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3~1799) 57岁1743年 出生

钱棨(qǐ)简介:

钱棨(qǐ),男,曾用名(亦名):原名钱起、字振威,号湘舲或号湘灵

出生:

1743年(或1734年,暂以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标识的1743年为准)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背景:

出身书香门第

传祖先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开国国王钱镠(852-932)

十八世钱赓在明朝永乐年间自堠山迁居长洲县

曾祖钱中谐顺治年间进士,康熙博学鸿词科(1679年),取一等第十四名,官授翰林院编修,曾纂修《明史》。

祖父和父亲都是颇有学问的读书人,不仕。

六元状元: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场考试上都获得了第一名。

1744年 2岁

钱棨原名钱起,可是这个名字与唐朝诗人钱起同名,就改名为"棨"字。(具体改名年代不详)

1745年 3岁

1746年 4岁

1747年 5岁

1748年 6岁

1749年 7岁

1750年 8岁

1751年 9岁

1752年 10岁

在前辈的熏陶下,钱棨从小研习八股文,专心举子业。而且十分刻苦用功,夜读常常到五更天。(具体年代跨度不详)

1753年 11岁

1754年 12岁

1755年 13岁

1756年 14岁

1757年 15岁 县试案首

童子试之长洲县县试第一(具体年代不详)

1758年 16岁

1759年 17岁

1760年 18岁

1761年 19岁

1762年 20岁 府试案首

苏州府府试第一(具体年代不详)

1763年 21岁

1764年 22岁

1765年 23岁

据《吴县志》(卷七十一)记载,少年时,钱棨曾多次参加童试,但都落榜。

1766年 24岁 院试案首

院试以第一名考中生员,成为长洲县秀才的"案首"。

题外:明清科考

童试之县试:每年二月,由县官主持,儒学署教官监试。连考四场至五场。第一名称为:县试案首

童试之府试:每年四月,由知府(或直隶州知州、直隶厅同知)主持,连考三场,录取者为"童生",第一名称为:府试案首

童试之院试:三年两次,由各省学政(或学道,由皇帝钦派翰林充任,三品以上,身份等同钦差,与巡抚平行,可考文武童试)主持,连考两场,录取者为"生员",俗称"秀才",第一名称为:院试案首

小三元:考中县府院案首的称为小三元,如果是连续考中案首的又称为连中小三元。

秀才特权,功名的起点:

算是有了「功名」,进入士大夫阶层;有免除差徭,见知县不跪、不能随便用刑等特权。

秀才分三等:

禀生:成绩最好的,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有一定名额限制。优秀廪生可选升入国子监就读,成为贡生。国子监岁贡第一名,称为"岁贡元"

增生:不供给粮食,有一定名额限制

附生: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正式科场考试:

乡试:三年一次中秋八月,由朝廷选派翰林、内阁学士赴各省充任正副主考官主持,考点各省贡院,连考三场,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一级考试,录取者为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

会试:乡试的次年春2-3月,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2-4人作为考官,考点京师,连考三场,录取者称"贡士"或"中式进士",录取人数控制在90-410。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会试的次月,在紫禁城太和殿广场或保和殿内,殿试一天,只考策问(通俗讲就是写作文),皇帝从最好10人考卷中,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录取者为进士。一甲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在保和殿再经朝考次,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恩科场考试:

恩科是指科举制度中于正科外皇帝特恩开科取士。

大三元:考中乡会殿三个第一称为三元及第,如果是连续考中三个第一的又称为连中三元。

科举大致总流程:

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 殿试

县府童生 →院生员(秀才)→乡举人→会贡士→殿进士

1767年 25岁 落榜

参加乡试,却又是连连失利,传说是六进考场,六次落榜。

1768年 26岁 落榜

1769年 27岁 落榜

1770年 28岁 落榜

1771年 29岁 落榜

1772年 30岁 落榜

1773年 31岁 落榜

1774年 32岁 落榜

1775年 33岁 落榜

1776年 34岁 落榜

1777年 35岁 落榜

1778年 36岁 落榜

1779年 37岁 乡试解元

乾隆四十四年己亥恩科(1779年)江南省乡试第一中解元

题外:当年乡试副主考官的翁方纲将钱棨拔为解元

1780年 38岁

钱棨入学老师是"以时文教授"的张鹏。

1781年 39岁 会试会元、殿试状元、翰林院修撰

进京参加会试,排名第一,摘下会元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辛丑科殿试金榜一甲状元,钱棨成为中国历史上极罕见的连中六元者。

