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顧學”火了。

顧佳的確是顛覆了以往的同類熒幕形象:

她高學歷、高智商、高顏值,還能說一口流利英語;做事有目標、有計劃,還有超強執行力,像管理公司一樣,管理着自己、家庭以及和老公聯手創辦的企業。

她在家裏大事小事一手抓,運轉得井井有條,對細節高度關注,細緻到連老公的襪子是否穿對都能目光如炬,明察秋毫;

自家公司裏,她也採取“垂簾聽政”制,不止安排了“自己人”當老公司機做“眼線”,也時不時現場巡視及時“過綠”,在公司危機時刻更會直接出手“干預/救場”。

她“軟”能幫闊太提鞋、應付好色客戶,“硬”能暴打惡婦,這樣的她,也被廣泛讚譽爲“能屈能伸”、“智商情商皆高”、“有勇有謀”。

一句話,顧佳的戰鬥力不是爆表,是超級爆表。到目前爲止,似乎還沒有她顧佳“搞不定的事兒”。

她是“家族公司”裏不坐班的董事長,是“家庭組織”裏掌舵操盤的CEO。中國電視劇史上,還從來沒有一個全職主婦,能如此的“十項全能”。

是的,“十項全能”、“完美人妻”,正是絕大部分觀衆下給顧佳的評語。各個管道的聲音幾乎都在交口稱讚:“顧佳完美演繹了什麼叫下得廚房,上得廳堂。”

講真,看到鋪天蓋地的“完美”呼聲,我還是狠狠倒抽了一口冷氣的。因爲她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存在。

就算顧佳自稱是“007開工”,“連上廁所都要排進日程表”,可她一天也畢竟只有24個小時。她憑一己肉身凡胎、遊刃有餘地完成這許多家裏家外的“作業”,實屬“Mission Impossible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不止如此,連上廁所都得做計劃的顧佳,還神奇地做到了:只要閨蜜有事,隨叫隨到。

而在搭上王太太之後,她居然又開始定期奔赴“太太圈”的下午茶聚會,還盤了個甜品店,大動干戈地搞了歐範兒的裝修。這裝修是有多麻煩、多消耗精力,有經驗的朋友都懂。

然而,她爆了。

這也不難看出,當下主流都市女性對“理想女性角色”或者說“理想妻子角色”的期待,正是顧佳式的裏外全能,是對“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完美演繹。

這屆女觀衆的“自我要求”,實在是高。

真的心累。壓在女性身上的負擔本已沉重不堪,家務勞作、職場工作,哪一個不是一份“全職”?可很多人卻不自覺地,又要用這個“完美人妻”的角色模版,進一步“綁架”自己。

“完美人妻”、“十項全能,妻子裏外一把抓”,這分明是完全站在男性利益角度出發的“女性角色期待”啊。

社會上的男性,就不會對自己提出這樣的“自我要求”:做一個家務、職務一手抓的完美丈夫。

女性從擁有母親身份那一刻起,似乎就開始了承受壓力的漫長過程。

自己身體的劇變、養育孩子的困難、家庭結構的轉換……有太多東西需要一個成爲媽媽的人去面對。

媽媽不是超人,媽媽是普通人

暢銷書《我是個媽媽,我需要鉑金包》裏提出的密集母職(intensive mathering)概念,是媽媽壓力的一種凸顯。

所謂密集母職,是“一種性別模範,迫使母親不得不將大量的時間、精力與金錢用於養育孩子”。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上,爲了孩子多做一點,再多一點,以極高的標準要求自己,這簡直堪稱當下媽媽的真實狀態。

但這樣的要求又明顯地缺乏合理性。

演員馬伊琍曾在採訪中說,“我覺得就是社會對女性的尊重還是不夠,對女性要求太高了,要她們媽媽做得好,工作做得好,好像照顧孩子就是女人天經地義要做的事,但女人還要把工作做好……”

“我們應該客觀面對每一個人,不管哪個階層的女人,她都是需要被愛的。”

在當媽媽這件事上,馬伊琍的觀點更有人味兒。

我們的媽媽壓力太大了。

如果一個媽媽忽略了對自己的愛,那麼任憑她爲孩子的培養做出再多的努力,仔細想想,是不是都顯得有些本末倒置?

媽媽不是超人,媽媽是普通人。尤其是新手媽媽,她們很不容易,她們需要減壓。

怎樣纔算一個稱職的媽媽?

每天都有無數媽媽爲此竭盡全力地奉獻着。

也許一切都是值得的,但我們都知道,孩子必將終其一生奮鬥,作爲父母能給的再多也是有限。我們不過早地去開啓對孩子教育的焦慮,而是投入地體會母親與孩子之間純然、動人的關係,一切纔可能更有血有肉,而不淪爲一場容易極盡功利的競賽而已。

到底怎麼做纔可以稱得上是稱職的媽媽?這可能是新手媽媽壓力的一個重要來源。

其實,還記得你被漲奶、餵奶流血、奶量不足而折磨得幾近崩潰;你忽然發現自己不再緊緻的盆底肌和萎縮的乳房;你想方設法也騰不出時間過一次酣暢淋漓的夜生活,你會覺得,孩子改變了你太多嗎?

