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託弟的棲息地,一個文學愛好者的園地

歲月真是一把殺豬刀,這麼快就失去了年少輕狂,失去了孤注一擲的勁頭。

想起自己還是個孩子時,多好的時光啊。有飛蛾赴火的資本,有挑戰結果、改變命運的傻癡,更有的是不切實際的宏圖壯志。不像現在,年少的衝動皆已蕩然無存,躡手躡腳和小心翼翼成了日常陪伴。

失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你有多少次,給多少人,曾說:“後會有期。”

當時因爲以爲來日方長,故而以爲後會總有期。有一天,才猛省曾陪伴你走過一段或長或短路途的人,一經揮手告別,便再也沒有出現在你繼續前行道路上時,這時方承認,所謂“後會有期”,原是自欺且欺人罷了。

人生有很多無奈。

尤其當那些出現在你生命中、讓你以爲理所當然人和事,開始了不可逆轉地漸行漸遠,而你再也不能像曾經那樣執拗地抓住不放時,纔會懂得:成長,其實是很殘酷的。

譬如每次離家前,轉身,闖入眼簾中父母翹首遠望的身影,漸漸地,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始知,成長給我們饋贈的同時,從來沒有忘記順手拿走一些。

時間可以治癒痛楚的傷,同樣,時間也可以治癒遺忘,讓人健全地遺忘一切。

在生活的滄海中沉浮,唯因愛,讓我們有了在任何時候都留戀的溫度。

愛,尤其是親人之間的愛,可以抵禦時光對我們的侵襲,讓我們不懼時光,活出溫潤和慈悲,過得幸福且有意義。多好的日子,與自己無關,便視而不見。同樣,多美的時光,沒有相親相愛的人,花開花落也是寥落走過。

人與人之間感情的深與淺,並不在於血緣的濃與淡,而在於聯絡的緊與松。多好的感情,聯繫太少,很小的變化堆積起來,就足以讓一段關係面目全非。

每個人都是一部鴻篇鉅著,然而,當我不懂你的故事,你也不懂我的故事,兩部鴻篇鉅著加起來,厚度也是零。

有時會變得感性,將生命中某些看似偶然的相遇當作上帝對自己的眷顧。現在,更是越來越相信緣分一說。是啊,茫茫人海當中,相遇已是不易,還要朝夕相處不知多少年,難到這個人不該是命運的賞賜嗎?

從小就發現自己不是個複雜的人,一定程度上,是一個頭腦簡單的人,只因爲長大了,不得不直面複雜的人生了,所以,纔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複雜。但究竟是個善感的人,至今都沒有學會不動聲色。

隨着年齡的增加,接人待物保持應有警惕的同時,多了幾份寬容與體諒。也是因爲年齡的增加,會將生活中動容的瞬間記述下來。

很早就體味過對着日記緬懷往事時,那種淡淡的笑看愛恨情仇的坦然,可以讓人站在整個生命的高度,看待生活瑣事,釋然很多,所以,更加一路走來一路封存,只爲給未來的自己多幾個緬懷的機會。

生活是最大的聖經。

粗糙、僵硬的表面下縱有諸多不如意,但還是有很多開心的事,多朝有光的地方看看,日子就亮堂了。這時,哪怕有枯榮,哪怕有沉浮,生活也是柔軟且靈動的。

哪怕再平凡不過的人生,只要有陽光灑落,就能演繹出生命的厚重和滋味;只要光陰浩蕩而來,浮生便不如夢。

( 本文系作者原創,歡迎轉載或選用 )

作者簡介

王託弟,筆名潘小笛、牧笛,80後,甘肅秦安人,現居北京,從事法律工作,業餘愛好寫作,現爲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已出版散文集《回不去的故鄉》、《黃土地的女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