乾隆:皇帝一般只看前10名的卷子,由皇帝个人喜好钦定一甲状元解元和探花。钱棨殿试本来是第十名,大臣示意其也是连中两元,年逾七旬的乾隆(1711-1799)听后,感叹前朝(明朝)曾出现三元及第,于是钦定钱棨为第一。

题外:商辂(1414-1486),明朝政治人物。宣德乙卯解元,正统乙丑连中会元、状元。官至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太平盛世象征,乾隆《御制三元诗》:

从明朝正统十年(1445年)乙丑科商辂"三元及第"到钱棨连中三元已相距336年,乃清代第一人,乾隆皇帝也认为是太平盛世的大喜事,乾隆帝亲自作《御制三元诗》庆贺钱三元的出现,诗如下

龙虎传胪唱,太利晓日暾。

国朝经百载,春梢得三元。

文运风云壮,清时礼乐蕃。

载咨中四义,敷奏近千言。

讵止求端楷,所期进谠论。

王曾如何继,违弼我心存。

在京的士大夫们及四方诗人纷纷赋诗祝贺,"和者数百家"。

翁方纲发起三元喜宴:

曾是钱棨乡试座主的翁方纲,又以伯乐自任,发起三元喜宴,一人曾作有《三元花歌》、《三元喜宴》诗等四首,翁方纲亲自将状元金花给了钱棨。

翁方纲还特地将这些祝贺诗收集起米,汇编成《三元诗集》,并付梓传世(《清稗类钞》第二册)。

钱棨:荣耀非常,京城内外荣极一时,人生最精彩时光,后乾隆授其为翰林院修撰。

题外: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辛丑科殿试金榜,同科后7名混的怎么样?

第一名:一甲状元钱棨

第二名:一甲榜眼陈万青,历任翰林院编修、顺天乡试同考官、翰林院侍讲、江西乡试正考官、会试同考官、翰林院侍读、乡试同考官、会试同考官、山东乡试副考官、广东乡试正考官、陕甘学政。

第三名:一甲探花 名臣汪廷玙之子、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左春坊左庶子。

第四名:二甲传胪 秦承业 (暂无资料)

第五名:二甲第二盛惇崇 (暂无资料)

第六名:二甲第三王朝梧 (暂无资料)

第七名:二甲第四陈廷庆 (暂无资料)

第八名:二甲第五曹振镛 1755年-1835年)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少詹事、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上书房总师傅,晋封太傅,并赐画像入紫光阁。死后谥"文正",入祀贤良祠。

1782年 40岁

任《四库全书》缮书处分校官(具体任命年代不详):

缮书处分校官为四库全书用人最多地方,累计248人。

首崇满洲:

首崇满洲,即保证满洲八旗在政治权利上的优势地位,是清朝的根本国策之一。

清代的各民族各阶级集团序列中,以八旗满洲地位最崇,蒙古次之,汉军又次之,接下来是北方汉官、南方汉官,最后是汉民

官缺分满汉,满族官员可任汉缺,汉族官员却不能任满缺,同一职务如尚书、侍郎,满族的权力大于汉族。满族主要出任较高级别的官职,保证满族在政府权力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直到光绪年间,对内阁、军机处、六部等15个中央机构所有的2303个缺额进行统计,满官缺额占了总数的55.2%。

旗人不占鼎甲:

满人、蒙古人(旗人)入仕途径比汉人更多、更易。譬如仅限旗人参加的翻译科考试。因此不特别鼓励满人、蒙古人参加科举。把科举入仕之途留给汉人。满人、蒙古人参加科举虽然有较易考中的捷径,但最后殿试头三名习惯只授予汉人。

