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團“棄用”支付寶一事甚囂塵上,成爲輿論關注的焦點。本來這事可能一兩天熱度就過去了,不曾想美團創始人王興將騰訊也拉入了“戰場”,使得原本只是美團和阿里之間的糾葛,變成了美團、阿里、騰訊三大互聯網巨頭的“戰爭”。

有人說,美團棄用支付寶是爲了給馬化騰出頭;也有人說,這不過是馬化騰做的“局”,慫恿“小弟”王興在馬雲身上輕輕的剌了一刀;還有人說,美團此舉只是想推自己的“月付”功能,而騰訊是自己的大股東,不能得罪,那就只能拿支付寶開刀了……到底是什麼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美團和阿里已經徹底決裂,美團可能徹底忘了當初是誰扶它走上了巔峯?

美團和阿里的恩怨至今持續了近十年,從最開始的“恩愛有加”到如今的勢如水火,究竟發生了什麼?

美團誕生於2011年,誕生在團購平臺野蠻生長的年代,當時國內的團購平臺超過5000家。這也就意味着,美團一出生就面臨着激烈的競爭,而媒體也將其稱爲“千團大戰”。“千團大戰”最後的贏家是誰大家都知道了,就是美團,而它之所以能成爲最後的贏家,不得不感謝馬雲。

面對激烈的競爭,要想從中脫穎而出,那就看誰更能“燒錢”。美團在多次碰壁之後,找到了阿里,表示可以出讓12%的股權和優先融資的權力。馬雲看到了美團的發展潛力,於是拿出5000萬美元投資美團。

馬雲不僅給錢,還將支付寶和淘寶的流量也開放給美團,甚至把自己的口碑網也給關了,一心扶持美團。到2014年,美團拿下了60%的市場份額,阿里則繼續完成美團的C輪融資。此時的外賣市場,除了美團之外,還有一家比較能打的公司,那就是大衆點評,它背後站着的是馬化騰。而馬雲和王興的之所以產生分歧,也是因爲大衆點評。

當時王興的想法是要將大衆點評合併,言外之意就是想要得到阿里和騰訊兩大巨頭的扶持。於是他找到馬雲和張勇,說想像滴滴合併快的那樣,合併大衆點評。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對於阿里來說,滴滴合併快的是一個失敗的案例,所以王興的提議被馬雲當場拒絕。

自此以後,美團和阿里就產生了分歧,可憐的是滴滴無形之中卻爲此背了鍋。當然,以王興的性格,自然不會唯馬雲馬首是瞻,最後在他和馬化騰的強力推動下,美團和大衆點評在2015年10月正式合併,從此美團沒有了對手。

其實這時候王興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拋棄”馬雲,“擁抱”馬化騰。阿里在美團漸漸失去了話語權,於是在2016年從美團退股,隨後又斥巨資收購餓了麼,重啓口碑網。總之,馬雲當年在滴滴喫的虧,現在又在美團身上喫了一次。

反觀騰訊,可謂是坐收漁翁之利,如今不僅是美團的大股東,還是阿里難以戰勝的對手。說到底,中國互聯網的“戰爭”,其實就是阿里和騰訊的“戰爭”,至少現在是!不過可能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當年王興爲什麼不選擇阿里,而選擇騰訊?

其實這跟兩家公司的投資風格有關,阿里的投資風格是“我要你變成我的一部分”,而騰訊的投資風格是“你要錢給錢,要流量給流量,你還可以保持獨立發展,只要給我賺錢就行”,二者的投資風格截然不同,是你你會選哪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