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說明:最近,前火箭少女成員Yamy發微博公開經紀公司會議的錄音一事,以及《三十而已》的熱播,讓職場PUA、職場欺凌、惡性競爭的討論前所未有的熱烈了起來。對此,虎嗅調研發出線上調查邀約,希望能從職場態度、價值觀的角度瞭解員工與老闆間的矛盾根源。

受訪者背景信息

本次調查時間爲7月24日-7月25日,八成受訪者來自一線/二線城市,共回收到827份有效問卷。需要注意的是:

1)爲了更好地觀察羣體特徵、及人羣差異,我們對普通職員(即沒有職級的正式/實習員工)和管理者(包括中層/高級管理人員、老闆)的自我評價進行了對比分析,任何選擇無對錯高下之分,請讀者理性解讀。

2)此次調查結果僅代表虎嗅用戶的觀點,旨在內部分享交流,如要引用文中數據,請結合上述背景信息酌情參考。

普通職員的“困境”

熱播劇《三十而已》裏的王漫妮“社畜”人設引發不少職場人士的共鳴,而她面臨的上級打壓、同事間惡性競爭也有不小的討論度,有用戶看了這個劇感嘆道“如果她這種都是社畜,那我就是 社蟻 ”。

那麼,真實的職場人與上級、同事的關係如何?從下圖可以看到,有六成受訪員工對上級不那麼滿意。相比來說,跟同事的關係還算不錯,近七成受訪員工表示“非常好”+“還不錯”。

在本次調查中,我們針對幾種典型的“職場欺凌”行爲跟受訪普通職員瞭解了相關經歷,近九成的普通職員有過如下經歷。而相對發生率較高的依次是——對 規則的要求不一致無理的工作要求無端的指責過度干預和監視進度

“發放年終獎時,老闆並未遵循多勞多得原則,一碗水沒有端平。” “對待部分同事過於寬容。”
 
“追責時,上級領導一改之前口徑,忘記自己的許諾,把責任推到我身上,怪我不和事先商量請示就做決定。”
 
“佈置任務沒有標準。”

而這些經歷主要來自於直屬上級,這或許是多數受訪員工對上級不太滿意的原因之一。

面對這些經歷,63%的受訪員工表示反抗過,反抗的主要形式則是“與對方明確表達不滿”,這反映了大多數普通職員勇於維護自己的權利、以及職場平等對話的要求。

但由於個性老實、職場地位及資歷的不自信、擔心產生嚴重後果等因素,有三成左右的受訪員工表示自己沒有抵抗過。

老闆意識到職場欺凌了嗎

58%的受訪管理人員表示自己所在的職場中存在欺凌現象,對比普通職員的經歷來看,這個數字有些偏低。

這可能源於雙方對職場欺凌的 理解不一致 :超過一半的受訪管理者不認爲“對規則的遵守程度不一致”和“過度干預、監視工作進度”屬於職場欺凌。

“在自己不懂的領域也會加以干涉。” -- 普通職員
 
“個人遵從單位制度,直屬上級有時嚴重回避管理制度。” -- 普通職員

而員工拒絕工作彙報的行爲,甚至會讓老闆覺得受到了欺凌:

“下屬沒有主動和我跟進她的工作routine,導致在我看來她對我佈置的工作處於消極和排斥的態度,甚至我會覺得 在欺負我 。” -- 管理者

其實管理者會碰到被下屬“欺凌”的情況,所以管理者最常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此次調查數據顯示,最讓老闆頭疼的員工行爲,依次是推脫、逃避責任(51%)老是無法按時或拒絕完成任務(49%),和不服從安排(39%)。

有沒有發現,這和前文中員工們的經歷剛好對的上——他們面臨的是上級對規則的要求不一致、無理的工作要求、無端的指責和過度干預。

普通職員和管理者,最大的分歧體現在哪兒

周潤發在2017年的《開講啦》裏曾說過,“好像有香港的朋友,孩子出去打工了,他說老闆對我不好,待遇也不好,他的父母跟他說不要做了唄,我養你......我感覺應該是年輕人,當你年輕的時候,喫多一點苦頭,你老了以後,你就輕鬆很多,你現在輕鬆很多,你老的時候就喫很多苦頭。要倒過來想想。”

但是現在職場中的年輕人真的認可這個觀念嗎?在對待“年輕人就應該喫苦奮鬥,不要計較得失”這句描述的態度上,可以看到普通職員的認可度 明顯更低

相對的,受訪普通職員會明顯傾向於“給我多少錢,就做多少事兒”,會計算投入回報率, 即這份薪酬值不值得去“奮鬥”

而領導者們不太不同意“給多少錢,做多少事兒”這個觀點,或與他們對職場意義的理解有關。

對於爲什麼要工作,有人認爲工作就是謀生手段、也有人認爲是發揮創造勞動價值。在領導者們眼中,他們會更傾向認爲職場就是 展示個人價值的重要場所

“老闆約了客戶,我被迫在前一天下班後寫出來一個策劃方案。”

這種差異,也體現在他們的性格和價值觀上:

