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半年“暂停”,重新思考电影。

7月20日复工首日票房300万+,首周票房累计过亿,截至7月29日 ,据猫眼专业版显示,全国复工影院达5900余家,复工率达52.75%……行业有序复工,电影人信心重振。7月31日,《妙先生》《抵达之谜》《乔乔兔的异想世界》《刺猬索尼克》《白云之下》等一批新片的上映将继续掀起影院复工后的观影热潮。

正如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的“重逢”主题,与电影重逢、与电影人重逢、与观众重逢,重逢时刻来之不易,面向未来,电影从业者也在挑战面前摸索新的市场机遇。

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来我国举办的首个重大国际性影视节庆活动,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上影节)的举办有着特殊意义。

在今年上影节现场,“冷静”和“热情”是最为明显的直观感受——往年让大家每天赶场的“XXX电影之夜”少了,各大公司的项目发布会也没来得及提上影节日程,炒高价电影票的黄牛少了,前往影院观看电影的观众人数也少了。

“少”的背后有着疫情防控期间线下活动特殊安排的缘由,但“热情”和“信心”却又比往年更为珍贵。

在上海影城排片表上,写满了电影票已售罄字样。

在主会场金爵电影论坛、导演大师班、创投会等不同活动现场,电影人分享着这半年来的改变,而对于华语电影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些对话中,又可窥见一二。

制作:多元布局,传统电影公司与互联网影企融合更深

制作日程被打乱、资金流回收困难,在被按下暂停健的六个月时间里,如何对市场进行重新预估,项目列表又要如何重新规划,是摆在各大影视公司面前的难题。

当热钱退去,市场趋于冷静,站在行业大洗牌的节点,电影人反复“宣布”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

在当下,合作成为绝对共识。

此前,在《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国》《唐人街探案2》等多部高票房影片出品公司名单中,不乏腾讯影业、阿里影业等互联网影企的身影,今年,互联网影企陆续官宣其主控的头部项目,传统电影公司对互联网影企打开大门,后者从参投者逐渐跃升为主控身份。

今年,两类影企相聚一堂,共同进行电影推介。腾讯影业与上海电影集团合作了纪念建党100周年影片《1921》,中影与阿里巴巴联合出品反映电商脱贫致富的影片《一点就到家》,这两部直奔国庆档的影片,可见其对收割票房的信心。

7月25日上影节开幕当晚,上影集团举办了今年影节期间为数不多的“电影之夜”。贾樟柯执导的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抗疫题材纪录电影《息息相连》、东方奇幻电影《阴阳师之晴雅集》、反映经侦干警赴海外缉捕犯罪分子的电影《猎狐行动》、悬疑犯罪片《第八个嫌疑人》等影片主创上台推介。

同时,在电影之外,上影集团又在剧集方面进行布局,王家卫监制的剧集版《繁花》、高希希执导的都市剧《了不起的生活》、年代商战剧《光芒》等剧集也在活动中亮相。

与上影集团一样选择电影、剧集多元布局的影视公司不在少数。今年4月,光线影业就曾发布2020剧集片单,宣布将陆续启动包括《山河枕》《君生我已老》《她的小梨涡》《麒麟》在内的14部热门IP的影视化。王长田在论坛表示,目前,光线传媒签约编剧达到了80位。抓人才、抓内容,影剧共生,成为影视公司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方向。

多元展开影剧项目开发的还有新丽传媒,在金爵电影论坛上,新丽传媒高级副总裁李宁透露,目前,贾玲自导自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和陈正道导演的《秘密访客》正在进行后期制作,不久会发布定档消息。在未来,新丽传媒还会在喜剧、现实题材等电影类型进行项目储备,预计今年年底之前会开发2-3部院线电影。

值得一提的是,由新丽传媒参与出品并发行的剧集《庆余年》此次提名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多个奖项,而这也是腾讯影业在“新文创”战略产业链开发的重要项目。

传统影视公司与互联网影企打通合作,多元布局和影剧开发双管齐下,积极进行项目储备,好的作品,也在激活着市场热情。

发行与放映:营销方式与放映技术都将升级

上影节期间,博纳影业总裁于冬多次呼吁要加大创作保证电影供给,这是基于市场储备度的考虑。而在发行和放映环节,电影人又在思考电影营收模式的革新,打破依赖票房利润的单一模式,激活电影放映空间,探索电商模式等,都是开拓华语电影市场迫在眉睫的方向。

在发行方面,影联传媒总经理讲武生就提出要反思院线电影过于依赖票房的问题,他提到,如果把发行结合电商、直播、短视频等其他领域,从云发行角度打开市场,或是可以与制片公司共同探索的内容。

而在放映领域,升级影院放映设备的问题也被电影人热议。

“当我发现在后期公司看到标准拷贝的画面和观众在电影院看到的画面差距很大后,我就一直呼吁电影院要提供对得起创作者和观众的放映环境和放映质量”,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谈到,为了强化影院的差异化属性和高品质沉浸式观影体验,中影和华夏在厦门特别成立了电影融资租赁公司,就是想在后疫情时期为影院提供设备更新的便利。作品提升、放映技术提升,才能真正留住观众。

面对疫情期间全球电影市场的变化,中国市场又会走向何方?

“在全球疫情严峻的情况下,我国较快走出疫情阴霾,这给行业一个很好的环境。”猫眼娱乐CEO郑志昊说,对于消费者、影院的责任心和对于创作者的信心都不能丢失。用宣发反哺市场,通过参与出品和发行联通产业上下游,今年,猫眼平台参与出品的《风平浪静》还入选了本次金爵奖,“现在,踏踏实实打磨作品才会让行业的春天更快回来”。

当前,影院复工程度需依照疫情防控举措而定,以《花木兰》《信条》为代表的好莱坞新片一再推迟北美档期,昨日,诺兰新片《信条》宣布确认引进国内上映。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中国影院的有序复工和行业回暖,对于电影票房提振来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我相信经过疫情之后,电影工作者能够拍出更有电影感的电影,能够拍出更加适合在电影院大银幕看的电影。因为我们经过一百多天没有电影的日子,我们重新理解了这个媒介,重新理解了怎么展示这个媒介,电影院的美感在哪,美学在哪。”正如贾樟柯在论坛所说,这一特殊时期让电影人重新思考电影与银幕的关系、电影与观众的关系,电影人对于视听美学的追求没有停止,当行业信心在恢复,走过百年的电影艺术,终会在大银幕释放它的魅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