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一再抵制俄罗斯参加G7峰会,有人不太理解。认为,德国和俄罗斯之间明明有走近的趋势,德国为什么还要阻拦俄罗斯呢?这不是挺矛盾的事情吗?其实,德国与俄罗斯走近,并不等于德国和俄罗斯会成为盟友,只是因为利益及策略而已。再直白点说,德国和俄罗斯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盟友。

判断德俄两国的关系,既要分析现实因素,也要从历史来寻找答案。既要理解两国的阶段性诉求,也要厘清两国各自的终极战略目标。任何割裂上述两对关系的判断,都是不辩证的。

首先,从战略层面来说,德国人从来都不是个世界性国家。德意志人心中一直都有一个“大欧洲”梦想,心中装着的也只有欧洲。但是,德国心中的大欧洲却不包括两个欧洲国家。一个是英国,而另一个则是俄罗斯。

俄罗斯一直都将自己视为欧洲国家,但是,俄罗斯同时还心中装着世界。也许正因为此,欧洲人认为俄罗斯只是在利用欧洲,或者是将欧洲作为自己扩张的“大本营”,也就不可能将“心”放在欧洲。这世界,谁也不想被人利用。所以,欧洲人一直无法从感情上接纳俄罗斯。

不得不承认,进入近现代以来,德意志和俄罗斯这两大民族越加“出类拔萃”,国家的上升力和修复能力都极强。所以这两个国家一直都能在欧洲“站住脚”。而从战略层面来说,这两个国家之间有着天然的排斥性,然而,这两个国家又都有个特征,那就是为了自己的阶段性利益可以相互“妥协”,甚至是结成“临时盟友”。

在历史上,俄罗斯,德国(普鲁士)和奥地利这三个国家曾结成过“临时同盟”,并分别于1772年5月,1793年12月及1795年1月分三次将波兰瓜分殆尽。1939年8月23日,德国与苏联(俄罗斯是苏联的主体继承者)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然后,1939年9月1日,德国便对波兰发动了闪电战,并一举拿下了波兰西部。而紧接着,1939年9月17日,苏联也对波兰东部发动了进攻,并占领了这片土地,波兰又一次“亡国”。

然而,1941年6月22日,德国也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以上时间节点及因果关系说明了什么?说明德国与俄罗斯结成“临时盟友”,一同去“得利”可以,但两者却早已习惯于“各自防备”。因为,彼此都怕对方“强大”,而坏了自己的大事。所以,从历史上来说,德俄两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盟友。这是双方的“终极目标”所决定。

我们再回到现实状态。二战结束后,曾在战前缔结过“互不侵犯条约”的苏德两国,一个成为了战胜国,一个却成为了战败国。二战的结果及此后的冷战,导致苏联控制了东德,而美国控制了西德。客观的说,苏联对东德实行的是“绝对控制”,而美国对西德采取的方式却是监督,改造和控制的“相结合”。及至东西德合并及苏联解体的事实,相比较来说,美国的方式显然“效果”更好。

战后,专注于发展经济的西德与日本一样,在战争废墟上迅速发展起了经济,恢复了元气。英国脱欧前,德国已经成为欧盟的第一大经济体,政治上也与法国及英国一起成为了欧盟的“三驾马车”。然而,由于英国几百年来形成的战略“属性”,这个一直实行“离岸平衡”战略的日不落帝国终于离欧洲而去,这也是一种“无奈”。因为,从历史来看,英国只在需要时才会“重返欧洲”。而一旦它认为需要建立“新的平衡”时,英国就会义无反顾的“恢复”它的“岛国”身份。

在英国离开欧盟后,欧盟也就只剩下德法这两只“双头鹰”了。客观的说,法国人的基因中“浪漫色彩”太浓,并不适合做欧盟的领导者。这个“领头羊”的责任也就责无旁贷的落在了德国头上。然而,由于基于二战结果所建立的国际体系这个事实,德国成为了一个有“缺项”的经济强国。在欧盟,德国是最大的经济体,但由于战败国的身份,并不具备在政治层面领导欧盟,而在军力上,德国更是与它的欧盟领导者身份严重不符。直白的说,德国实际上“很尴尬”。

毫不讳言的说,一直都有“大欧洲”梦想的日耳曼人,在二战过去70多年后,重新有了摆脱“缺项”的意图。所以,在法国提出组建欧洲军的问题上,德国是全力支持的。然而,在美国断然拒绝欧洲军方案后,德国陷入了尴尬境地。因为,如果德国想将欧盟捏合成世界一极的话,有两个绕不过去的“坎”。一是彻底摆脱美国的控制。二是自己的军力也要达到符合自己身份的程度。然而,只要北约存在,德国就很难迈过这两道坎。