1、近9成(87.7%)受訪管理者表示希望自己的觀點能 影響別人 ,明顯高於普通職員(72.8%),

側面反映了性格中的“領袖特質”。

2、管理者會更 在意事業 ,甚至“犧牲”個人興趣。而普通員工更傾向認爲“事業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更在乎家人和朋友”。

所以,部分受訪者管理者表示認可通過安排高難度的工作來不斷拓展員工的能力極限,並對下屬說“ 熬個夜吧 ”。而員工則希望:

《我到點下班》劇照截圖

上級是什麼價值觀,所以才“工作狂”

“上級工作狂,加事無鉅細的管理,喜歡讓下屬按照ta的節奏工作,喜歡加班,感覺ta沒有業務愛好,沒有生活。”

很明顯的,不同於普通員工拿錢辦事的態度,管理者在工作中多是抱有“要給公司謀求更多利益”的使命感去做事。因而,與普通職員相比,管理者較少將時間投入到興趣愛好上。

此外,管理者之所以能這麼“狂”,甚至讓下屬感到壓迫,還因爲:

1、普通職員確實更害怕壓力,並討厭緊張的節奏(害怕壓力 普通職員44%VS.管理者21%);而管理者會喜歡有挑戰和變化的生活。

2、情緒管理方面,管理者也容易情緒波動,但相對來說,他們不容易感到沮喪(經常感到沮喪:普通職員 36% VS. 管理者30%),能很快“恢復狀態去拼”。

3、管理者或因爲承擔更大的責任,他們很少“凡事得過且過”(“我凡事得過且過”:普通職員23%VS.管理者7%),在做事的標準上不大相同,“直屬老闆過度理性,追求文字格式的極度完美”。

“讓我浪費週末時間去參加上級喜歡的培訓課,和公司業務與公司工作毫無關聯的課程。我拒絕參加,誓死捍衛自己的週末休息權。” -- 普通員工
 
“下屬對工作上的事情沒什麼熱情,我認爲非體制內的職場是要拼的。” -- 管理者

這也可以解釋爲什麼在“ 過度干預 ”一事上普通職員和管理者存在理解差異。

而且除了對待事業態度的不同以外,員工和管理者的執行力確實也存在差異。76%的受訪管理人士認爲自己“善於制定計劃並能夠完成”,而有47%的受訪員工表示自己不善於或是很難說。

老闆們爲什麼脾氣這麼大?

“有一任領導非常情緒化,經常不是就是論事,而且發泄情緒,因爲他的壓力也很大,我理解他,但是他壓力大的時候就總覺得其他人配合很不給力,其他人不如他付出得多。可他是老闆啊。”

在受訪職員們自發描述的上級槽點中,“脾氣反覆無常”“脾氣大”似乎是老闆們的通病。下屬員工或許能理解是因爲壓力大,但他們認爲“你是老闆啊”。

還有一種脾氣大,可以解釋爲何員工有時會感到老闆“過度放大我的錯誤”、“莫名其妙”,這或許是老闆們的“刻意爲之”:大多數職場人都比較認同“ 對員工要軟硬兼施 ”,尤其是管理人士,對這種管理方法更是“深以爲然”。

但是對於“軟”,也要有個度,有受訪員工提到老闆“嚴重畫餅”、“老闆喜歡畫餅,還要聽衆必須認同,但實施起來又不給飯喫,有幾個同事因此離職”。

而在對於是否要順從上級的意思這件事上,受訪者們頗有爭議。其中管理者相對認可度較低,他們還是看重員工 能直接表達自己的見解 ,“下屬所有意見都只和我私聊,永遠不能發到項目羣裏,一讓他發羣就推三阻四說領導你原來的想法就很好…,然後我把他調出這個組了。我認爲這個人比較有能力,但很不擅長(尤其在羣體中)發表自己的看法,這種人很難帶,寧可讓他離開我們的團隊。”

那有沒有共同的特徵

首先在對待“金錢是衡量成功的最佳方式”的態度上,整體來說受訪者們沒有明顯差異,6成持不贊同的態度。

其次,無論是普通職員還是領導者,都渴望得到外界的尊重和認可:在對待“別人給我的尊重和認可很重要”,9成持支持的態度。

最後,在包容度方面,近7成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容易接受別人的優缺點”,反映了多數職場人士具有較強的親和力。

理想的老闆和員工

最後,我們看下他們眼裏分別的理想員工和老闆要具備什麼樣的特徵?

對於管理者來說,他們更看重員工的 執行力 ,和 主動性

站在員工的立場,除了 有責任心能扛事兒 ,以及 願意培養下屬 ,員工希望自己的老闆上司能“ 公平公正 ”。同時,有近7成的受訪員工認爲,職場公平是可以通過制度優化儘可能達到的。

“上級雖然不完美,但做事 合理 ,我對她的能力人品都很認可。”

而作爲管理者的角度,他們在意一個好上司更是否眼觀長遠、以及充分的 信任 。但這種充分的信任是 雙向 的,既體現在他們有能力贏得員工們的信任,也體現在他們能給予員工充分的信任和授權,“老闆遇到較大重要事情出了點問題,首先是指責,而非是先了解或相信”。

看完以上內容,不管你是普通職員還是管理者,對於如何處理職場關係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