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潤芳

盛夏的傍晚,玉簪花開了!那樣地白,那樣地乾淨,散發着淡淡的清香,有一種絕塵的美。

明代田藝蘅《玉簪花賦》有“山梔爲之抱慚,水仙見而增妒。縱玉井之蓮花,亦同行而卻步。”把玉簪花與山梔、水仙、白蓮這幾種有名的白花相比,襯托玉簪之美。

北宋黃庭堅有一首寫玉簪花的詩,“宴罷瑤池阿母家,嫩涼飛上紫雲車。玉簪墜地無人拾,化作東風第一花。”天上的王母娘娘宴請衆仙,仙女們得了機會,玉液瓊漿喝多了,入了醉,御風而去,鬢髮散開,挽頭髮的玉簪掉了下來,落入凡間,化作了玉簪花。詩人眼裏自帶仙氣的玉簪是“東風第一花”。

我家有一盆玉簪,養了很多年。期間有三年,接連開了三次花,再沒開過。

好好地,爲什麼不開了?上網看書查資料,找原因,對症下藥,但就是不開花。心想,那三年大約是得了神的旨意。

開花是驚喜,養花的過程是樂趣。

立冬後,氣溫下降,天氣轉冷,把玉簪挪到不住人的凉房子,不再澆水,讓葉子自然枯萎變幹,蓋在土皮上,根呆在土裏。

交了九,下大雪。

雪靜靜地下着,地白了,屋頂白了,樹木穿上了白衣,呆立着,枯草蓋着雪被子,沉入夢鄉。

天寒地凍,那間房很少有人進去,玉簪靜靜地貓冬,攢勁。這樣貓一冬,來年春天,纔會異常茂盛。

立春後,冰雪融化,土地鬆軟,草芽萌發,風擺動樹的枝條,樹醒了,枝條軟了,桃杏開了花,大地充滿生機。

打開門,用手刨開上面的腐葉土皮,玉簪已萌芽,吐出指甲大小几片蒼白的葉芽,它已經等不及了。

把盆土周圍翻鬆,均勻地埋上一層腐熟的豆渣,澆透水,擡出房間,放到向陽處,讓它接受陽光雨露的照拂滋潤。春天的陽光不怕,正利於玉簪的生長。

施了肥,澆了水,玉簪就使勁發芽,長葉子,真快,幾天功夫,葉芽變大變綠,桃心狀的綠葉,薄薄的,布着清晰的葉脈,欣欣然有生機。

整個春天,玉簪不停地長葉,好像一點都不知道疲倦。讓它長吧,愛怎麼長就怎麼長。

玉簪喜歡溼潤。春天雨水少,空氣乾燥,“擺條風”刮個不停,這時節,要及時給它澆水。玉簪喝水是很驚人的。

等到春末,口徑三十公分的大瓦盆,蓬蓬勃勃的綠葉不但遮住盆,還冒出盆沿一大截,放在城裏狹小的院子,很是壯觀哩。

玉簪非常怕熱。氣溫上到二十八度,要挪至背陰通風處。盛夏來臨,清晨澆水,傍晚要給葉面噴水,最好是積攢的雨水,這時節停止施肥。中午水泥地曬得發燙,要給地上灑水降溫,增加空氣溼度。但這些措施還是無法阻止葉子邊緣持續乾枯。玉簪的葉子薄如紙,儲水能力太弱。下過幾場雨,能緩過一點勁來,但總不如春日。

整個夏天,玉簪生長速度慢下來,不好好長了,讓它歇歇吧,喘口氣,養精蓄銳,它要開花了。

到了秋冬不給它創造溫室環境,讓它自然枯死。

過兩三年,盆小了,換一個大盆,裝上新土,施足底肥,冬去春來,玉簪年年生新綠,很茂盛。

功夫不負有心人,也許不知那年它又開花了。植物總是任性的,你得由着它的性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