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觀點認爲,儘管特朗普目前的選情落後,但他仍將贏得大選。甚至有人認爲,特朗普的連任幾率是百分之百。顯然,“百分之百”的說法太過絕對,同時也不符合邏輯。不過,儘管在民調上大幅落後於拜登,但奇怪的是,卻沒有多少人會認爲特朗普“必輸無疑”。

根據福克斯新聞網7月23日的一項民意調查,在密歇根,明尼蘇達和賓夕法尼亞這三個“搖擺州”中,特朗普的民調支持率落後於拜登。而從全國範圍來說,拜登與特朗普的支持率大概爲51%:40%左右。也就是說,特朗普目前落後拜登大約11個百分點。

依照目前的支持率,是否就能斷定特朗普將會輸掉11月份的大選呢?答案是否定的。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美國的大選民調“水分”太大,只能起到參考作用。二是美國大選剛剛進入100天倒計時,此後的這段時間裏什麼事都可能發生。三是“抗疫不力”和“反種族歧視”這兩大事件並不能完全“沖垮”支持特朗普的“堡壘”。四是特朗普正在調整競選策略,以利用其正在執政的優勢資源進行“背水一戰”。五是美國人又喜歡“獵奇”,而相較於拜登,特朗普在“奇葩”上優勢明顯。

一,特朗普在個人“條件上”優勢明顯

特朗普出生1946年,今年74歲。而出生於1942年的拜登卻已經78歲。儘管倆人都已經七老八十,但四歲的差距也足以反應在身體素質上。從兩人的活動軌跡可以看出,特朗普每天都是“盡頭十足”,而拜登則有些“老態龍鍾”的感覺,參加活動時經常會呈現出“昏昏欲睡”的疲態,因此,特朗普嘲諷他是“瞌睡喬”。

在語言能力方面,儘管特朗普“大嘴無咧”,但顯然,特朗普的語言清晰且有力。而拜登則有些“顛三倒四”,且口誤不斷。比如,在今年2月份的時候,拜登曾說“美國有1.5億人死於槍擊”。今年5月份,拜登說“有數百萬美國人死於疫情”,他本來是想說美國有數百萬人被感染。而在6月份,拜登本來想說“美國最終可能會有1.2億人被感染”,但卻說成了“美國可能會有1.2億人死於新冠”。偶爾的“口誤”很正常,但如果過於頻繁的話,那就不得不使人懷疑其身體狀況了!

美國人有個奇葩的特性,那就是“獵奇”。拜登雖然也是個“老油條”,但他卻只能算是“政壇老油條”。因爲,拜登一直在“建制派”混,其軌跡四平八穩,沒有任何“出奇”之處。而特朗普的經歷卻就“豐富多彩”了!特朗普雖然繼承了家族產業,但他也經歷過企業頻臨倒閉的危機。特朗普不僅經營他的主業房地產,而且還搞過電視媒體和足球等項目及產業。最主要的是,特朗普還上過“真人秀”節目。

在私生活方面,特朗普堪稱“豐富多彩”。他有過三任老婆,還與衆多模特,演員及社交名媛“不清不楚”。而拜登僅在20年前伸過“鹹豬手”,卻還被舉報,自然是沒有特朗普的經歷“博眼球”。而美國人喜歡獵奇,在特朗普與拜登的對比中,有很大一部分美國人會感覺拜登“索然無味”。如果二選一的話,他們最終可能會僅僅因爲“獵奇”而選擇特朗普。

二,特朗普的“甩鍋術”有矇蔽作用

目前,美國的新冠疫情依然在蔓延,新冠確診病例已經逼近450萬例,死亡病例也即將突破15萬例。很多州不得不又一次暫停了復工和開放。疫情已經造成美國經濟嚴重下滑,多達近5000萬人失業,疫情對美國的衝擊和危害性足以堪比1930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顯然,作爲美國總統,特朗普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然而,面對各方的“抗疫不力”指責,特朗普對內將“鍋”甩給了政治對手民主黨及更個州。說民主黨“不配合”,說一些州府“各自爲政”。而在源頭及信息問題上,特朗普一個勁的甩鍋給其他國家及世界衛生組織。儘管特朗普的甩鍋缺乏事實依據和邏輯,儘管“有識之士”對此嗤之以鼻,但在美國卻仍然有人相信特朗普的“胡扯”。所以,客觀的說,用“抗疫不力”這個罪名還不能完全“打倒”他。

三,民主黨的方式可能會“適得其反”

