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個人的認知中,矛盾二字,在萬事萬事萬物中似乎一直貫徹的很徹底。任何事物都似乎有不同的一面,例如換個角度看事物,看出來的現象和原本的面目必然充斥着矛盾色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兩種自相矛盾的結論它們又都是客觀存在且正確的,很難分清到底誰對誰錯。

矛盾二字,這不僅僅是針對於我們認知中的一般事物,就算是那些被世人公認爲至理的名言,也都一樣有着相對相反的矛盾言論,且還都是世人眼中的至理,被不同的人分別認同,雖然立意之本完全相反,但是誰都不能否認另外一句是錯誤的,比如這裏我所舉出的例子“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兩者的意思從字面上來看,無疑是背道而馳的,千百年來也有無數的學者子論證這兩者到底誰對誰錯。可那麼最後的結果到底如何呢?

矛盾?當“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遇上“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最早出自《後漢書·虞延傳》——“性敦樸,不拘小節”。後世人對其的闡釋逐漸演變爲了,要成大事者,不僅要有出類拔萃的才能和堅韌不拔的意志,更是不能被小事所拘束。

關於這一類的人其實歷史上有不少,在政治或者治學上事業有成,可在生活中的小事情上,卻往往是不修邊幅,最典型就有中國的王安石、劉邦,以及外國的愛因斯坦、托爾斯泰等人。

1,文學、政治皆難得,北宋著名思想家王安石

王安石作爲北宋時期首屈一指的文人,能和他站在同一條水平線上的人,縱觀中國幾千年歷史,都並不多見。他不僅在文學上成就斐然,在政治上同樣極有建樹,朱熹評其爲“以文章節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經濟爲己任”。

可就算這樣一個在散文、詩詞、政治、思想等各個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的人,在日常生活上的做派卻可以說是一塌糊塗。

在這裏我們就拿同時代的另一位大文豪對王安石的評論來說說王安石的生活做派。蘇洵認爲一個人臉上髒了不忘洗臉,衣服髒了不忘洗衣,雖然算是人之常情,但是這樣的人一般來說都沒有什麼高的成就。而在蘇洵口中的王安石比這還要邋遢。蘇洵說王安石是日常生活簡直是穿着罪犯的衣服,喫豬狗般的食物,頭髮象囚犯,面孔象家裏死了人似的。在蘇洵看來,這樣的人根本沒有資格談論《詩》、《書》,討論政治。

可就是這樣邋遢的一個人,其在從問和從政方面的成就,在全世界的歷史上都及其少有,包括如此評論王安石的蘇洵,在整體上的成就依然還是不如王安石。

矛盾?當“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遇上“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2,人類歷史上最聰明的人,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雖然這一個猶太人,但是愛因斯坦這個名字卻並不止在西方流傳,在很早的時代,對於全世界來說,他就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名人的,在這裏我們不提他的各種偉大成就和諾大名頭,因爲在愛因斯坦這個名字的前面,名頭實在是太多了,所以我就只說一個,他是全世界公認的最聰明的人。

可就是這樣一個最聰明的偉大的科學家,他的日常生活卻可謂是邋遢的一塌糊塗。有人說愛因斯坦是拿自己的記憶力換了思考裏,所以在他高智力的背後,卻有着一個記憶力超低的負面影響。

因爲記憶力確實不行的原因,愛因斯坦小時候就成了忘性大的典型負面代表了,在生活中經常丟三落四。當然愛因斯坦的記憶力差和我們的記憶力差不一樣,他只是因爲下太多了,總是把精力房子對那些稀奇古怪的東西的思考上,所以才經常忘記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包括寫作業父母的叮囑等等。

可能是因爲記憶力不行,所以愛因斯坦在生活中非常邋遢,不僅桌子髒亂,甚至連衣服都經常穿錯。愛因斯坦爲了解決自己的生活能力的問題,甚至還專門爲一個小女孩傳授科學,目的就算爲了讓小女孩教他生活上的知識,由此足以看出愛因斯坦缺少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成就了人類歷史上爲世界貢獻最大的人之一,這簡直讓人難以想象。因此,甚至還有了“桌子越亂的人,創造力越高。”的說法,其實不僅僅是愛因斯坦。包括人工智能之父艾倫·圖靈、青黴素的發現者亞歷山大·弗萊明、馬克吐溫,據說他們的桌面都是亂糟糟的。

