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中,聞櫻桃醉記述了從1826年到1827年,波斯國向俄羅斯帝國宣戰,前期節節勝利,後俄國調集優勢兵力反攻,波斯認輸。

1827年6月,奧斯曼帝國易卜拉欣率軍奪取雅典衛城,壓制住希臘獨立的力量。

英、法、俄三國於1827年7月在倫敦簽署協議,讓法國也加入英俄兩國的協議。此時,距離雅典的陷落剛剛過去一個月。

在這項協議的基礎上,英、法、俄三國向奧斯曼帝國提議調停。如果奧斯曼帝國拒絕調停,它們就會與希臘人建立外交關係,承認起義的各省份爲一個獨立的國家,並與之互派領事。希臘人接受了它們的提議,但蘇丹卻毫不妥協地拒絕了。

奧斯曼帝國蘇丹拒不正視現實,譴責這項提議是外國人對其完整、合法主權的公然踐踏,無論如何他都不會同意放棄他在希臘的權利,甚至不肯稍做變通。根據協議,列強將出動一支聯合艦隊確保雙方停火,“但不會參與任何敵對行動”。

俄羅斯派出一支艦隊進入地中海,與英法兩國的艦隊會合。三國海軍司令舉行會晤,但對下一步行動感到十分困惑。一方面,他們得到的指示十分含糊;另一方面,他們很難與易卜拉欣建立起聯繫。易卜拉欣以希臘人的進攻依然在持續爲由,拒絕在沒有得到蘇丹命令的情況下接受停火。

最後,在進行了一次海上封鎖之後,聯合艦隊駛入納瓦里諾灣,並堅持要在這裏展示一次武力,以迫使易卜拉欣接受停火,撤回亞歷山大港。三國海軍司令達成一致,除非土耳其人率先開火,否則聯合艦隊絕不開火。不幸的是,一艘埃及戰船向一艘搭載着特派代表的敞艙船開火了。法國艦隊的旗艦立刻還以步槍齊射。

接着,一場海上大戰就不可避免地打響了。

在這場海戰中,易卜拉欣的艦隊幾乎被全殲。這是奧斯曼帝國自勒班陀海戰以來在海上遭遇過的最大災難。俄羅斯人和法國人十分滿意;在梅特涅看來,這是一場“可怕的災難”;即將出任英國首相的威靈頓公爵則認爲,這是一場“意外事件”。不過,克拉倫斯公爵(他不久之後就會成爲英國國王威廉四世)還是爲英國艦隊的海軍司令愛德華·科德林頓授予了巴斯勳章。但不久之後,他又以別的理由批准解除了愛德華·科德林頓的海軍指揮權。

希臘人歡欣鼓舞,在漫長的等待之後他們終於獲得自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