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睿初

編輯 | 詠儀

36氪獲悉,農產品電商平臺 來三斤 近日正式完成2000萬元人民幣的Pre-A輪戰略融資,投資方爲廣州萊檬集團。 來三斤創始人陳坤祥表示,本輪融資將用於供應鏈和雲計算的研發升級、市場開拓及團隊建設等方面。

此前,來三斤曾於2016年3月獲得300萬元的種子輪投資,並於2019年3月獲得數百萬元的天使輪投資,投資機構爲蔡文勝旗下的隆領投資。

36氪曾報道,來三斤成立於2016年,總部位於廈門,定位於“農特產品社交新零售平臺”,即專注於“農特產品”這一品類,搭建起社交電商、線下新零售門店、社區團購、企事業單位等銷售渠道。

從2019年起,來三斤運用自身積累的經驗,爲全國其他農產品社交電商提供平臺搭建、供應鏈到帶貨、運營的整體解決方案,扮演起“農產品電商的服務商”角色。在這方面,來三斤形成了兩類較爲成熟的服務模式:

  • 面向上市公司、旅遊景點、連鎖商超等,提供以軟件爲主的農產品電商解決方案,促進實體門店線上化、數字化轉型升級。今年,受疫情影響,線上完成獲客、交易的需求更加旺盛,來三斤能幫助客戶開發社交電商系統或提供供應鏈支持。

  • 與各地地方政府達成合作,進行農產品電商模式的複製推廣。目前,來三斤已在寧夏、甘肅、江西、福建等地投資建設多個農產品電商平臺,進行平臺建設、運營推廣、供應鏈整合的一體化輸出,幫助當地打開農特產品的銷售渠道,提高農民收入。

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低標準化和產業鏈落後的特點是線上銷售的阻礙。 來三斤的優勢在於供應鏈的穩固與整合,並能實現多平臺供應鏈和數據的全面共享。 來三斤合作的農產品基地目前有1000多個,社交商城內SKU有2000多款,覆蓋了除西藏自治區以外全國各省的地標農特產品。其與基地的合作模式爲:來三斤制定規格、尺寸大小、包裝、物流等標準,基地按照標準負責產品的打磨,來三斤負責銷售,能夠做到一鍵代發和產地直供。目前,來三斤也在積極拓展農產品大宗交易,進行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嘗試。

目前,來三斤作爲服務商的業務佔比增長到30%,預計2020年末將達到50%。得益於此,來三斤從2019年開始實現全面盈利,2019年到2020年毛利預計增長10倍。

在自身電商業務方面,來三斤主要是在微信生態內進行經營,包括公衆號以及小程序內的商城,形成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社區團購三種模式,分別對應來三斤、播三斤、三斤到家三個業務系統。電商業務已積累4萬多個小B(社交賣家),通過社交裂變能夠觸及1000多萬C端用戶。

新冠疫情期間,直播帶貨成爲扶貧助農的潮流。來三斤於2020年初推出“播三斤”直播電商平臺,已累計直播近2000場。和淘寶直播、抖音直播相比,播三斤專注於農特產品領域,更具全鏈條、系統化的特點。播三斤主要有政府直播、基地直播和總部直播三種形式。政府直播可爲合作的省市縣鄉四級政府領導進行排期,每天直播2小時,通過持續一週的直播深入介紹產品。基地直播方面,各個農產品合作基地每天可進行2-3場現場直播。此外,播三斤每天在總部舉行2-4場直播作爲示範。

陳坤祥介紹,在電商的經營業績貢獻份額上,目前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社區團購三種模式的業績比例分別是6:3:1,直播電商佔到30%。

由於具有毛利低、非標品、季節性強、損耗大等特點,農產品相比於服飾、美妝、數碼3C等標品,並不是淘寶、京東等頭部電商的優勢品類, 長期以來網絡零售佔農產品總流通的比例不足10%。 近兩年,巨頭也紛紛切入農產品電商賽道,落地愛心助農計劃、春雷計劃等,主打下沉市場的拼多多充分利用社交電商的優勢,開啓“拼農貨”熱潮。 農產品電商越來越受到政府的重視和資本的青睞,市場也迫切需要成熟模式的借鑑和移植。 陳坤祥表示,來三斤在繼續做好電商業務的同時,將更多地在農產品電商的服務商角色上發力,構建產業生態,希望能夠成爲一家集供應鏈、雲計算、社交電商、投資四位一體的生態型公司和綜合平臺。 從長遠看,這也符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和數字農業的發展方向。

據悉,本輪投資方廣州萊檬集團是一家集產品研發、加工和銷售爲一體的生物科技公司,專注研發生產高品質果膠,產品廣泛應用於國內乳品飲料、果醬、軟糖和醫藥領域等大型龍頭企業。通過本輪投資,雙方能夠形成產品閉環,從而實現戰略互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