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熟悉的週末院線新片鑑賞又回來了。本週最受關注的新電影,就是李現主演的文藝片《抵達之謎》。

作爲影院復工後首部有明星光環加持的國產新片,在“爆爆現”的吸引及影響力下,以絕對領先的優勢成爲上映首日的票房冠軍。

雖然首日未破千萬,但疫情之下,一部文藝小片能有這樣的票房號召力算是不錯了。更何況,這部電影已經是積壓了幾年的老片,那時候的李現不僅還沒有爆火,從造型到氣質也都透着二十剛出頭小夥子的青澀感。

除了李現,影片的另一個噱頭是行業泰斗謝飛導演做了監製,物料看起來比較韓式,藝術品質還不錯的樣子。

然而先給一個提前預警,正片的調色完全不是這樣的。

如果沒有疫情,《抵達之謎》原計劃要在情人節上映。然而看完全片,叔內心產生了一個巨大的槽點:實在要把這部電影算愛情片的話,那最像愛情的地方,大概是女友粉來大銀幕看“現男友”的部分。

直白點說,這部電影簡直就是“小鎮性轉版小時代”,渾身透着郭老師內味兒。

影片主角其實是四個男生,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們的青春歲月,講到十幾年後的中年生活。

名字和人對號入座挺不容易的,看電影都要在好幾個場景之後才能記得誰是誰。我們就簡單點用“李現和他的三個兄弟”來認識這個組合吧。

這四兄弟是職高同學,生活在長江邊的某小鎮。他們有書不好好讀,成天瞎混。九十年代前期還沒有網吧打遊戲這種娛樂項目,鬼混F4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舞廳、錄像廳、檯球廳。

李現飾演的趙小龍被退學,他就更加不想去考慮回學校的事了。一邊在自家魚攤當殺魚小哥,一邊和三個兄弟到處玩耍。

玩着玩着,就邂逅了女神李鼕鼕,以及她的好友小梅。

小梅很快和兄弟中的一人好上了,所以沒什麼存在感,李鼕鼕纔是那個有故事的女同學。

趙小龍和兄弟方圓都對李鼕鼕有意思,在他們各自的心裏也下意識覺得李鼕鼕是對自己有意思。一場模模糊糊的三角戀就這麼開始了。

李鼕鼕和趙小龍是比較明顯的雙箭頭,但片中兩個人也沒有正式在一起。女神暗示了幾次,趙小龍都猶猶豫豫。別問爲啥,問就是要表現青春的糾結。

但趙小龍沒想到,這個女生會成爲改變兄弟四人關係的關鍵。起因是四個人去別人家的船上偷柴油,想賣點錢,結果被船主的手下找到,四個人被暴打了一頓。這時他們才意識到自己惹上事了,趕緊想辦法彌補。

李鼕鼕仗義幫幾個男生湊錢,並且找到了幾個男生都認識的混混武義,讓他作爲中間人把錢還了息事寧人。

也就是李鼕鼕來送錢的這個晚上,她突然神祕失蹤,警察怎麼找都沒找到。

其他人都放棄了,只有趙小龍還固執地要爲下落不明的李鼕鼕討個說法。他找到每個他覺得有嫌疑的人,用自己的手段問線索,但還是沒有結果。

後來他得知,李鼕鼕的失蹤似乎和其中一位兄弟有關。這件事也成爲他的心結,無法再和幾個兄弟混下去。

十幾年後同學聚會,方圓拿出了偶然看到的李鼕鼕拍的掛曆,時間顯示是在她失蹤之後……生死成謎的鼕鼕,讓趙小龍舊事重提,逼着大家探討真相。於是四個人的關係又出現一次波瀾,他們心底的祕密和真實想法也逐漸浮現。

結局就不多劇透了,還算是個接近現實人性的ending,這是全片唯一讓人覺得有點小驚喜的地方了。

其實這個故事很簡單,就是想說有的人在青春時期犯過錯,也在心底埋下了祕密。藉此探討一個主題:人到底是會受不了謊言帶來的愧疚感,從而站到有光的一邊?還是會屈服於怯懦,永遠躲在黑暗裏。

爲啥說這部電影很《小時代》呢?從人物關係設置到表現手法都莫名相似。

四個人一起度過青春,組合裏要出一對陷入三角戀的,要有一起共謀做了無法告人的驚天大事的,要有見證了驚天祕密卻守口如瓶的,還要有被矇在鼓裏一直傻白甜的。

最後趁着飯局一頓大撕X,祕密大揭露,歇斯底里一頓互相質問,然後大打出手。這個時候總會有人站在道德高地上質問:你到底有沒有拿我們當兄弟!

唯一不同的就是女生吵架會從陰陽怪氣互相內涵開始,男生吵架直接問“你他媽是人嗎”。

關鍵問題是,這幾個男同學,都已經人到中年,還要用撕X打架來解決問題,面對面又是嘶吼又是哭鬧。看來導演和編劇很相信那句話:出走半生,歸來我依然是少年,要用小學雞的方式來交流!

