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曉禹 天津市醫療保障基金管理中心主任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是《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重要命題,也是判斷醫改成功與否的關鍵。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不單指醫療費用支付方式的變革,它對醫療機構的診療服務、醫務工作者的薪酬體系、藥品銷售的經營模式等也會起到一定的槓桿作用。面臨新時代、新形勢、新使命下的新要求,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如何在現代化制度變革的進程中不斷髮揮對醫改的引導作用,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索:

一、發揮公益性資源配置功能。近年來,“市場決定性作用”在醫改領域被不斷提及,醫保支付實質上就是醫保部門通過市場機制對醫療資源的合理性進行更注重公平性和公益性的再分配。醫保基金本身帶有社會福利性質,不能私有化和市場化,但這不等同於反市場機制。現代經濟學理論提倡藉助市場機制解決公益性問題,使得羣衆獲得感不斷增強。

二、激發醫療機構良性競爭。目前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普遍實行按病種、按人頭、按牀日和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等付費機制。爲獲得更多剩餘,醫療機構不可避免會降低醫療服務質量,因此激發機構間的良性競爭就十分必要。在患者充分擁有自由選擇權的前提下,醫療服務質量更具優勢的醫療機構才能爭取到更多患者。

三、創新醫保服務治理格局。從國際醫保經辦機構的發展歷史來看,專業化、獨立化和法人化的經辦機構是建立、引導醫療服務供方合理配置醫療資源支付機制的重要保障。《意見》也提出要積極吸納商保機構和社會組織參與醫保經辦,探索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醫保治理格局。

四、積極引入外部技術支持。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探索離不開數據支持,在探索數據標準化技術的同時,還要積極引入數學建模等技術開發,探索對醫療機構的級別類別、綜合實力、服務能力、資源配置、歷史數據等多維度信息的綜合評估,建立以信息數據爲基礎的數字化分析、管理模型,探索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研究並實現醫保支付標準及支付流程的科學高效管理。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如何在時代潮流中迸發火花,這對各地醫保部門來說是一道開放性試題。如何發揮公益性資源配置優勢、激發醫療機構良性競爭、創新醫保服務治理格局以及積極引入外部技術支持,這些都值得我們在進行制度設計時着重思考。另外,從制度的地域性角度考慮,如何辯證解決統籌區域矛盾,順應改革新方向,也需在確立制度時立足醫改全局,統籌設計、長遠謀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