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道路工程領域著名學者、哈工大“八百壯士”之一王哲人逝世)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哈爾濱工業大學方面獲悉:我國道路工程領域著名學者,無黨派人士,哈爾濱工業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哲人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8月1日9時5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5歲。王哲人 微信公衆號@HIT交通成和 資料圖

王哲人 微信公衆號@HIT交通成和 資料圖

公開資料介紹,王哲人,漢族,1935年2月生於上海市。1951年進入清華大學土木系學習,1954年因院系調整進入同濟大學道路與橋樑系學習,是共和國培養的第一代道橋專業本科生和四年制副博士研究生。1958年爲響應國家號召,同導師蔡乃森教授北上來到哈爾濱工業大學參與創立道路工程專業。

王哲人歷任哈工大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是交通學院首位博士生導師。他曾任道路教研室主任、道路與交通工程系主任、道路工程研究所所長,黑龍江省政協委員、校學位委員會委員兼交通學院分委會主任、中國公路學會理事、教育部高等學校路橋交通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常委、天津市公路局技術委員會顧問、大連理工大學兼職教授、教育部道路與交通工程重點實驗室(同濟大學)學術委員。

哈工大方面介紹:王哲人教授是哈工大“八百壯士”的典型。他堅守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初心,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聽從黨和人民召喚,紮根東北六十二載,秉持愛國奉獻的光榮傳統,團結帶領幾代師生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與創新嘔心瀝血、堅守拼搏,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都爲學科、學院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王哲人作爲我國道路工程領域的著名學者,善於發現、引領科研與技術的新方向、新路徑、新方法,先後開創了石灰穩定土理論與技術、路面結構組合設計理論、瀝青路面黏彈理論、路網管理養護與決策、道路材料結構工藝一體化等多個學科研究方向,對學院注重理論結合實際、善於學科交叉、重視團隊攻關等科研風格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

王哲人於20世紀50年代起着眼公路晴雨通車的關鍵技術開始科研攻關,60年代創造性地應用石灰土防治公路與城市道路的翻漿與凍害,突破了美國、蘇聯技術規範的限制,並在70年代成功地應用於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道面工程,1979年分獲省科學大會三等獎和中國民航總局優秀設計獎。20世紀80年代,主要從事高速公路路面結構的研究,所提出的鬆弛理論分析與計算方法首次闡明瞭長江流域瀝青路面結構溫度收縮裂縫機理,1990年獲國家教委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從荷載-結構-水溫環境相互作用原理出發所設計的多孔板體路面墊層結構,1992年獲交通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按系統工程原理建立的天津市城市道路路面管理系統,1993年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netease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陶瑩_NB579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