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頂級期刊《Nature》發表了一篇題爲Isolation of SARS-CoV-2-related coronavirus from Malayan pangolins的研究論文,文章指出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是穿山甲可能性較大。

文章的團隊是之前介紹過的華南農業大學的沈永義團隊,他們曾經開發佈會指出新冠病毒可能來自穿山甲,並發表了相關論文在這次研究中,從馬來穿山甲中分離出的一種冠狀病毒,該病毒的E,M,N和S基因中與SARS-CoV-2的氨基酸相似性分別是100%,98.6%,97.8%和90.7%

比較有意思的是,基因組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之間的相似度有時候還存在相左的結果。

比如,對於S蛋白,如果是看基因組序列的話,蝙蝠的RaTG13比新冠的WHCV相似度更高(88.5% vs 84.5%),但是如果看氨基酸序列的話,蝙蝠的RaTG13比新冠的WHCV相似度要低(89.8% vs 90.7%)。

而最爲關鍵的是,對於新冠病毒最核心的S蛋白受體結構域來說,氨基酸角度上,新冠和穿山甲病毒只有1個不重要的氨基酸差異。

同樣,用比較基因組來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能是穿山甲病毒和蝙蝠病毒的重組。

Further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 gene sequences suggests that there were recombination events among some of the SARSr-CoV analyzed.

在新冠s基因的1-914位置,穿山甲的病毒和蝙蝠病毒相似度高(Bat SARSr-CoV ZXC21 and Bat SARSr-CoV ZC45),而在其他位置,穿山甲的病毒和新冠相似性更高(SARS-CoV-2 and Bat-CoV-RaTG13)

如上圖所示,左側的灰色區域和右邊的橙色區域,明顯可以看出比對率的差異,左右是反過來了。

換個圖,從進化角度也可以看出

而出現這種交叉的情況,很大可能是發生了基因重組,也就是說,新冠病毒可能是來自於蝙蝠病毒和穿山甲病毒的重組(說明,不一定是現在那個病毒,嚴謹的說,叫做類似病毒,因爲我們看到的其實已經是進化後的結果了, recombination of a Pangolin-CoV-like virus with a Bat-CoV-RaTG13-like virus )

當然了,文中還有組織檢測實驗,證實穿山甲病毒可以引發感染症狀。

—————保護穿山甲—————

這次發現攜帶病毒的是馬來穿山甲,是一種哺乳動物,下圖是它的分類

下圖黃色區域是馬來穿山甲的生活地方,他們被走私後進入了中國,最後到了武漢。

爲什麼要走私呢?因爲中華穿山甲被人們乾的瀕危了,屬於國際保護上的極危動物,幾乎就要野外徹底滅絕了(CR,Critically Endangered表示該物種所面對的威脅及危機等級爲極高,是僅次於滅絕及野外滅絕的評級)。

滅絕原因中,藥用是一個重要的部分

但是,這裏有個問題難以解釋,就是,爲什麼沿途沒有爆發,到了武漢爆發了呢?

而從這個病毒的序列和武漢病毒的一些差別來看,極有可能是,它們在武漢那個地方發生了變異。這也是爲什麼我們看到武漢病毒擴散的時候有個mv1

不管如何,個人覺得,對於穿山甲,是時候整理一下我們的看法了,該不該喫?

———爲什麼要尋找中間宿主———

如果我們無法找到中間宿主,那麼這意味着潛在的風險仍然存在,說不定在某個地方還存在感染病毒的中間宿主,隨時可能來一次引爆,因此必須尋找中間宿主。

當然,爲什麼判定有中間宿主,主要是因爲病毒直接從蝙蝠到人身上,那難度太高了,畢竟相差太遠,病毒感染也爲難,且序列存在較大差異。一定有個中間宿主在發揮作用,讓整個病毒在中間宿主上繼續發生進化,直到其更容易感染人類。事實上,中間宿主是蝙蝠感染的常見歷史,SARS,MERS都是蝙蝠通過中間宿主感染了人

所以這次大家也紛紛尋找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而從目前的研究來看,穿山甲是中間宿主的可能性較大,這提示我們要對穿山甲本身加強管理,無論是走私還是藥用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