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已经正式宣布,将在几周后开始从德国撤军。撤军方案是:美军撤走11900人,其中一部分美军会被重新部署在其他欧洲国家。另一部分美军将返回美国本土待命。

尽管美国仍然在德国保留了24000人规模的驻军,但此次从德国撤军的行为,仍然被国际智库解读为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尽管目前还不能确定美国的下一步动作,但有一点确实是肯定的。那就是,此次撤军行动,将是美国的一次战略调整。而这种战略调整究竟对德国意味着什么,只能有待历史来检验。不过,美国的撤军也引起了人们对欧洲未来形势以及德国未来如何定位的问题的讨论,自然也包括德国是否需要美国保护的问题。

对于德国是否需要美国保护的问题,可以用“假设”来分析与解读。也就是说,假如美国从德国全面撤军(不留一人)的话,甚至于,美国从欧洲撤回北美老巢,不再过问欧洲事务了,德国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局面呢?

德国目前是欧洲的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实际领导者之一。如果美国人“世外桃源”了!那么,德国就必须与法国(英国走了,三巨头只剩其二)一起承担起欧洲的领导责任。那么,在欧洲的地缘政治中,也就会形成欧洲与俄罗斯的“共存”局面。

从历史来说,尽管俄罗斯一直视自己为欧洲国家,但在欧洲的主流声音中,绝大多数欧洲国家“不认为”俄罗斯能够融入欧洲。而事实上,俄罗斯也不可能只以欧洲国家来“定位”自己。那么,也就极有可能会形成欧盟国家与俄罗斯不得不“共存而又竞争”的局面。不得不“共存”,那是因为俄罗斯在地理坐标上与欧洲是一个“整体”,在经济上也有互补(主要是能源)。而“竞争”自然是“影响力”的竞争,其中包含不同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意即“地缘政治”。

举凡有地缘政治的博弈,军力自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在俄罗斯与欧洲的军力对比中,即便是包括英国在内,欧洲也要弱于俄罗斯。在英国“转身”离开后,俄罗斯的军力更是处于“碾压”式的存在。“影响力”的天平自然向俄罗斯倾斜。而作为曾经的世界性军事强国,曾经的欧洲“老大”,现在的欧洲第一大经济体的德国,自然不会心甘情愿的让欧洲被俄罗斯左右。然而,自己以及欧洲的军力却又无法与俄罗斯抗衡,那么,这种“尴尬”也难免会使一直内心“高傲”的德意志人“心有不甘”。

有人可能会说,德国能够长期接受美国的领导,那为什么又不能与俄罗斯“合作”呢?有三点原因,也可以说是本质区别。一是美国是个“外来户”,而俄罗斯却是个“搬不走”的永远“存在”。即便是在欧洲,它们同样有“远交近攻”的定式思维。二是美国与德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有着“历史渊源”。美国的建国者是欧洲裔。即便是现在的美国,其德裔比例依然很高。所以,它们的文化底蕴是“相通”的。反观与俄罗斯的关系,尽管德国与俄罗斯在历史上有过合作,但那都是短期的,且纯属利益的“结合”。而在价值观及行为方式上,显然又是格格不入的。三是近现代以来,德国一直都是个世界性的重量级军事强国,也是一战和二战的始作俑者。尽管在二战中被英,美,苏等同盟国阵营所联合“击败”,但德国人的内心其实是“不服”的。或者说,它的那份“高傲”依然埋藏在心中。所以,德国是不可能心甘情愿的充当俄罗斯“小弟”的。

根据今年1月底出炉的美国2020年GFP数据,在全球军力综合排名中,德国仅列在第19位。德国总兵力位212650人,规模上仅列世界第28名。德国拥有各种飞机712架,数量排名世界第17位。陆军方面,德国拥有坦克245辆,装甲车4583辆,自行火炮108辆,火箭炮38门。以上这些武器数量无一进入世界前20名。在海军方面,德国没有航母,没有驱逐舰,仅有护卫舰9艘,潜艇6艘,扫雷艇12艘。

显而易见,德国的军队规模,武器数量不能与俄罗斯“相提并论”。这还不算,由于多年来在北约中“混水摸鱼”,不需要为自己的安全担心,不仅国防投入少,而且日常训练也是得过且过,导致一些武器维护上“怠慢”,战力也自然不可能强。《英国防务杂志》网站在今年2月初曾报道说,德军的主要装备妥善率已经低到令人震惊的程度。在2019年11月份的“评估”中,德军53架“虎”式直升机中仅有8架能够正常使用。99架NH-90直升机中只有12架能够确保安全使用;128架台风战斗机只有39架,93架狂风战斗机中仅有26架可以承担作战任务。而美国《大众机械师》早在2017年12月就报道说,德国的护卫舰中只有5艘可以执行任务,而6艘潜艇则全部不能“执行作战任务”。这样的德军显然已经不是人们头脑中“留存”的德军形象了。

试想,以目前的德军规模,状况及战斗力,假如美国回归北美“老巢”的话,德国又如何领导欧盟博弈地缘政治呢?这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令德国“尴尬”的问题。之所以尴尬,就在于不仅在欧洲安全问题上与俄罗斯的“不均衡”,即便是在欧盟内部,一个没有“牙齿”的德国也很难“服众”,从而在政治及安全领域,德国无法与法国竞争。

从平时的评论中可以看出,每当提到德国,很多人便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一战和二战时期的德国,甚至仍然将德国视为一个军事强国。其实,此一时彼一时,今日的德国早已不是75年的德国,卸下盔甲的德国只留下了“余威”。那么,何以会如此呢?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二战的历史渊源导致德国的军力被限制。二是安全问题上被北约及美国的长期“包办”,已经使德国潜移默化中产生了依赖心理。三是对历史的反思使德国的价值观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专注于经济已经成为很多德国人的“共识”。在这一点上,德国与日本有着明显的区别。日本也是二战的战败国,军力发展也曾受到美国的限制。然而,日本人却在挖空心思的“变相”发展军力。所以,即便是被限制,日本现在的军力也是世界前几名的水平。而德国,即便是增加军费开支,他们也是“不情不愿”。

特朗普上台后,曾要求德国将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2%。然而,德国却并不愿意这样做。德国目前的军费开支只有GDP的1.3%,尽管美国一再逼迫,但默克尔却一口咬定必须要到2024年时才能达到2%。也正因为此,特朗普对德国及默克尔也是进行了多次“抨击”。尽管美国从德国撤军属于战略调整,但也不能说与德国在增加军费上的磨磨蹭蹭无关。特朗普显然有借此“敲定”德国的用意。

也有观点认为,如果美国从德国完全撤军后,以德国的工业基础,科技实力以及欧洲第一大经济体的财力,要不了多久,德国又会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军事强国,还需要“担心”安全问题吗?岂不知,在军工科技发达的现实环境下,“不进则意味着退”。而单从军力上来说,德国已经被拉下的太远,显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依据现在“行情”,没有个十年八年,德国不可能建立一个包括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在内的可以排在世界前几名的军事体系。所以,在这个时间段里,德国将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而在这段时期里,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