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功垂千古?抑或是遗臭万年?隋炀帝杨广大刀阔斧下的真面目

文/唐晋

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

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袭、洗稿等嫌疑,请将线索发送至后台,我们会严肃处理!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前言:持中肯态度的说,隋炀帝杨广绝非庸主劣君。相反,从治国方略的宏观层面上评判,他具有超越时代局限的远大视野,并富有极强的政治革新能力,隋朝的兴盛在隋炀帝杨广的身上是有一定程度的可能得到兴盛的。但问题是,越是能力出众者,对于世事的掌控力度要求越高,他们往往要求世事的发展轨迹要按照自己的心意、意志去运行。就像是隋炀帝杨广一般,将整个国朝的气运全部归拢于一身,致使身败国亡。

(隋炀帝杨广画像)

一、夺嫡登基,权欲膨胀

如要印证隋炀帝杨广的帝王格局,势必不能绕开“京杭大运河”与“东征高句丽”两大历史性的政治举措。

隋炀帝杨广可谓从开局就抓了一手好牌,其父隋文帝杨坚在世的时候,杨广受封于晋王(实权封王),且极受杨坚与独孤伽罗(隋文帝皇后)的宠爱。并且在隋王朝的统一过程中,年齿渐长的晋王杨广也立下了赫赫战功,从而进一步地获得了帝、后的喜爱。而当时的隋王朝在隋文帝杨坚的领衔下,逐渐云蒸霞蔚、繁荣昌盛。

按礼制传嗣作为衡量标准,晋王杨广是无缘于皇位之传承的,因为在他的前一序列还有长兄太子杨勇的存在。可晋王杨广不甘心啊,他十三岁的时候就被父亲册封为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后被加封为左武卫大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如此权势已然逾越了亲王本该有的厚封爵禄,从而也促使晋王杨广产生了一点点的非分之想。

(隋炀帝杨广年轻时期,手握大权)

为何吾不能问鼎帝位?

内心萌生的野望,使得晋王杨广随即对太子杨勇展开打击,在不断地进献谗言与阴谋陷害的过程中,太子杨勇不出意料地落败。原本的晋王杨广顺势一跃,成为了大隋朝的皇储,下一任君王的首选。但世事曲折的是,太子杨勇的落败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坐实晋王杨广的皇储之位,在隋文帝杨坚晚年,病发途中意外发现杨广调戏自己的妃子,怒极之下想废黜其位,结果反被夺权。

隋文帝杨坚,崩殂!

二、举国之力,开通运河

紧接着就是晋王杨广成为新帝即位,顺便以隋文帝杨坚的名义将长兄杨勇处死。消除了这两个最大的威胁之后,隋炀帝杨广并未真正地安心放松下来,因为现如今的处境使得他更加地焦灼难安。

(隋文帝杨坚)

因为按照礼制传嗣的序列,隋炀帝杨广没有继位的法统;因为密谋阴害长兄杨勇,帝王名誉上更是雪上加霜;因为被传闻暗害父亲杨坚,杨广的地位来源更是岌岌可危。

面临如此处境,便不难理解隋炀帝杨广好大喜功的诉求从何而来了。他亟需在帝位上作出功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与法统,向天下人证明我杨广是有这个资格来继任帝位的!而开凿京杭大运河便是隋炀帝杨广向世人印证自身功绩的第一步举措。

大运河的开拓主要包括:“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四部分。“通济渠”是大运河首期建设工程,主要连接黄河与淮河;“邗沟”是指淮扬运河,主要是中国大运河与古淮河、长江的交点;永济渠是调运当时黄河以北、太行以东河北道粮食的主要渠道,是转输南北粮秣的重要漕运点;江南运河是京杭运河的南段,将江南地区错综复杂的水网联系贯通,是运输最为繁盛的航道。

(隋唐大运河)

仅仅历时六年,隋炀帝杨广便将开拓疏浚大运河这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性举措完结。时间紧迫程度不说,而每一次的进行运河建设,隋炀帝杨广便大肆的征召民夫民工,随便一下就是百万人工投入工程建设,可谓是行举国之力进行开拓疏浚运河。

