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三集,作爲一部紀錄片,《我是XX生》(強烈建議這倆字讀「某某」而不是「叉叉」),還挺不錯的。有一定深度,比如這段對文體生的介紹,簡潔有力:

「有些學科,高考需要經歷兩次。每年寒冬,藝體生們各自身懷絕技,迎接人生大考。這是一條完全不同的路,高考之前數年,專業就已經選好了。幾分天賦,十分汗水。大學對於他們來說,是專業上的肯定,亦是新的征程。」

內容真實。這是一部第三方立場的紀錄片,而不是學校的招生宣傳片,它真實地展現了每個專業的學習內容和一切學習中、學習後會遇到的阻力,而不是盲目地誇讚、吹捧升學率、就業率。

態度誠懇。沒有「後浪」,都是普普通通的做題家或者小鎮青年,面對自己的專業,有困惑,有汗水,有眼淚,也有夢想——不喪不雞湯,有點兒難得。

一言以蔽之,揭開陌生專業的面紗,客觀呈現生活的正反兩面,讓觀衆看完後能夠放下偏見、成見,一個自出品的片子做成這樣,還算可以啦~

比如,京劇。

很多人都知道梅蘭芳,知道壓軸,卻不知道壓軸其實是倒數第二個上場,更不知道很多觀衆會選擇在看完梅蘭芳之後就離場,留給「大軸」——最後一個上場的演員——空空的觀衆席。

當那個學京劇表演的同學笑着說出這話的時候,忽然感覺有點難過。

做不到頂尖,就只能默默無聞。可不說旁人,就十七八歲的年輕人,哪個不是心高氣傲想做主角兒呢?主角兒得到的歡呼、掌聲背後,又有多少壓力、多少付出呢?

還是京劇,人們只說舞臺上的演員們妝容精緻,可是背後不僅有勾臉,還有勒頭、貼片子、梳大,身上的蟒袍跟棉被似的。

不僅如此,還有作爲一個演員對舞臺表演的打磨。

長久以來陌生人對京劇的定位是「程式化表演」,可事實不是這樣,京劇演員需要細心地琢磨每一個角色的內心,比如她演《霸王別姬》裏的虞姬,就要找到那種身體輕盈但心情沉重的感覺。自己找不到,就要去請教耄耋之年的老前輩——梅派青衣王志怡。

前前後後,從聯繫到接待,再到學習,很不容易。

其實,每個專業要想做好,都不容易。

那麼,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就是高考生的重中之重。

選專業,首先要分辨專業。

截至7月21日,我們所知道的學校專業共有1679個。

有些專業還好一點,像「漢語言文學」「英語語言文學」,就算沒喫過豬肉也見過豬跑,語文英語總算學過;可「計算機」「食品科學工程」「生理學」這一類的專業之後又是幹嘛的呢?

計算機都普及這麼多年了,學這個的同學還總能被靈魂三連:

學計算機能修電腦嗎?之後當程序員是一定穿格子襯衫嗎?中關村地鐵站是真的嗎?

還有相關專業開學之後的課程設置又是什麼樣的呢?需不需要學高數線代微積分?會不會出現一個高高的樹上掛了一個瘦弱的我?

就連在背景音裏聲情並茂朗誦的何老師都說:

「大學,終於不用再爲背誦全文而苦惱。」

嗯?是嗎?真的嗎?何老師你確定嗎?你忘了自己學阿拉伯語的痛苦了嗎?學語言的人們偷偷流下了眼淚並被開除了大學學籍QAQ

這部片子有一些專業的乾貨,講得還比較有趣,所以一定程度上能夠破除觀衆的無知——不僅是選專業的人,還有那些不需要選專業的七大姑八大姨,別聽到「倫理學」就想到男歡女愛苟苟且且那些家長裏短,聽到攝影就想到影樓婚紗,聽到食品工程就想到轉基因——

很可能就是個剝龍蝦的嘛!(不是!

如何更全面地瞭解高校的專業呢?

第一個就是來知乎,找到「大學專業選擇」的話題,下面有無數的人介紹自己的專業——雖然無法確定你報的學校的專業是否課程一致,但大差不差。

大學專業選擇www.zhihu.com

第二個就是去B站,起碼把《我是XX生》看完。——起碼你得先知道自己對哪方面感興趣,不是嗎?然後去搜相關的專業,B站有很多up主做了很多專業介紹的視頻,比如我自己:

瞭解專業之後,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呢?

對於學生來說,「一門專業,是認識世界的一個維度。」這句話反過來也成立,你如何認識世界,也基本可以算作你選擇專業的參考。

比如預告片裏的國學專業同學,喜歡讀古書,於是享受這個專業,並且驕傲地說「(我們)是圖書館每一年借閱量最多的」。

有這麼幾個小的建議:

喜歡動手的人,不要學語言文學類,因爲需要讀超多書;揹負着養家餬口重任的人,選計算機之類的,畢竟碼農的需求真的很大;敏感脆弱發散思維能力強的,試試現當代文學,古代文學雖然聽上去文藝,卻是一板一眼認認真真考證的,不是會背詩就行!!!——一個古代文學博士的怒吼QAQ

這兩天剛好高考出分,希望每一位考生都能夠看到自己滿意的分數、填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也希望你們未來的三年、四年、五年,都能夠開心、快樂,績點滿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