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減肥不用餓太狠!首個臨牀試驗,限時6小時進食即可降低體重

斷食現在對於大家來說,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而斷食本身也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像隔日斷食,5:2斷食,還有限時進食等等。

限時進食這種斷食方法相對於一整天,甚至兩天的斷食來說,還是相對更容易做到的。大家之所以選擇斷食,基本都是爲了更健康的身材和代謝功能,之前也有臨牀研究證實了,將每天三餐的進食時間限制在6個小時內,下午3點後禁食,在不減食量的狀況下,可以帶來胰島素敏感性上升、降低血壓,限制食慾等多重改善。

圖片來自pexel.com

那,如果進一步壓縮進食時間,能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呢?

恐怕不能。在上週的《細胞·代謝》雜誌上[1],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發表了第一個比較4小時和6小時限制進食對體重和代謝相關指標影響的臨牀試驗的結果。

在8周的時間裏,與不限制時間進食的人相比,4小時和6小時限時進食的人體重都減輕了約3%,胰島素抵抗和氧化應激的降低幅度也差不多。在沒有明確限制熱量的情況下,兩種限時進食方法都自然而然地讓參與者們每天少攝入了約550kcal的熱量。

也就是說,在不運動不控制其他因素的情況下,4小時和6小時的限時進食都可以達到效果差不多的熱量攝入和體重減少,以及代謝改善,所以沒有必要進一步縮短限制進食的時間。

限制進食4小時組(淺灰)、6小時組(深灰)和對照組(黑)試驗期間的體重變化

體重減少了的同時,兩個試驗組的一些代謝指標也有了改善,首先是空腹胰島素,對照組上升了3.5±1.4μIU/mL,而4小時組和6小時組分別下降了2.3±1.5和1.9±1.1μIU/mL。其次是胰島素抵抗,同樣的,兩個試驗組和對照組相比也有相似且明顯的降低。

除此之外,試驗組的脂質氧化應激的標誌物,8-異構前列腺素水平也降低了12-13 pg/mL。氧化應激的降低可能和胰島素抵抗的改善有部分關係,之前有研究發現,氧化應激條件下,胰島素信號的傳導受損,會導致胰島素抵抗[2],而服用抗氧化劑可以改善胰島素敏感性[3]。這些指標的變化也和之前間歇性禁食的人體試驗結果一致。

不過也有一些代謝指標沒有發生明顯變化,例如血壓、高密度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甘油三酯,這和之前的5:2禁食或隔日禁食2-3個月的結果是相反的。原因之一可能在於,參與這項試驗的所有肥胖患者都沒有高膽固醇血癥,他們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都在正常範圍內,因此在禁食干預後沒有出現進一步的降低。

雖然限時進食這種斷食方法基本都不要求參與者嚴格控制熱量攝入,還是保持平時的飲食習慣,但是在這次試驗中,兩個試驗組的熱量攝入都自然而然地減少了。4小時組每天少攝入了528±102kcal,減少了30%,6小時組也少攝入了566±142kcal,減少了29%。

圖片來自pexel.com

在之前隔日禁食的試驗中,參與者未完成試驗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對熱量攝入的強制限制難以接受和堅持,而從這次的試驗結果來看,限制進食或許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總的來說,這次的試驗首次證實了,4小時和6小時的限時進食在體重和代謝指標方面的改善是相似的,不需要壓縮進食時間也可以達到好的效果。

研究人員表示,尤其是對於懶得計算熱量攝入或者不想搞減肥食譜的人來說,限時進食大概是一種不錯的減肥方法。不過這項試驗規模比較小,時間也比較短,未來還需要更大型更長時間(>12個月)的臨牀試驗來檢驗這些結果,以及它們是否能夠長期保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