5月25日,美國發生了一起警察“跪脖鎖喉”案,導致非裔美國人弗洛伊德死亡。這起事件因弗洛伊德的身份敏感,而導致了全美規模的抗議示威活動,並在一些地區和城市引發了騷亂事件。美國的一些歷史名人雕像及紀念設施遭到破壞,一些州府部門受到衝擊,一些店鋪遭到打砸搶燒。而在這起事件中,民主黨基於政治正確及11月份的大選需求,完全力挺“黑人的命也是命”的這場“反種族歧視”運動。民主黨的衆議院議長佩洛西以及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等民主黨大佬紛紛以“下跪”的方式取悅非裔選民。儘管民主黨確實也獲得了非裔團體及其他部分少數族裔的支持率,但是,這場騷亂中“打砸搶”行爲也同樣使一些美國民衆心生反感。所以,民主黨的做法也未必就是“無弊”。

四,美國的“大選民調”和特朗普一樣“不靠譜”

“不靠譜”並不是特朗普的專用名稱,而從美國的選舉歷史來分析,民調的“不靠譜”同樣也是美國大選的“代名詞”。遠的不說,就以2016年的美國大選而論。2016年的美國大選在希拉里和特朗普之間展開。代表民主黨參選的希拉里在各方面都佔有明顯優勢。希拉里不僅有美國第一夫人的“光環”,而且有國務卿的履歷。在個人能力上,希拉里也被認爲是女政治家中的翹楚者。據說,每逢有突發事件發生,時任美國總統的克林頓不是首先找他的顧問和助手,而是問身邊的工作人員:“希拉里在哪裏?”由此可見一斑。

而2016年的特朗普,雖然是美國的一個億萬富翁,但他卻沒有過哪怕一天的“從政”經歷,是個不折不扣的“政治小白”。最主要的是,那時的特朗普“大嘴無咧”及“不靠譜”的名聲早已在外。其“私生活”上“不檢點”也是屢被提及。而從歷史經驗來說,美國總統幾乎都是建制派的天下,所以,綜合多個因素考量,幾乎沒有人認爲特朗普能夠有獲勝的機會。而那時的大選“民調”也佐證了大多數人的“判斷”。

2016年時的大選民調顯示,特朗普的支持率通常只在30%左右,與希拉里的最小差距也有12個百分點以上。在一些“搖擺州”,特朗普也同樣明顯落後於希拉里。因此,美國的專家,學者,智庫和媒體幾乎是一邊倒的認爲希拉里將成爲美國曆史上第一位女總統。國際輿論當時也認爲特朗普這個“不靠譜”的億萬富翁只是在“過把癮”而已。可是,最終的大選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最終獲勝的則是民調一直落後的特朗普。所以,在離大選還有一百天的情況下,支持率的領先並不能保證拜登當選。

五,特朗普已經在“背水一戰”

面對疫情的強勢反彈,面對“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的繼續,面對這兩起大事件對美國經濟的衝擊和對美國社會的撕裂,面對民調被拜登的逐漸“拉大差距”,特朗普自然也是“急火攻心”。然而,依照特朗普的“秉性”,他自然不會輕易“服輸”,自然會“背水一戰”。所以,特朗普近期在國際上加大了挑起事端的力度,以達到轉移視線的目的。而在競選策略上也有了明顯的改變。

面對民調落後的局面,在距離大選僅剩三個多月的情況下,特朗普於7月15日“換掉”了其競選團隊經理。7月19日,在接受《福克斯週日新聞》專訪時,特朗普罕見地承認自己在抗疫事情上“也有錯”。儘管他將“過錯”幾乎都推給了防疫專家福奇,但特朗普“也有錯”的說法無疑是表示了“態度”。其次,一直不主張戴口罩的特朗普最近也突然戴起了口罩。自然不是因爲怕感染,而是爲了體現自己的“改變”。這顯然是特朗普的一種策略。而這種策略的改變,顯然是在配合特朗普的“背水一戰”。

在美國的政治生態中,有一個明顯的現象,那就是不管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有其相對固定的基本盤。所以說,儘管特朗普在防疫,“反種族歧視”等問題上應對不力,但支持特朗普的基本盤並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而據美國媒體及選舉專家分析,拜登的支持率領先特朗普的原因除了疫情和種族歧視問題外,還有“大多數人”沉默的因素,亦有一部分“中間選民”不願在此時表態的原因。而基於美國政治生態中的“右傾”是主流來說,如果一旦正式投票,那些不願在此時表明態度,以及白人中的“沉默者”,則極有可能會在投票時仍然選擇特朗普。所以,特朗普的連任很可能是個“大概率”事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