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州平原縣,民營企業家呂金軍和他的華達集團可謂是家喻戶曉。有如此響亮的名氣不僅僅是企業在當地擁有的規模,更多的是呂金軍和華達集團慷慨解囊,多年來堅持公益助學、扶貧助殘,敬老愛老打下的金字招牌。

“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孩子,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鄉親們幫助了我,現在我有能力了,我也要回饋這片養育我的土地。”華達集團董事長呂金軍說。

苦學五年技術

維修店挖到人生第一桶金

呂金軍是平原縣桃園街道董莊村人,是一個地地道道農村家庭的孩子。“年輕的時候體質弱承受不了繁重的農活,加上在農村務農看不到發展希望,就想學一門喫上飯的技術。”呂金軍說,因爲從小對汽車有很大的興趣,他就有了學習修理汽車的想法。80年代末,汽車剛剛興起,汽車修理店也比較少見。在家人的幫助下,呂金軍在縣城一家維修店當起了學徒工。

“當時社會環境比較保守,想從師傅手裏學到技術並不容易。”爲了學到技術,呂金軍每天第一個到店,所有髒活累活搶着幹,所有東西收拾利索了最後一個離店。也正是這種認真、拼搏、能喫苦的精神,呂金軍最終得到了師傅的逐漸認可,並讓他開始接觸一些技術活。一邊幹活,一邊琢磨,五年的堅持他掌握了過硬的修理技術。

是蒼鷹,最終註定要展翅藍天。1993年下半年,呂金軍決定創業,開一家自己的修理店。租房子、借工具,手裏拿着從親戚家借來的1000塊錢開始了他的事業夢。因爲修車收費低、修車質量好,靠着司機們口口相傳,呂金軍的口碑越來越好,維修店生意也一年比一年紅火。

堅持公益二十餘年

助貧助殘助學敬老一樣不落

90年代末,汽車尤其是私家車的逐漸興起讓呂金軍看到了汽車行業的巨大前景。1999年,平原縣一家汽車修理廠瀕臨破產,看到機會的呂金軍拿出積蓄,又從銀行貸款5萬元兼併了這家大修廠,實現了從維修店到擁有鈑金、噴漆等綜合維修能力大修廠的轉變。

隨着企業越來越紅火,企業從修理廠逐漸向汽車銷售、駕駛員培訓、房地產、金融、生物製藥等領域發展。如今已經成長爲魯西北一顆冉冉升起的現代化企業新星。企業做大做強的過程中,呂金軍回饋社會的初心沒有改變。

2003年後,企業有了一定的基礎,呂金軍每年開始走訪慰問敬老院,爲老人送上米麪油、棉被等生活用品。爲了方便老人就醫出行,還捐贈了一輛7座旅行汽車。這一送,呂金軍風雨無阻堅持了十七年。

爲了感謝環衛工人對城市的艱辛付出,2010年起,每年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以及10月26日環衛工人日,呂金軍都會帶上米麪油等生活物資慰問環衛工人,到如今已經堅持了近十年。

殘疾人就業難一直是個社會難題。爲了幫助殘疾人掌握技術,2012年華達集團旗下華達駕校投資一百多萬元改裝車輛,開通了殘疾人駕駛培訓業務,爲省內外500多個殘疾人圓了開車夢。爲了解決部分殘疾人就業問題,華達集團還爲企業周邊殘疾人提供技能培訓及就業崗位,如今數十名殘疾人在華達集團旗下汽修廠、駕校等崗位上順利就業。

因爲家庭貧困,沒能上大學一直是呂金軍心中的遺憾。從2007年開始,華達集團連續13年組織愛心車隊免費送高考結束後的考生回家。從2009年開始開展“圓夢大學”救助困難學生活動,通過向困難學生髮放助學金,幫助100多個困難家庭的孩子圓了大學夢。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因爲經濟停擺,很多企業停產停工配合防疫,各行各業經營壓力徒然增大。在困難來臨之際,華達集團再次主動向縣衛生防疫部門捐贈抗疫資金10萬元,用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二十多年來,呂金軍和他的華達集團已經累計向社會捐贈現金、物資累計上千萬元。

溫暖初心仍在前行

華達集團公益之路永不停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二十多年的公益堅守溫暖了越來越多的人。呂金軍和華達集團的公益行動在溫暖這座城市的同時,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讚譽和厚愛。