问题是,事情是这么个事情,但道理不是这么个道理。

开通大运河是隋炀帝杨广甫一即位便开始的政治举措,历时六年竣工完结,在此过程中还不是简简单单地只进行大运河的开通,还有营建东都洛阳、修建帝王行宫等诸多建设工程,以及为隋炀帝杨广南巡江南地区建造数以万艘船舰。

是不是像极了秦始皇嬴政在位期间的修筑长城、构筑骊山墓、阿房宫,无休止地征发徭役使得国朝的积蓄的民生力量耗竭一空。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的宵衣旰食、节衣缩食的积累,被隋炀帝杨广这么一搞,历史的车轮瞬间倒退了十数年。

(隋炀帝杨广巡行南北)

但这还不算完,修筑大运河只不过是在经济上的基础建设,远远没有达到隋炀帝杨广的预期效果,而封建帝王获得至高荣誉的最优途径便是对外作战,在赫赫的战功之下彪炳史册,不仅可以做到流芳百世,也是凝聚天下人心、树立帝王权威的机会。隋炀帝杨广正是看重了这一点,加之东方的高句丽迅速崛起成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二者齐头并进,使得隋炀帝杨广下定决心——出兵!

三、透支国力,身败名裂

如果说征伐徭役、修通运河宫殿仅是让隋朝的国力透支,那么攻伐高句丽的军事行为,无疑让本就不堪重负的隋王朝走向灭亡的深渊。

任何一次的军事战役行为,都是政治的延伸,而敌对双方之间相抗衡的是军事实力,实际上却反映着双方国力(经济实力)的比对。隋炀帝杨广毫无节制地靡费国家用度,本就没有余力东征高句丽,强行促成此项军事计划的推行,无疑是在透支隋王朝的民力(生命力)。更何况,这场远征战役从大业七年(公元612年)一直延续到大业十一年(公元615年),最终以失败告终。

(四次东征高句丽)

百万大军挥师东征却无功而返,征召的两百余万民夫还要负责百万大军的粮秣后勤供给,这简直是每分钟每秒钟都在靡费银两财帛,加之兵源大量投入战场,使得农田荒芜、百姓之家生计难以维持,国家的财政、民力分分秒秒的都在消耗,却从未有一刻钟得到过喘息,难怪致使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在各地蜂拥叛乱、揭竿而起。

按照您这么玩,大家都得被你玩废了!

自诩一代雄主的隋炀帝杨广在无度的挥霍中一步步走向败亡深渊,对于各地反叛的农民起义军却置之不理,依旧视若无睹地巡视长城、巡行江南,最终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身首异处,大隋王朝在他的手中二世而亡。

隋炀帝杨广其实是具有帝王之才能的,却不具备君主之德行。

因而身具才能,能够以开拓性的视野完成修筑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性举措;因而身具才能,能够重视高句丽政权的崛起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因而身具才能,能够在他的手中完成创造性的政治举措(殿省制的完善)。但也因为对于自身才能的依赖性,使得隋炀帝杨广漠视黎民百姓的正当诉求,忽视了天下人的正当利益。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隋炀帝杨广过度地推崇帝王的独尊地位,却忽视了朝堂上下、草野之间官员百姓对其人的态度。这便是无君主之德行,致使其人败亡的根源所在。以至于在青史之上至今存留着隋炀帝杨广是个暴君的定义,因为他以一人之私欲去涵盖了全天下人的正当欲求,那些仅仅渴望得到安定生活的百姓却被迫成为了隋炀帝杨广理想下的蝼蚁,使得本该有活路的百姓进退两难,索性走上了起义的道路。

(隋炀帝杨广穷途末路)

对此,隋炀帝杨广仍旧不思悔改,此时的他依然沉浸在自己空想的国度当中,一己私欲蒙蔽住了他的双眼,使得隋炀帝杨广在面对天下蜂拥的农民起义军的状况之下,竟然手足无措、不知定乱。因为此刻的他距离黎民百姓已经越来越远了,自始至终在他的心目中,天下人只不过是实现理想的附从,而现如今“附从”不再追随于他,隋炀帝杨广的黄粱一梦自此破碎。

一代能主,却因德行浅薄,陨落惨死。终究是可叹而不可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