常。

然而,入獄後的楊在葆首先考慮的並不是自己,而是監獄外的妻子和兒女。

因爲不想妻子受到牽累,楊在葆在獄中主動提出離婚的要求,卻遭到了妻子的堅決反對。

都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但是現實中卻有人選擇了共同面對災難。

楊在葆和妻子夏啓英,既是安徽老鄉,又同是話劇團成員。

一個是帥氣瀟灑的電影明星,一個是劇團的臺柱子,兩個年輕人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然而,突發的變故讓原本恩愛的生活變得支離破碎。

成爲了反革命的家屬後,夏啓英帶着兩個年幼的孩子和自己的母親,靠着每個月60塊錢的工資艱難度日。

原本腎就不好的她,在生活和精神的雙重打擊下,最終發展爲尿毒症。

四年的沉浮,楊在葆好不容易等來一家人的團聚,妻子卻又病倒了。

他只能一邊拍戲養家,一邊照顧生病的妻子。

大年三十,在闔家團圓之際,夫妻二人只能在醫院度過。這時,楊在葆總是會想着法子逗妻子開心以減輕她的痛苦,一會兒表演岳飛,一會兒表演李自成。

1983年,夏啓英的病情越來越重,心臟嚴重衰竭。

楊在葆深知愛人時日無多,一直陪伴左右。妻子一生清白,他提前爲妻子準備了一身白色衣服送行。

夏啓英去世後,楊在葆寫了一副輓聯:“一生清白無媚俗,遇難時節有傲骨”,以表示對妻子的思念。

剛剛體驗了喪妻之痛後,楊在葆迎來了事業的巔峯。

1984年,他憑藉電影《血,總是熱的》獲得金雞和百花的雙料影帝。

然而越是成功的時刻,他越是感懷妻子生前爲自己的付出。

於是,他將兩塊獲獎的獎牌以及妻子的一束頭髮和梳子,放進了她的骨灰盒中以表示紀念。

離開的人終是走了,但是活着的人還要繼續生活,中年喪妻之痛並沒有將楊在葆打敗。

他再次把精力投入到喜愛的表演中,另一方面主動擔負起贍養岳母的責任。

爲了不讓岳母有寄人籬下的感覺,楊在葆將工資卡交給了岳母,直到老人去世。

愛妻的離世,讓楊在葆深深感受到身上的責任,一雙兒女和岳母成爲了他的精神支柱,卻也成爲了他的“負擔”。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愛情在不經意間再次悄然而至。

在拍攝電影《雙雄會》的時候,他遇到了比自己小22歲的陳麗明。

性格爽朗的陳麗明很快被沉穩內斂的楊在葆所吸引,不久就向他表達了愛意。

然而,年齡的差距,加上兩兒一老的負擔,讓楊在葆選擇了沉默。

他自喻自己是處理品,理智上他不想耽誤年輕貌美的陳麗明,然而情感上卻無法剋制內心的愛。

1986年,他們結婚了,沒有房子、沒有婚禮、也沒有祝福。

婚後,楊在葆和陳麗明恩愛有加,共同承擔起照顧岳母和孩子的責任。

不久後,他們的小女兒也出生了,爲這個家庭帶來更多的歡笑和生機。

走過大半人生後,本以爲到了共享天倫之時,然而,人生的打擊再次猛然降臨。

1996年,唯一的兒子被確診爲尿毒症。這時,楊在葆已經61歲了。

世上,最難過的事情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但是見慣磨難的楊在葆很快就從悲傷的情緒中站起來。

他勸解兒子:“你不要太在乎生病這件事,生老病死是常態,但是不論何時,你要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楊在葆表面上雲淡風輕,但在兒子確診那天,他從早上九點開始寫毛筆字一直寫到凌晨兩點。

壓抑剋制,是他對待生活的慣有態度。

楊在葆深知對待生活哭喊是沒有用的,只能堅強地跨過一道又一道的坎兒,直到生命結束爲止。

父親樂觀、堅強的性格早已被兒子繼承,8次病危、6次開腹腔、每週3次透析,都沒有將兒子打倒。

在父親的鼓勵和支持下,兒子除了樂觀應對疾病,還開始嘗試寫劇本做編劇。

楊在葆總說“兒子是他的驕傲”,但父親又何嘗不是兒子的支柱呢?

今年,楊在葆已經85歲高齡了,但是依然精神奕奕、風采矍鑠。

2007年,他完成了《臥薪嚐膽》的拍攝後,就再沒有作品問世。

其實,這些年來一直有劇組找他,但是他都拒絕了。

一是劇本不適合他,二是有些劇本不夠真實。他曾在接受採訪時說:“我不拍拍馬屁的戲”。

縱然時代已經完全改變,但仍有人堅持初心,即使他已經不再青春年少。

2019年,在金雞獎頒獎典禮上,楊在葆獲得了“中國文聯終身成就電影藝術家”榮譽。

回顧他的一生,有過高潮,也經歷了低谷,喪父、入獄、喪妻、兒子患尿毒症,人生對於他的考驗好像格外多,但是在他的身上卻看不到磨難後的頹廢,他總是笑眼盈盈地對待生活。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世界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這句話正是楊在葆的人生寫照。

現在他早已不再表演,在好好享受退休生活之際,每天都會寫毛筆字,他還組織一個書畫院來幫助那些無名的書畫愛好者。

他自嘲自己是個大齡青年,所謂“閱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也許就是這般吧。

瞭解了楊在葆的一生後,柴叔再次感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啊,在我們這真真假假的人生中,有人選擇了放棄、妥協,也有人選擇了堅持、戰鬥。

董卿曾說:“他們說人生有六個字,前面三個是,不害怕,後面三個是,不後悔,努力去做吧”。

願你我皆有這不害怕不後悔的人生。

. END .

【文| 於三皮兒】

【編輯|語非年】

【排版 | 枇杷】

往期精彩推薦:

演員自己設計動作,1毛錢創下1.6億票房,你所不知道的《少林寺》

王惠:毒舌金星說她“毒”,其實她只是慧眼識“綱”罷了

14歲出道,24歲退圈嫁入豪門,10年生4胎的徐子淇,如今過得怎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