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三集,作为一部纪录片,《我是XX生》(强烈建议这俩字读「某某」而不是「叉叉」),还挺不错的。有一定深度,比如这段对文体生的介绍,简洁有力:

「有些学科,高考需要经历两次。每年寒冬,艺体生们各自身怀绝技,迎接人生大考。这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高考之前数年,专业就已经选好了。几分天赋,十分汗水。大学对于他们来说,是专业上的肯定,亦是新的征程。」

内容真实。这是一部第三方立场的纪录片,而不是学校的招生宣传片,它真实地展现了每个专业的学习内容和一切学习中、学习后会遇到的阻力,而不是盲目地夸赞、吹捧升学率、就业率。

态度诚恳。没有「后浪」,都是普普通通的做题家或者小镇青年,面对自己的专业,有困惑,有汗水,有眼泪,也有梦想——不丧不鸡汤,有点儿难得。

一言以蔽之,揭开陌生专业的面纱,客观呈现生活的正反两面,让观众看完后能够放下偏见、成见,一个自出品的片子做成这样,还算可以啦~

比如,京剧。

很多人都知道梅兰芳,知道压轴,却不知道压轴其实是倒数第二个上场,更不知道很多观众会选择在看完梅兰芳之后就离场,留给「大轴」——最后一个上场的演员——空空的观众席。

当那个学京剧表演的同学笑着说出这话的时候,忽然感觉有点难过。

做不到顶尖,就只能默默无闻。可不说旁人,就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哪个不是心高气傲想做主角儿呢?主角儿得到的欢呼、掌声背后,又有多少压力、多少付出呢?

还是京剧,人们只说舞台上的演员们妆容精致,可是背后不仅有勾脸,还有勒头、贴片子、梳大,身上的蟒袍跟棉被似的。

不仅如此,还有作为一个演员对舞台表演的打磨。

长久以来陌生人对京剧的定位是「程式化表演」,可事实不是这样,京剧演员需要细心地琢磨每一个角色的内心,比如她演《霸王别姬》里的虞姬,就要找到那种身体轻盈但心情沉重的感觉。自己找不到,就要去请教耄耋之年的老前辈——梅派青衣王志怡。

前前后后,从联系到接待,再到学习,很不容易。

其实,每个专业要想做好,都不容易。

那么,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就是高考生的重中之重。

选专业,首先要分辨专业。

截至7月21日,我们所知道的学校专业共有1679个。

有些专业还好一点,像「汉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就算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语文英语总算学过;可「计算机」「食品科学工程」「生理学」这一类的专业之后又是干嘛的呢?

计算机都普及这么多年了,学这个的同学还总能被灵魂三连:

学计算机能修电脑吗?之后当程序员是一定穿格子衬衫吗?中关村地铁站是真的吗?

还有相关专业开学之后的课程设置又是什么样的呢?需不需要学高数线代微积分?会不会出现一个高高的树上挂了一个瘦弱的我?

就连在背景音里声情并茂朗诵的何老师都说:

「大学,终于不用再为背诵全文而苦恼。」

嗯?是吗?真的吗?何老师你确定吗?你忘了自己学阿拉伯语的痛苦了吗?学语言的人们偷偷流下了眼泪并被开除了大学学籍QAQ

这部片子有一些专业的干货,讲得还比较有趣,所以一定程度上能够破除观众的无知——不仅是选专业的人,还有那些不需要选专业的七大姑八大姨,别听到「伦理学」就想到男欢女爱苟苟且且那些家长里短,听到摄影就想到影楼婚纱,听到食品工程就想到转基因——

很可能就是个剥龙虾的嘛!(不是!

如何更全面地了解高校的专业呢?

第一个就是来知乎,找到「大学专业选择」的话题,下面有无数的人介绍自己的专业——虽然无法确定你报的学校的专业是否课程一致,但大差不差。

大学专业选择www.zhihu.com

第二个就是去B站,起码把《我是XX生》看完。——起码你得先知道自己对哪方面感兴趣,不是吗?然后去搜相关的专业,B站有很多up主做了很多专业介绍的视频,比如我自己:

了解专业之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呢?

对于学生来说,「一门专业,是认识世界的一个维度。」这句话反过来也成立,你如何认识世界,也基本可以算作你选择专业的参考。

比如预告片里的国学专业同学,喜欢读古书,于是享受这个专业,并且骄傲地说「(我们)是图书馆每一年借阅量最多的」。

有这么几个小的建议:

喜欢动手的人,不要学语言文学类,因为需要读超多书;背负着养家糊口重任的人,选计算机之类的,毕竟码农的需求真的很大;敏感脆弱发散思维能力强的,试试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虽然听上去文艺,却是一板一眼认认真真考证的,不是会背诗就行!!!——一个古代文学博士的怒吼QAQ

这两天刚好高考出分,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够看到自己满意的分数、填报喜欢的学校和专业,也希望你们未来的三年、四年、五年,都能够开心、快乐,绩点满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