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發表於 Apache Flink 官網,經原作者 Kostas Kloudas 授權,InfoQ 中文站翻譯並分享。

作爲現代企業的重要工具,流處理和實時分析這類工具逐漸興起,越來越多的企業以 Apache Flink 爲核心構建平臺,並將其作爲服務在內部提供。在最新舉辦的 Flink Forward 會議中, UberNetflix阿里巴巴 等公司的許多相關主題演講進一步說明了這一趨勢。

這些平臺旨在通過減輕最終用戶的所有運營負擔來簡化內部的 Application (應用)提交。爲了提交 Flink 應用程序,這些平臺通常只公開一個集中式或低並行度端點(例如 Web 前端)用於應用提交,我們將調用 Deployer(部署器)。

平臺開發人員和維護人員經常提到的障礙之一是,Deployer 可能是一個很難配置的大量資源消耗者。如果按照平均負載進行配置,可能會導致 Deployer 服務被部署請求淹沒(在最壞的情況下,短時間內對所有生產應用程序都是如此),而按照最高負載進行規劃的話,又會帶來不必要的成本。根據這一觀察結果,Flink 1.11 引入了 Application 模式 (應用模式)作爲部署選項,它允許一個輕量級、更可伸縮性的應用提交過程,從而使應用程序部署負載更均勻地分佈在集羣的各個節點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