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有力量的,因为科学知识,我们登上了月球,准备踏上火星。因为知识,很多国家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因为知识,一夫一妻成了大多数国家的伦理选择。

百姓日用而不知,但脑子其实已经在知识的框架里走。特别是现代人到了国外,就会感受到文化的冲击,因为进入到了另外一个知识框架里,思想观念的冲突很大。美国人有钱就花,真的不害怕未来生病吗?法国人每个礼拜工作那么少的时间,能赚到那么多钱吗?阿拉伯妇女不用工作,他们的丈夫为什么不抱怨呢?

但是这一切都不是既定的,历史上,法国的工人也得996。美国人也喜欢资本积累。阿拉伯妇女在农牧时代也必须干活。

这些观念,笼统地说,来自于传统,而传统来自于当时的知识分子的塑造。

知识分子,即以知识研究、学习和传播为主业,参与公共话题讨论的人,这里的知识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既包括客观事实,也包括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讨论的方式,从公开演说到私人著述,接受采访等等。

从职业上来讲,知识分子包括学者、科学家、媒体人、公共评论家、教师以及无固定职业者,当然也包括传道者。比如说记者报道当下发生的事实,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上的事实,哲学家研究历史上的真理和观念,科学家发现社会和自然中的规律。

他们著书立说,创教立会,立法制规,移风易俗,靠着精神影响力、政治领导力和法律强制力,以及军队的暴力,得以改变一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比如基督教士征服了欧洲,阿拉伯人征服了西亚北非和中亚,儒教传播到日朝越以及东南亚。现代社会,西方的科学、民主、法治观念,也传播到了全世界,缔造了现代世界的基本模样。

事实是有力量的,特别是在公共讨论中,事实就是唯一的准绳,而事实的力量来自于观念,没有观念的诠释和规定,事实就是死的。比如说死刑,枪毙某个人从因果上来说是可以疏通的,以牙还牙,欠债还钱,以命偿命,但是从价值观来说,却不一定合理,这背后涉及到正义的观念。有几何正义,也有数学正义,因果关系的理解就是数学正义,而几何正义强调给予人恰如其分的惩罚,即使杀了人,也要考虑到这个人的动机,历史和精神状态,而不一定非得一命偿之。

那么在当今时代,知识分子还有力量吗?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观念多到你根本没来得及理解就过时了。这也是一个偶像时代,说的方式也许比内容更重要。当然,这更是一个真假难辨的时代,观点还没想好,事实就已经反转。

这个时代最可怕的是,太多人掌握了写作和表达的能力、权利和平台,只要在社交媒体发一段140字的文字,写一篇推送文,你就成了一个意见表达者,如果正好赢得了很多人的喜欢,你就成了知识分子,因为你有了社会影响力。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所想的是对的,不需要倾听。

思想还没有变成行动,就已经自废武功。更可怕的是,这个年头,思想已经没有足够的魅力,并不是没有新的思想家,新的观念,而是知识太多,信息太多,人们已经无法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思想,无法用理性思维去反思批判这么多事实,迷失在信息河流中,容易被一些蛊惑人心的人所蒙蔽,直接相信的、盲信的越来越多。

社交媒体,更是导致小圈子化、封闭化,一群人在里面互相欺骗、烘托,就能够了解世界大势和历史秘密。

曾经的知识分子之所以能够改变世界,在于他的言谈举止被重视,被理解,被接纳,而在众声喧哗时代,理解依然是存在的,接纳也是存在的,只是在转化成行动的路上,已经被别的人带跑了。大家都缺乏更多的生活经验,容易被修辞学家的华丽辞藻所迷惑。集体行动依然存在,只是没有所知识人的引领,而成了一盘散沙。

很多人更是觉得,思想到行动是可怕的转化,因为行动除了思想,还需要经验,偶然性,传统,它是一个非理性的过程,是一种艺术而非实验。思想家的思想往往单纯到危险,而现实复杂到无法用数学公理来概括。大家都变成了经验主义者,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思想被撂到了一边。

也许当代知识分子所能做的就是沉默,等到公众发现既然没有思想的时候,自然会去找他们。但前提是,就怕有些知识分子耐不住寂寞,媚俗地投机,名利双收之后,不管思想的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