清朝二百六十七年间开科一百一十二次,进士二万六千人;进士前三名中只有三人是满人,其中两人是清初顺治满汉分榜时所取,蒙古族只有一位阿鲁忒·崇绮在同治乙丑(1865年)考中状元。

在参加正式科考以前,考生先要取得"入学"的资格,有两个途径,

一是通过称为童试的县、府、院三级考试。这是大部分士子所用的方法,被认为是入士的正途。

二是各种监生。

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监生中有皇帝恩准的"恩监";因长辈曾为国建功而特准的"荫监";

最常见的方法:透过捐献金钱财物而成的"捐监"。监生虽然亦可应乡试、会试;但一般被认为是"杂流",就算到了最后能考中进士,地位也比一般进士稍低。

正式科考

乡试、会试、殿试

1783年 41岁

1784年 42岁

1785年 43岁

1786年 44岁 乡试同考官

任顺天乡试同考官

1787年 45岁 皇子师傅

上书房行走,侍教皇子

1788年 46岁 革职

因旷职上书房被革职:

当时和珅权倾朝野,欲将钱棨网罗入其门下,被钱棨断然拒绝,后因受和珅暗算,乾隆以其旷职上书房,大怒,交部议革职留任。

1789年 47岁

1790年 48岁

1791年 49岁

1792年 50岁

1793年 51岁 右赞善

任右赞善:

清詹事府右春坊之属官。满、汉各一人,从六品。汉员兼翰林院检讨衔。掌记注、撰文之事。

1794年 52岁

出任广东乡试副主考官。

1795年 53岁 中允、侍读、日讲起居注官

升中允、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

1796年 54岁

1797年 55岁

升右庶子,不久转左庶子

1798年 56岁 云南学政

任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出任云南乡试主考官,后任云南学政。

1799年 57岁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云南澂江、临安等府

2月,乾隆去世,和珅被嘉庆帝赐死。

嘉庆帝升其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提督云南学政

去世:

按试云南澂江、临安等府,在考察官学时,身染疾病。带病坚持以至于病情加重,终卒于任上。

钱棨为政多次督办考试。取士公平,选拔不少良才。云南总督富纲上奏,对钱棨考试官任职评价很好。称赞他"拔取公平、与论翕服",而且独身在任,恪尽职守。

身后:

当年苏州府及长、元、吴三县的地方官在府学东为钱棨建造了一座高大的牌楼"三元坊",并将乾隆御诗勒石于府学中,诗碑上还有乾隆皇帝的跋。

注:清朝与明朝期间的三元坊大概率不是一回事。

归宿:

客死异乡后,云南总督富纲代为料理,送回原籍,归葬于苏州府吴县(今苏州市)胥口镇香山。爱扯淡的艄箕坝:评价过的可好?

说明:

1、“评价过的可好?”为纯个人主观异想,请勿对照主流客观评价,不喜勿喷,感谢。

2、若是没有任何资料或记录,“评价过的可好?”中某些类别评价有可能取中位值(理论意义是不好也不差,正常普通水平),仅仅是为了右边雷达图能闭环。

3、年岁说明:

①、以出生的第一年为1岁,第二年为2岁,不管是否满整12个月。如1801年12月31日出生,记为1岁;第二年的1801年1月1日,则记为2岁。

②、以去世的最后一年计年龄,不管是否满整12个月。如1899年12月31日是99岁,第二年的1900年1月1日过世,仍然记为100岁。

③、与周岁、虚岁没有关联,一一对照无意义。

④、出生年月记录有误,以目前记录的为准,暂时不管对错。如农历,公历年月混乱,多个文献资料互相矛盾,太离谱,出生去世年月出现混乱,大体采用作者个人主观喜好,本着年岁长寿,出生年月混乱暂以早为准,去世年月混乱暂以晚为准。

⑤、样式“7月20日”表示公历日期,样式“七月二十日”表示农历日期。

4、本着年岁顺序展现一个人的大体完整的成长经历,个中出现重大低级错误等,敬请提醒,以便提高阅读体验。再次声明这里不是官方正史,这个作者也爱胡“扯淡”。

相关文章