既然德国一时半会不可能轻易摆脱美国的控制以及使自己的军队上规模。那么,一向严谨而又不失聪慧的默克尔做出了两个策略性的“实际行动”。一是对美国政府提出的增加北约军费开支的要求“阳奉阴违”,以逼迫美国摊牌。二是在经济上加强与俄罗斯的“关联性”,以此增加与美国“周旋”的筹码。

事实上,德国在增加军费开支上的“不积极”,以及与俄罗斯之间的北溪2号线项目,都深深刺痛了美国,也激怒了特朗普。所以才有了美国意欲从德国撤出9500名美军士兵的计划。从内心深处来说,德国人肯定是希望美军撤出德国的,那就等于美国对德国的“松绑”。然而,美军毕竟只是部分撤出,这足以说明美国不会轻易“松绑”德国。因为,那样的话,并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再者,即便是美军撤出了德国,也不等于说美国会放弃欧洲。所以,德国目前的处境其实“很尴尬”。

之所以说德国目前的处境很尴尬,是因为目前的德国对美对俄都是“弱者”地位,单从安全角度来说,假如失去美国的保护,以德国目前的军力,根本就无法保护自己,更遑论来自莫斯科的威胁。也许有人会说,俄罗斯怎么可能在此时“为难”德国呢?其实,德国不这样想。因为历史及德国的“终极目标”这两个因素都使德国无法将毫无还手之力的自己“暴露”在俄罗斯面前。其实,默克尔的真实用意并不是现在摆脱美国,而是在既和俄罗斯加强经济关联性,又逐渐摆脱美国控制的前提下实现德国的“终极”战略目标。所以,德国目前只能是一边对美国有所“妥协”,一边在政治及安全问题上远离俄罗斯。同时,从内心深处来说,德国并不希望美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有“大改善”。这才是德国并不希望俄罗斯参加七国集团峰会的根本原因。

在西方阵营中,美国与德国的关系目前“最差”。5月29日,默克尔曾以“疫情”为由拒绝了赴美参加G7峰会。但是,在美国决定从德国撤军后,默克尔又同意赴会了。当然,默克尔的态度转变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确实与疫情有关。二是美国的撤军也确实有点震撼德国了!因为,德国从这件事情上看到了美国的“决绝”。三是德国毕竟是西方阵营一员,闹点“小别扭”还行,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德国还是心中有数的。

今年的G7峰会是美国组织的。作为东道主的美国,还邀请了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及俄罗斯这四个“编外”国家与会。美国此举的用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无非是两个目的。一是建立一个遏制战略对手的“同盟”。二是试图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以使俄罗斯在伊朗,叙利亚,委内瑞拉等热点问题上给美国点“面子”。然而,在目前情况下,美俄改善关系并非符合德国的利益。比如说,如果俄罗斯在伊朗,叙利亚,委内瑞拉等问题上给美国“面子”的话,那么,美国势必在其他问题上也要给俄罗斯点“面子”。而这个“筹码”很可能就是乌克兰问题。显然,如果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让步的话,将不符合德国的战略利益。

西方阵营之所以制裁俄罗斯,皆因克里米亚公投问题引起。而2014年制裁俄罗斯时,美国的执政者是奥巴马的民主党政府。然而,在特朗普上台后,为了实现与俄罗斯缓和关系,特朗普在讲话中多次流露出了对乌克兰问题“无所谓”的态度,这令德国很警惕。因为,这不符合欧盟的战略利益。

试想,如果克里米亚问题被俄罗斯“轻易”解决的话,势必会使靠近俄罗斯的东欧国家“心寒”,也会影响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家加入欧盟的心态和进程。对于心中装着“大欧洲”的德国来说,也自然是难以接受的。所以,在特朗普提出讨论解除对俄罗斯制裁的议题时,默克尔曾非常强硬的说过:“在政治解决乌克兰问题前,不考虑解除对俄罗斯的制裁”。而默克尔这次不同意美国邀请俄罗斯参加G7峰会的理由,依然是“乌克兰问题”。由此可见,德国并不希望在这次峰会上讨论对俄罗斯解除制裁的议题。而不同意俄罗斯参加峰会,自然可以阻止这个议题的讨论。所以说,不要小看了德国,更不能小看默克尔的战略智慧和决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