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政府部門,企業是追求利潤的主體,效率是企業的核心關切。

提高效率一直是企業追求的目標,只是在資源無限的年代裏,管理不重要,精細化不甚重要。

有足夠好的想法,通過資源的飽和投入,就有機會把事情做成,雖然多數情況下效率低下,還會出現投入產出比約等於零的情形。

進入終局的OFO,最終以負債20億元收場,人去樓空,是一個值得反思的典型。

結構

結構決定功能,這是組織設計的重要原則。

科層制實施超過百年,儘管某些時候效率傳遞有些問題,但一級包一級、一級保一級的運作方式,明確了責權利,確保了公司的基本動作效率。

事業部制可以大大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保證責權利大框架的情況下,還給了團隊成員相當的自由度,成功案例同樣很多。

衆籌制號稱是互聯網化結構,不設置真正意義的負責人,想“借光”的人遠多於想發光的人,最後多是從“衆籌”走過了“衆愁”,最後走到了“衆仇”。

緊湊

效率來源於目的清晰,來源於工具的有效而簡單,更根本的是來源於對時間的充分和有效利用。

金鴻置業創始股東劉總多次強調:要保證事情成功,松耦合式的合夥制,要靠向公司化運營,在中間某點上取得平衡。否則照顧了“團隊”的自由度之後,任務不清、計劃不明:既說不清誰配合誰、也講不清誰約束誰、要達成什麼樣的目標,合夥制就失去了效率優勢。

松耦合組織的結果往往是大家和和氣氣,無法實現真正意義的話語權平等:有想法和辦法的人不願意講話、不敢講話,願意講話、敢講話的人卻經常沒想法。

組織效率來自於資源的有效利用,特別是對於時間的有效利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