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光臨偉志書法,昨天,我們談了草書篆刻的創作,今天,偉志將帶大家繼續瞭解草書以及如何欣賞草書之美。

您好,歡迎光臨偉志書法,昨天,我們談了草書篆刻的創作,今天,偉志將帶大家繼續瞭解草書以及如何欣賞草書之美。

一部成功的作品,無論作者在創作時有多輕鬆和快樂,都像瘋了一樣瘋狂,當他停止寫作,它的生命就形成了,作品的藝術效果就交給了世界,作品所產生的社會效果應該通過欣賞世界來完成,草書作品也不例外。

古代流傳下來的衆多草書作品,打動了千千萬萬人的心,使他們領略到了各種各樣的美感,俗話說:“懸針與露水之差,奔雷落石之奇觀,飛禽走獸之駭人姿態,鸞舞蛇之驚魂之態,斷岸腐峯之勢,臨危受命之形,它們有的像坍塌的雲一樣重,有的像蟬翼一樣輕,如果你引導他們,你會注意到春天,如果你停下來,你會發現山是安全的,它會像月亮初升時的天崖一樣好,它會落在河裏,落在漢人的星空之中,這與自然是一樣的,但它不是靠武力實現的,”(孫國亭《書譜》)可以說是讓觀者從書法中體會到宇宙的變化和萬物的生機。

唐代,張旭喜歡在白牆上寫野草,這使得許多人競相做白牆寫字,這些流言充分說明,一部好作品可以讓那麼多人沉迷其中,爲之動容,那麼,這些作品的社會效應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同時激發人們和後人的呢?這必須從創作和欣賞兩個方面來看待,在創作上,它必須是一部具有強烈審美“信息”的好作品;從觀衆的角度看,它必須能夠理解和理解草書作品,並且能夠接受美麗的“信息”,但這一要求並不容易實現,項羽在《書法雅言》中說:“會寫字的人永遠握不住真手,善於學習的人很少有真眼”,這裏的“古訣”和“極爲罕見”說明“真手”和“真眼”是有標準的,要達到這個水平,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一般來說,草書中蘊含的美的信息應該從這些方面來理解。

1、 時間之美

和聲與節奏是音樂時間藝術的特徵,但作爲書法,尤其是草書藝術,它也具有一定的時代藝術性,在靜態的紙張表面,無論是創作過程還是完成的作品都有很強的節奏感,張懷真把書法比作《書易》中的“無聲”,袁昂在《古今書評》中說“黃湘書法有唱和”,這說明草書與音樂有着相同的節奏特徵,衆所周知,草書不是通過音符演奏旋律來表現圖像的,但在形式上,音樂通過一定時期內的各種序列變化,將簡單而普通的音符組合成音樂,在這方面,草書有着同樣的時間和運動,因爲草書作品中總有一定的內容(否則就不叫草書),而構成文字內容的每一個單字都是一個相對固定的序列(草書方法和筆畫順序),因此,草書的創作必須有一個順序,而書法所要求的時效性必須一次完成。

草書的筆墨相對簡單,但在書寫過程中產生的線條變化是複雜多變的,如果筆稍有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痕跡,作者用情感來推動節奏,在一次性和連續性的要求下,他利用上述線條的變化來創作不同的草書作品,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和音樂一樣,草書也有節奏的要求,因此,草書常有評論,如“草書雄偉,流淌千里”,或草書“氣喘吁吁”(指節奏不連貫,過渡不自然),草書創作者要想成爲“真手”,必須有節奏的修養,要有作品中的節奏感和各種自然起伏,要有動作過程中不間斷的時間性,才能創造出和諧的線條旋律來表達創作情感,使其具有“無聲音樂”的效果。

2、 空間中的形式美

一首曲子聽了就寫好了,但是草書作品就像繪畫一樣,在紙上留下了字形的形式和黑白分割的效果,各種所謂“重如塌雲,輕如蟬翼”的線條,讓人無法受時間的限制去品味、去觀看,審美角度可以是局部的線條和造型,也可以是整章的構圖效果,這是由草書藝術的空間藝術特徵所造成的,草書藝術也是觀衆最直接、最主要的審美感受來源,由於欣賞者主要是面向作品本身去尋找美,草書作品總是作爲一個整體呈現給觀衆的。

今天就到此爲止,明天我們繼續討論草書,如果你有興趣學習和欣賞書法,你可以關注“圍棋書法”,威志每天爲您帶來書法知識和著名書法家的鑑賞。

如何欣賞草書之美,你有更好的主意嗎?我們談談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