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中学都学过郭沫若的作品,在近代诗人的文坛上,郭沫若确实排的上名,郭沫若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他在考古方面也有着不俗的成就,特别是在挖掘明皇陵方面郭沫若更是不遗余力的进行着。

致力于明皇陵挖掘的郭沫若

我国历史悠久,历史遗留古迹有很多,留下的古物有很多,但是这些好像都不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人们开始将目光放到了皇陵上。古代君权大于天,每朝每代皇帝死后,其陵墓内都会有大量的陪葬品,这些古代工艺品技术一流,现代工业很难仿造,出于保护文物的心理,人们开始了挖掘皇陵的工作。但是那个时候,知识分子很少,对于历史这一块熟悉的人才就更稀缺了。

郭沫若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在考古学这一块,郭沫若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当时他在研究甲骨文上的成就是无人能及的。建国以后,郭沫若参加了考古工作,主要是对于明皇陵的挖掘,当时他向上级递交了一份文件,主要内容就是申请挖掘明皇陵,虽然说受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但是最终这个方案还是通过了。

在经过上级许可之后,郭沫若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随后开始挖掘皇陵,如大家所想,明皇陵里面确实有大量的珍贵文物,但是由于当时的考古技术不成熟,人们对于文物的保护也缺乏认知,所以这些文物有的一出土就没有被保护好,氧化了,像丝织品之类的直接一碰就碎。

上级得知这个现象之后,立马下令停止考古队的挖掘工作,大家都知道文物受到了损坏,工作必须停止,而且以后明皇陵应该如何挖掘得经过商讨才知道。但是那时候的郭沫若非常偏执,前面的明皇陵被他挖掘的文物损失了一大半,他不仅没有吸收教训,反而向上级申请想要挖明成祖的陵墓。当然,这个方案最终被驳回了,国家还是优先考虑了文物的保护问题,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郭沫若的做法。郭沫若为何致力于明皇陵挖掘?

首先,郭沫若一直想要一本书《永乐大典》,而这本书就埋在明成祖的陵墓里面,只有挖掘明成祖的陵墓,这本书才有重见天日的可能。其次,郭沫若可能是朱元璋老丈人郭子兴的后代,虽然说这个猜测很荒谬,但是也不无道理。

郭子兴一直将朱元璋视为己出,极力培养他,但是最后朱元璋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利,不得不将郭子仪的两个儿子全都杀害了,这样一来,郭家只剩下一个私生子,传宗接代的任务就落到了他身上。

一直以来,郭家都是一脉单传,到了郭沫若这一代,也只有他一个,所以当时大家都猜测郭沫若执着于挖掘明成祖的陵墓就是想一探究竟,想知道自己的祖先到底是不是郭子兴。

最后,虽然说当年挖掘明皇陵损失了不少文物,不过这三千多件文物的出土,对于当时研究明朝的历史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