所以,顯然,對於有的人來說,在生活上的事總是處理不好,卻並不會影響他們的成就高低。成大事者,並不一定要拘小節纔可。

矛盾?當“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遇上“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話的原文其實並非如此,而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爲?”出自清朝時期的文人劉蓉所做的《習慣說》,意思是說指連一間屋子都不打掃,怎麼能夠治理天下呢?

也就是說,能成大事者,必然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的一言一行規範的很好的人,這樣的人才能夠有大成就。其實這個思維和前文中所提到的蘇洵的想法是一致的,都是說日常生活都已經很邋遢當然,都必然不會有什麼大成就。

當然,剛剛我雖然在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但是這並不意味着我認爲“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爲?”就算錯誤的。事實恰恰相反,其實不論實在古今,還是中外,大部分有成就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做的非常的好,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精緻”,大家都要努力做一個精緻boy/girl哦。

縱觀歷史上,除了前文提到的王安石和劉備那些比較特殊的天命之子以外,其實大部分成就斐然的人在我們的印象中都很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質和形象的,畢竟細節決定成敗是必定無錯的。

唐代賀知章曾經對詩仙李白的形象做出了一個世人都十分認同的評論——謫仙(《本事詩》)。

詞豪蘇軾也曾這樣評論李白和杜甫兩人,說:“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瑋絕世之姿'(《書黃子思詩集後》)。

屈原、宋玉、潘安等人,更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美男子。包括我們熟知的蘇軾,他也有一雙非常秀氣的眉毛,炯炯有神的雙目,“紫瞳奕奕雙眉垂”(孔武仲《謁蘇子瞻因寄》)

尤其是屈原,其愛美之心,簡直少有人能及。在《離騷》中,屈原曾提到他自己愛好採集茝蘭、佩帶蕙草,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甚至因爲太過俊美,連女人都嫉妒他的丰姿,造謠誣衊說屈原妖豔好淫。

此外,更是有許多文人十分注重自己的生活細節,比如清朝的李漁。李漁被稱爲比女人更懂女人的人,在他的著作《閒情偶寄》中,就十分清楚的解析了女人要如果穿衣搭配才更美麗,當然不止只說了女人的穿衣搭配,一樣也有十分細緻的男人的穿衣方法。

當然,不僅只是記載服飾穿搭的《聲容部》,在《閒情偶寄》一書中,共有《詞曲部》、《演習部》、《聲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飲饌部》、《種植部》、《頤養部》等八個部分,分別論述了戲曲、歌舞、服飾、修容、園林、建築、花卉、器玩、頤養、飲食等藝術和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可見他是一個在生活中多麼追求質量的人。

矛盾?當“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遇上“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同一事物往往不只有一個解釋

所以,“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都是十分正確的道理,兩者雖然互相矛盾,但是卻並不影響各種的正確性。無論是拘小節還是不拘小節,都不會直接影響一個人最後的成就高低,只是別分使用魚不同性情的人罷了。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只是引物一件事物往往都不只有一個解釋,對任何事物都一樣,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問題,說不定就會得到全然不同的答案。就好像一個人的生活狀態。

對於一個安於現狀的人來說,不同的人對他也有會不同的看法,你可以說他胸無大志,不思進取,這是負面的,我也可以說他是懂得滿足,穩重踏實,這是正面的,之所以會得到不同的結論,無非是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而已。

再則說,成功的方法並不止一種,條條大路通羅馬是我們從小就在聽的道理。可能某一種成功的方法適用於你,卻並不適用於別人,你並不能強求別人要和你一樣。

比如“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適用於王安石,而“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卻更加適用於屈原。雖然兩者的成功道路並不一樣,但是我們都不能否認他們各自最後的成就。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矛盾並不代表錯誤。

矛盾?當“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遇上“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