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临终之前干了几件事:一、疑似毒死了光绪帝。二、将光绪帝的亲侄儿溥仪过继给同治帝为嗣子、兼祧光绪帝并立溥仪为新皇帝,而正是这个“兼祧”让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光绪帝的皇后叶赫那拉氏拥有了将来成为皇太后的法理依据。三、命光绪帝同父异母的亲弟弟、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出任摄政王、代行皇权。

▲慈禧太后

清王朝最特殊的人物——摄政王

清王朝的二百余年里出现了无数的亲王、郡王,甚至议政王、辅政王等等,但摄政王却只有两位!一位是带着顺治帝孤儿寡母进入紫禁城、入主中原的摄政王多尔衮,另一位就是带着溥仪“孤儿寡母”葬送了清王朝的摄政王载沣,因此便有了清王朝“成也孤儿寡母摄政王、败也孤儿寡母摄政王”的说法。

▲摄政王载沣

摄政王是清王朝最为特殊的一种存在,他是合法代行皇权的王!何谓“摄政”?本意就是代行皇权之意。换言之,摄政王不是架空了皇帝的权臣,而是合法代行皇权。这就相当麻烦了,既然是合法的,除非皇帝到了亲政的年龄,否则谁也不能否定摄政王代行皇权的合法性!多尔衮后来之所以遭到清算,一个最大的原因不是因为他摄政期间权势过重,而是因为他在顺治帝到了亲政年龄之后依然不愿交出手中的权力。简单说就是,摄政王多尔衮的权力与皇权发生了矛盾,已经掣肘、甚至威胁到了皇权!

▲摄政王多尔衮

慈禧太后为何要选择载沣当摄政王

摄政王多尔衮严重掣肘、甚至威胁到了皇权,如果他没有坠马身亡,一旦生出自己的亲生儿子之后还会不会留着顺治帝,恐怕就很难说了。但载沣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他是溥仪的亲爹!作为载沣的嫡长子,即便载沣当了皇帝,将来继承皇位的很有可能还是溥仪,载沣又有什么必要要“篡位”呢?这纯粹就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不是吗?

▲末代皇帝溥仪

再就是,隆裕太后能力有限,她根本不是她姑姑慈禧太后那样的女强人。如果让皇太后“垂帘”,隆裕太后恐怕很难把控局面。平白无故还增加了许多不稳定因素,谁敢保证将来溥仪长大了不会联合自己的亲爹载沣一起搞掉隆裕太后呢?至少慈禧太后不敢保证。真要是那样,叶赫那拉氏一族恐怕就要完了……要知道,隆裕太后可没有慈禧太后那样的手腕。与其如此,倒不如把实权交给载沣,免得节外生枝。而且,隆裕太后作为皇太后,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牵制载沣,避免载沣的权势将来尾大不掉,一举两得,总比让二人处于一个对立面要好很多。载沣虽然性格比较温和,但比他父亲醇贤亲王奕𫍽还是要强势不少的,加之隆裕太后自身能力有限,真要是斗起来,隆裕太后还真未必能占到什么便宜。

▲隆裕太后

综上所述,溥仪即位之后,隆裕太后虽然贵为皇太后,但她已经没有了慈禧太后往日的那种权势,摄政王才是清王朝真正做主的人,隆裕太后更多地是起到了一个牵制载沣的作用,却无法绕开载沣像慈禧太后那样“临朝称制”。直到宣统三年清王朝灭亡,载沣一直都是清王朝真正的当家人。只可惜,这个当家人的能力也相当有限,面对早已千疮百孔、江河日下的清王朝,载沣回天乏术,只能眼睁睁看着这艘破船沉没。

▲袁世凯

不过,载沣虽然能力不行,但眼光还是不错的。当初拿下袁世凯的就是他,起码我们可以认为,载沣已经看出了袁世凯的威胁。只可惜,时势比人强,袁世凯控制了北洋新军,面对南方混乱的局势,载沣也无力阻挡袁世凯的复出……清王朝灭亡之后,载沣的头脑也是想当清醒的,他没有掺和张勋的复辟、也没有跟着儿子溥仪去东北当汉奸,而是留在北京当起了“寓公”,甚至去东北探亲时还曾经私下里指责在东北当傀儡皇帝的儿子溥仪连石敬瑭都不如。

从这一点来看,载沣这个人的眼光还是非常不错的。因为没有参与复辟、更加没有去东北当汉奸,载沣的结局也是相当不错的,安安稳稳活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又没有赶上后来的那些是是非非。去世之后,经有关部门同意,载沣的丧事办得也极尽风光,连几十名杠夫抬灵的旧制都用上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