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7月科创板上市以来已经一年了,种种迹象表明,估值达到月球的科创板,即将迎来腰斩。

我以前有篇文章《看了最高估值的“五虎上将”,你会不会觉得科创板已经疯了?》,列出了科创板估值最高的五个票。稍微有点经验的人,都会觉得科创板的估值匪夷所思,远远超过当年的乐视网。

但这五只票在科创板实际上非常普通,因为板里的高估值票比比皆是。

2020年7月22日是科创板开市一周年,网上有篇文章说,当时科创板的平均市盈率是100.44倍。

我不知道这个数是怎么算出来的。因为在140多只股票中,市盈率低于100的只有39只,高于100的则有63只。还有37只票没有市盈率,也就是亏损。

难道是用加权平均算的,也就是总市值除以总利润?

是这样的。

因为在2020年一季度,科创板一共实现利润28.44亿元。但是有数据显示,今年1月16日,73家科创板的总市值是10273.97亿元。用这个总市值除以28.44亿的归母净利润,再除以4(一年四个季度),得到的市盈率是:90.31。虽然是粗略估算,但和100差不了太多。

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

所以我们可以说:

在7月22日前后,科创板的平均市盈率是100。

这个值是高是低呢?要看成长性。

如果科创板每年的利润可以以100%的速度上升,并且我们有连续上升好几年的稳定预期,我们可以说,这个市盈率不算高。

但是,科创板的总体利润增幅,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

甚至有可能还在下降。

根据上交所在4月底发布的数字,2020年一季度,科创板共实现营业收入261.14亿元,同比下降9%;归母净利润28.44亿元,同比增长14%。

营收下降怎么支撑利润长期增长呢?

更何况,利润增长14%这个数字,和其市盈率相比实在太低了。

2020年二季度以来,科创板又上了一大堆公司。年初还只有70多家,现在已经140多家了。

二季度的整体情况怎样?现在还没发布全面数字,等过了这个月,我们将真相大白。但根据我国过去几个月的经济情况来看,不能太乐观。

而且,这里面有个超级大家伙:688981中芯国际,7月16日上市,目前市值5000亿左右。

这个股票成长性一般,目前动态市盈率305.9。

科创板搞了一年,总市值已经将近三万亿,成了不可忽视的板块。

除了中芯国际,市值千亿以上的还有三只:金山办公、中微公司、寒武纪,截止到7月24日周五收盘,市值分别是1770亿、1069亿、1037亿。

接下来,市值500亿以上的还有8家,200亿到500亿的有25家。

都不能算小公司吧?

7月22日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正式发布了“科创50”指数,代码000688。这个指数以2019年12月31日为“基日”,基点为1000点。截止到2020年7月24日,指数走势如下。

从走势可以看出,科创板的高峰是7月14日的1726.19点。之前连续冲高,走了一波逼空行情;但之后连续大跌并放量,7月24收盘为1389.31点。

短短十天,跌了19.51%,可以称得上一场股灾了。

我们可以说,近期下跌有美国制造的利空,什么领事馆、南海之类的事儿。

但根本原因还不在这里。

根本原因在于:

科创板的绝大部分股票成长性太低,而估值却太高!

正巧,巨无霸中芯国际在7月16日上市,寒武纪又在7月20日上市,抽走了500多亿(其中寒武纪28亿),成为压垮骆驼的导火索,导致科创板大跌。

尤其是中芯国际,5000多亿的大家伙上市,就是直接导火索。

中芯国际对于科创板,有点像2007年的中石油,或者2015年停牌后上市的中国中车:大家伙来了,好日子就结束了。

很多科创板公司当然承载者“使命”,这一点我不质疑,但我们必须想想:科创板的估值为什么能在之前达到匪夷所思的高度?

事后来看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背景特殊,肩负使命。

这就不多说了。

二、供应稀缺,但资金雄厚。

刚开始科创板的股票不多,而且可以玩科创板的基金也很少。这貌似资金不足,但正是因为基金少,反而物以稀为贵。

科创板基金的费率也很低,三年之内管理费0.1%,托管费0.03%,因此更容易发行。这导致科创板基金的规模迅速膨胀,而雄厚的资金又进一步推高了科创板。

三、没有套牢盘。

新股没有套牢盘,估值都高,科创板也一样。但是科创板的估值达到月球的高度,还是得归功于第一点。

四、能讲故事。

比如,基因股,量子股,芯片股,AI股,在大环境下貌似都能讲故事,给人以相当大的预期。

五、科创板更容易激发人们的赌瘾。

科创板股票上市后的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交易5日后的跌幅限制为20%,这很容易激发人们的赌性。

六、基金经理的奖励机制有问题。

这一点我要尤其强调。

基金经理靠什么激励?靠股票的账面利润,靠排名。

尤其是排名机制。每个月至少排一次,如果排名靠后,奖励就低。

当然,不同公司也不太一样。但如果总是排名靠后,奖金就比别人差一大截了。而基金经理的工资虽然已经很高,但奖金才是收入大头。优秀的基金经理,一年的综合收入可以在千万以上。

这让基金经理更容易扎堆,去追求“符合政治导向”的股票或板块。

科创板就是这么哄起来的。

Wind数据显示,截止至7月12日,市场已有56只科技创新主题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共32家基金公司参与其中。所有基金都取得了正收益,最高的收益134%,平均年化回报87%。

但是,估值不可能永远这么高。公司刚IPO,估值高一些没关系。过了一两个季度,也可以找一些理由让人们保持预期,继续保持高估值。但是如果上市一年还不行,科创板的新公司也越来越多,IPO的资金越来越多,市值越来越高,击鼓传花的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我相信,当中芯国际上市时,一定会有不少科创板基金经理会想:

万一我不跑,别人先跑,我怎么办?

收益要兑现,才是真正的收益。

更何况,很多基民们已经在赎回利润丰厚的基金了。

基民们也越来越狡猾。

再说了,再恋战下去,某些科创板股票始终不能盈利,以后退市怎么办?

很多科创板股票在IPO时已经说得很清楚:我现在没盈利,也不保证以后盈利,或者以后的盈利可能不太多。所以现在市值几百上千亿是市场行为,你情我愿。还有,科创板的退市制度你了解吗?

科创板上得快,退得也快。我看了一下,最有可能退市的是触发以下两条:

1、有欺诈发行等重大违法行为的,“一退到底”。

2、最近一年“扣非净利润”和“净利润”有一个为负的,且营业收入低于一亿元的,首年不达标警告,次年仍不达标,就退市。

在我看来,很多科创板的公司,别看现在几百亿市值,但它们都很容易触发上述第2条。

非得等触发了才连续跌停吗?很多鸡精经理们估计早就想跑了。

所以,2020年7月14日,很可能是科创板的局部高峰。

估值达到月球的科创板,即将迎来腰斩。

但也不一定,万一在降息资金的推动下,再创新高了呢?

不过我还是倾向于认为:

自6月底7月初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质变、7月1日的降息以来,股市迎来了大约10天的狂涨。但在7月14日以后,之前已经大涨很久的科创板、中小创业板,很可能会蛰伏一段时间。源源不断的资金将涌向主板上的大量低估值股票。

如果大市值的银行、资源、地产股涨起来,股指仍然是涨的,仍然是牛市。

我对牛市有信心,但对科创板……

个人建议,仅供参考,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