還記得你在室內遊樂場的海洋球裏遺失了一枚乳墊;你剛整理好玩具轉身就被一塊樂高扎痛了腳;你突然懷念二人世界的從前,而不由得嘮叨,甚至虛張聲勢地威脅孩子,你會覺得,自己爲孩子付出了太多嗎?

還記得你初爲人母時,那些難熬的時刻嗎?

也許,那些略帶負面卻鮮活得呼之欲出的情緒能量,纔是你和孩子之間最深的紐帶。

你不是超人,你只是一個普通人,但這不妨礙你是一位新晉的、偉大的、值得被肯定的“仙女媽媽”。

當你感到壓力,就要學會放鬆。

有些時候教育理念根本沒用,育兒指南也是

千萬別做那個所做的全部努力,都只是因爲怕自己孩子被落下的媽媽,那樣你的心態就等於先預設了——自己的孩子恐怕不行。

我們爲什麼要如此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呢?

大概是被很多看上去高大上,而實際言之無物的教育理念影響了吧。而市面上也太多“一本在手,搞定孩子”的育兒手冊指揮着我們,如何做一個稱職的媽媽,似乎在無形之間規劃起作爲媽媽的行爲準則。

其實有時帶娃本身的困難和帶娃帶給新手媽媽的巨大變化,以及孩子的教育問題,不過是一個女人,變成一個母親之後最正常、最自然的心事和心態變化。

一個媽媽在遇到很多困難時,需要的可能並不是指導和推薦,只是理解,來自身邊親人的理解以及由此產生的對自我的再次認同。她們需要先安撫好自己,哪怕只是好好宣泄自己。

英國囧媽的大智若愚

英國有一位90後“網紅”媽媽莎莉·特納這樣做了。

她毫不避諱地將血淋淋(偶爾)、瘋狂(總是)、崩潰(拜託不要再來了)的育兒生活攤在衆目睽睽之下,直白歡脫的筆調,爲她贏得了千萬粉絲的喜愛。原本過着英國小鎮中產生活的她,誠實地記錄了自己從懷孕、生產到哺乳,每一個重大改變的心路歷程。

她記錄自己的迷惘,有些決定她如果有機會一定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她曾經天真(小孩好可愛)、常常後悔(早知道就打無痛分娩了,疼死人),也經常崩潰(夜奶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特別的意思就是悲慘),但媽媽也是人,媽媽也是一個平凡人。

莎拉毫不吝於分享這些的甜蜜與黑暗的、真實的、當媽媽一定遇到過或即將遇到的難題:生產方式的選擇,母乳餵養與否,如何和“似乎一整天無所事事的老公”相處,兩個兒子是如何影響性生活的,家裏怎樣輕易陷入一團亂……她分享的這些,會讓你覺得自己是個正常的媽媽,最重要的是,在你心煩意亂時,不會像育兒手冊一樣給你火上澆油。

她在書裏鼓勵所有的媽媽,勇敢承認,當媽很累、很難、很辛苦。

“如果你有條件的話,那麼做真棒。”這是我發表過的關於全職媽媽的言論。

“我敢保證我們都喜歡天天待在家。不用爲週一早上上班發愁的感覺太美妙了,一週的計劃都圍繞着帶孩子去玩,野餐,約會,逛公園和在咖啡店買嬰兒喝的無因咖啡來展開。那是什麼神仙生活啊!”

我收回我說過的話。我那時候不瞭解,一點兒都不瞭解。

如果你讀到這裏而且是個全職媽媽(雖說這不是我喜歡的一個詞,卻是一個我忘不了的詞),你該知道,現在,我在做着尷尬的“我錯了”的手勢來表示對你們的欣賞和尊敬。你們的價值是需要被認可的。你們需要那些像我這樣的傻瓜,曾經以爲你們的生活容易的人,來道歉。那時候我沒經歷過,所以我完全沒概念。

我現在懂了。整天待在家裏照顧孩子,日復一日,絕對不是我曾經想象中的簡單生活。那是讓人頭腦混亂,而我根本就沒準備好應付的生活。

在擔心孩子被落下那一刻,你就先輸了

作爲一個媽媽感到非常難熬的時候,希望你能讀到這本書,你會發現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希望你別那麼和自己較勁,勇敢地拋開育兒指南和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壓力輕鬆而待,快樂前行。要知道,即便是當了媽媽,快樂和誠實也是最值得保留給自己的態度。而且你是怎樣,你的世界便是怎樣,你孩子世界的底色便是怎樣。有時候別急着給孩子多麼好的教育, 愛本身才是真正的教育。

動情之處莎莉還講到就自己已逝的媽媽。有時候也許只有自己當了媽媽,才能真正體會自己的媽媽。一代人就這樣長大,80、90後已經爲人母,而自己的成長仍在繼續。

加油吧!每一位曾是新手的媽媽。你們真的已經做得非常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