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市值排名前五的互聯網公司中,拼多多是典型的“後浪”。成立僅5年,GMV破萬億元,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成爲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用很短的時間就走完了阿里、京東花了十多年才走完的路。

很多人都罵拼多多,說它配不上如此高的市值,但是它確實在很多方面都已經超越京東,成爲僅次於阿里巴巴的電商平臺。它的出現,使得阿里、京東都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否則阿里不會將旗下的聚划算、淘搶購、天天特賣業務重新聚合,京東也不會上線“京喜”,它們的目的無非就是要打入下沉市場,遏制拼多多的快速發展。

成爲令巨頭都害怕的對手,顯然拼多多在商業競爭方面做得很成功。而且一般情況下,作爲後起之秀,基本上都會避開與巨頭的正面競爭。但是發展到千億美元規模的拼多多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僅要和巨頭正面剛,還要直戳巨頭的“命門”。

這不,最近拼多多又在電商市場上打響了一槍,將原來的B2C業務拓展到B2B業務,上線了一個叫做“多多批發”的業務,包含批發供貨和一件代發兩大服務。也就是說,以後拼多多的商家想要進貨,或者要清庫存,在拼多多上就可以實現。

說到這裏你想到了什麼?“多多批發”如此來勢洶洶,很明顯對標的是阿里旗下的1688,二者的核心業務幾乎一致。換言之,拼多多的這一槍,打的正是阿里巴巴的“命門”。可能很多人會說,阿里巴巴的“頂樑柱”是淘寶和天貓,但別忘了,1688纔是阿里這座“摩天大樓”的根基。如果連根基都被人毀了,頂樑柱怎麼可能屹立不倒?

對於拼多多來說,這一步是遲早要走的,畢竟對於一家電商平臺來說,用戶和商家同樣重要,而在GMV和體量高速增長的情況下,扶持商家勢在必行。

當然,“多多批發”想要撼動1688的江湖地位,絕非是一朝一夕能成之事。雖然現在拼多多的活躍商家有510萬,但是相比1688的3000萬商家,只能說相形見絀。想要打敗1688,還得問問這3000萬商家答不答應。

不過,阿里也不能掉以輕心,當年如果不是因爲眼裏只有京東,也不至於讓拼多多有“可乘之機”,讓其在下沉市場快速崛起。畢竟最早瞄上下沉市場這塊“大蛋糕”的是阿里,2014年推出的農村淘寶承擔的就是攻下下沉市場的重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