近些年來,呂金軍先後獲得了“全國孝親敬老之星”、“十佳敬老企業家提名獎”、“德州市十大孝星”、“德州市慈善之星”等榮譽稱號,2015年獲評全市優秀人大代表。

在呂金軍的領導下,華達集團堅持誠信經營、服務至上的經營理念,先後獲得了“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全國駕培行業先進駕校“、“山東省消費者滿意單位”、“山東省民營企業公益之星”、“山東省維修行業誠信企業”、“德州市慈善捐贈先進單位”等一百多項榮譽稱號。

“企業的成長離不開政府和百姓的支持,飲水思源、回報社會,是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也是企業的重要擔當。”華達集團董事長呂金軍說,企業在爲社會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也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未來,華達集團還將秉持一顆赤誠之心反哺社會,堅持公益之路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金軍#公益#殘疾人收藏

是蒼鷹,最終註定要展翅藍天。1993年下半年,呂金軍決定創業,開一家自己的修理店。租房子、借工具,手裏拿着從親戚家借來的1000塊錢開始了他的事業夢。因爲修車收費低、修車質量好,靠着司機們口口相傳,呂金軍的口碑越來越好,維修店生意也一年比一年紅火。

堅持公益二十餘年

助貧助殘助學敬老一樣不落

90年代末,汽車尤其是私家車的逐漸興起讓呂金軍看到了汽車行業的巨大前景。1999年,平原縣一家汽車修理廠瀕臨破產,看到機會的呂金軍拿出積蓄,又從銀行貸款5萬元兼併了這家大修廠,實現了從維修店到擁有鈑金、噴漆等綜合維修能力大修廠的轉變。

隨着企業越來越紅火,企業從修理廠逐漸向汽車銷售、駕駛員培訓、房地產、金融、生物製藥等領域發展。如今已經成長爲魯西北一顆冉冉升起的現代化企業新星。企業做大做強的過程中,呂金軍回饋社會的初心沒有改變。

2003年後,企業有了一定的基礎,呂金軍每年開始走訪慰問敬老院,爲老人送上米麪油、棉被等生活用品。爲了方便老人就醫出行,還捐贈了一輛7座旅行汽車。這一送,呂金軍風雨無阻堅持了十七年。

爲了感謝環衛工人對城市的艱辛付出,2010年起,每年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以及10月26日環衛工人日,呂金軍都會帶上米麪油等生活物資慰問環衛工人,到如今已經堅持了近十年。

殘疾人就業難一直是個社會難題。爲了幫助殘疾人掌握技術,2012年華達集團旗下華達駕校投資一百多萬元改裝車輛,開通了殘疾人駕駛培訓業務,爲省內外500多個殘疾人圓了開車夢。爲了解決部分殘疾人就業問題,華達集團還爲企業周邊殘疾人提供技能培訓及就業崗位,如今數十名殘疾人在華達集團旗下汽修廠、駕校等崗位上順利就業。

因爲家庭貧困,沒能上大學一直是呂金軍心中的遺憾。從2007年開始,華達集團連續13年組織愛心車隊免費送高考結束後的考生回家。從2009年開始開展“圓夢大學”救助困難學生活動,通過向困難學生髮放助學金,幫助100多個困難家庭的孩子圓了大學夢。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國,因爲經濟停擺,很多企業停產停工配合防疫,各行各業經營壓力徒然增大。在困難來臨之際,華達集團再次主動向縣衛生防疫部門捐贈抗疫資金10萬元,用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二十多年來,呂金軍和他的華達集團已經累計向社會捐贈現金、物資累計上千萬元。

溫暖初心仍在前行

華達集團公益之路永不停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二十多年的公益堅守溫暖了越來越多的人。呂金軍和華達集團的公益行動在溫暖這座城市的同時,也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讚譽和厚愛。

近些年來,呂金軍先後獲得了“全國孝親敬老之星”、“十佳敬老企業家提名獎”、“德州市十大孝星”、“德州市慈善之星”等榮譽稱號,2015年獲評全市優秀人大代表。

在呂金軍的領導下,華達集團堅持誠信經營、服務至上的經營理念,先後獲得了“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全國駕培行業先進駕校“、“山東省消費者滿意單位”、“山東省民營企業公益之星”、“山東省維修行業誠信企業”、“德州市慈善捐贈先進單位”等一百多項榮譽稱號。

“企業的成長離不開政府和百姓的支持,飲水思源、回報社會,是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也是企業的重要擔當。”華達集團董事長呂金軍說,企業在爲社會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的同時,也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未來,華達集團還將秉持一顆赤誠之心反哺社會,堅持公益之路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