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房地產的三級市場,一級是土地,在政府手裏,二級是房子,在房地產商手裏,三級是二手房,在廣大的業主手裏。

政府,房地產商都是強勢方,家大業大,我們只有跟風順勢的命。但是三級市場是屬於廣大勞動人民羣衆的。目前中國的房屋存量價值達到了300多萬億(某些研究機構的估值),也就意味着二手房市場的體量也有280萬億。

相比之下,每年新增的一手房價值總量,也不過才10多萬億(2018年15萬億,2019年16萬億)而已。相比較於二手房的體量,不過是5%而已。難怪中介貝殼公司,一年的二手房交易額能夠達到1.3萬億元,而一手房不過7千億而已,不過一半多一點點。

新房不過是水花,二手房纔是大海。要制服房地產這個大泡沫,只能是抓住那個泡沫中最大的花紋:二手房。

二手玫瑰也可以很香

中國的二手房呈現出什麼樣的狀態?一言以概之:結構性矛盾。結果呢?動不起來。死了 。

一方面是大城市蹭蹭往上漲的房價,以及越來越少的房子,一方面是中西部廣大中小城鎮的空置老舊的小區,以及廣大農村地區空置蒙灰的宅基地。按照任澤平的劃分,2018年,農村房產價值達到了21.6萬億元,佔總價值的7%不到,平均每平米不過900元而已。意思就是,農村大量的空置房面積,其實沒什麼價值,農民人均住宅達到48平米,比城裏人高10平米,但是房屋資產還不過是城裏人的十二分之一不到。

農村的房屋價值被大大地低估了。爲什麼被低估,因爲流動不起來。不能交易,就滅有市場價格,只有補貼價格,而補貼價格,是遠遠背離了市場的價格的。農村並不存在二手房市場,如果存在的話,很多城裏人可能就不是到北上廣去買房,而是到鄉下去賣點房子和地,體會一下農村的生活。

農村的房價會漲起來,一線城市的房價會降下去,如此,豈不美哉,農民腰包鼓了,一線城市的白領們,工作也有了盼頭。

新農村

另外一方面,中國所有的房屋價值裏面,東部地區就佔了63%,而廣東、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山東6個沿海發達省份就佔了50%,其他廣大的中西部地區,住房面積雖然是以上6個省份的10倍以上,房屋價值卻不過一般般而已。

而其中四個一線城市的住房價值就達到了25%,但是他的面積不過佔比4.1%。

也就是說,廣大的中小城鎮,包括二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價值也都被大大地壓縮了。結果就是,千軍萬馬寄居在一線城市的隔斷房裏,螞蟻窩裏,價格還得兩千元每個月,而放着自己老家裏的三室一廳帶花園的大宅子以1000元每月的價格租給別人。

爲什麼?因爲就業。大城市集合了太多的經濟資源,央企,跨國企業,互聯網巨頭,因爲資源,各種985,211,雙一流,最好的學校,老師,醫院,養老院,最好的治安,市容市貌……

廣大的珠三角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以及武漢-長沙-南昌平原地區,其實地理條件非常好,離港口近,離河流近,高鐵機場高速公路也都四通八達,完全可以發展都市羣,實現資源的均衡發展,結果呢?非得背井離鄉去北漂、去滬漂,而沒法待在家裏上下班。這也攤平了他們的房產價值,向一線城市集聚成一個個浪頭,也就有了10萬每平的深圳,8萬每平的上海北京,以及6萬每平的廣州。

怎樣才能讓這些二三線中小城鎮的房子流動起來呢?很簡單,一線城市的房子爲什麼流動性那麼強,因爲不斷地有人來,有需求。二三線城市需要吸引人口,吸引就業,需要讓年輕人留下來,這樣二手房才能夠流動起來,有了需求,物盡其用,萬家燈火。

房子一旦流動起來,價值就會上去,而這些上升的價值並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從一線城市吸引過去的。以前中國的房價,是輪動式的上漲,一線城市漲完,周邊的二線城市漲,二線城市漲,周邊的三線城市也漲,爲什麼?因爲擠壓,大量的人口被擠壓到周邊來買房,金錢像波浪一樣一波波席捲過來。現在反過來了,不是被擠壓,而是被分流,二三線崛起的岩石,遲滯了一線城市的海嘯,到最後,海嘯降下去了,一線城市房價降了,二線城市房價升了,一二三現場城市都有人了。

小城鎮也可以很漂亮

新房一騎絕塵,那是它沒有看到二手房的力量。二手房一旦流動起來,那麼一手房就沒辦法興風作浪,老老實實地低下頭來,接受人民的垂簾吧。別小瞧二手的東西,二手的玫瑰也可以很香哦。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二手房能否流動起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