當然最令人佩服的還是,就這麼兩三句話能說清楚的故事,硬生生撐到了114分鐘,堪稱教科書級的“文藝式注水”。

注水方法一:手持攝像大法好

受國外文藝片的影響,晃吐了的手持鏡頭這幾年越來越多成爲國內文藝導演的最愛。比如其中的佼佼者婁燁,《風雨雲》首映時還貼心給觀衆準備了嘔吐袋。

要問爲啥產生了這種喜好?很大一個原因是“顯得氛圍真實”,好像可以讓觀衆身臨其境。然而根本沒人管觀衆其實已經暈到閉眼了啥也沒看見。

《抵達之謎》也這麼晃來晃去,比起其他運動鏡頭來說還能晃得時間更長。

注水方法二:迷離鏡頭慢動作

作爲文藝片,怎麼能不搞氣氛呢,各種升格慢鏡頭就妥妥派上了用場。表現回憶中的女神,迷離特寫來一波。

雨中車內糾結流淚來一波。這也算是一種“文藝標配”了。

甚至連在少管所,小龍從兄弟嘴裏得知“鼕鼕失蹤”的“真相”後,李現淚流滿面的面部特寫也要來一波……

毫無節制地濫用慢鏡頭,不僅達不到煽情的目的,甚至讓人莫名覺得有一絲好笑。

注水方法三:戲份不夠?反覆回憶來湊

細究起來,其實片中很多情節都可以縮短甚至刪去。反覆喫火鍋,反覆喝酒,反覆唱歌蹦迪,沒有明確指向和涵義的鏡頭,對於一部電影而言着實顯得累贅,而且導致電影進入正題的速度極其慢。

連一羣年輕人坐在江邊喫菱角都要一個一個拍過去,實在很想問問導演就這麼捨不得剪輯一下嗎?

大量“廢鏡頭”堆砌的問題之外,本片還有一個槽點是懸疑氛圍的營造。

因爲故事情節太過簡單,所以要做足懸疑感和層次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據說現在的上映版是重新剪輯過的,原版是什麼樣不得而知,但目前的版本還是很有故作懸疑的意思。

這種故意就體現在總是喜歡使用“戛然而止大法”,放到這個鏡頭就不往下交代,下一秒立刻給出事情的結果。用意很明顯,就是要引導觀衆去猜剛纔發生了什麼。

但現在的觀衆已經不會輕易相信鏡頭了,因爲電影時長就是最好的劇透: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不然後面的故事講什麼。

於是我們只能看着一遍遍回憶倒放,然後當事人交代出那個並不算讓人驚詫的真相。沒有“驚人一擊”的感受,也是故事太簡單的結果。人物和敘事都偏扁平,缺少猜謎反轉的空間,該料到的早就料到了。

不夠懸疑不夠愛情,這整部電影只能理解爲導演的青春回憶錄,把部分真實自我和幻想自我投射在角色上。

這種中年直男式懷念青春也充斥着很多刻板元素。比如喝酒蹦迪打架幾乎是唯一的青春期生活方式。

不是說不能拍這幾樣,但縱觀很多使用這幾種元素的“青春橋段”,幾乎找不到什麼差別。沒有明顯地域特色,人物在其中的表現也大多相似,彷彿用的同一套模板。反正直接上年代老歌+中二人物就完事兒了。

這類電影裏也一定要把男生拍成“壞男孩”,古惑仔式打扮和語氣,在法律邊緣走鋼索是青春最燃的冒險。當年是不是真的做過這些行爲不要緊,完成年輕時看完港片的江湖夢才最關鍵。

還有一個很直男的特色:女性角色永遠是幫助男性更成熟的工具人。她們善良美好,甘願付出一切甚至於犧牲自己,對待感情堅定執着。如果不是如此,她們就不能成爲男主角心中值得一生銘記的白月光。

在《抵達之謎》中,李鼕鼕爲了替趙小龍和兄弟們還錢,去拍那個年代的大尺度性感照賺快錢,簡直是標準的“直男眼中的善良女孩”。有自我意識的女觀衆看到這種情節,一定會覺得很無語。

最後再來說一說本片最大的話題——李現。

在這出混亂的大戲中,李現也算是盡力在進入角色了。看預告片的風格,本來重點應該是放在趙小龍這個角色如何堅定不移歷經萬難找初戀的下落,並一步步挖出真相的過程。但實際上這條線在正片裏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講完了。

更多時候就看到李現如何冷着一張臉和兄弟們在一起,不多的幾個情感爆發發生在蹦迪的時刻,以及有大矛盾衝突的時候歇斯底里喊幾句。

然而這些爆發時刻,呈現在大銀幕上又很像學生式的表演片段練習,預設好了按時按量給情緒,演員只是完成既定表演任務,並不是照故事的發展自然發生。

可怕的瞪眼式表演也出現了...

另外,他在這部電影裏的形象也是個問題。穿着和造型是儘量土味了,但幾年前白嫩的樣子既不像菜市場的殺魚小哥,演飽經滄桑的中年人也差點意思。

當然客觀來看,造成這樣的結果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他自己也表示拍這部電影的時候還比較稚嫩,但確實是帶着熱情去做的。

年輕演員突然大紅之後,青澀時期接演的一些作品,往往會成爲讓演員本人尬尷的“雙刃劍”。

一方面能靠着現如今的人氣讓歷史“努力”被更多人知曉,而如果作品本身已“配不上”當下的熱度和口碑,曾經的努力便會成爲“黑歷史”。去年“18歲劉昊然重見天日”的《雙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其實這個問題也無需過度避諱。曾經的青澀不成熟,恰恰證明了如今的成長。只要一直在努力,進步是顯而易見能被看到的。

靠流量蹭熱度蹭人氣的片子,註定走不遠。執着的演員能抵達哪裏,不會是一個太難解的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